子集

舞剧《牡丹亭》

img_111

昨天在林肯中心看了金陵艺术团的舞剧《牡丹亭》,很震撼。从头到尾没有对白的演绎这样一个复杂的爱情故事,并且能让我这样的舞蹈门外汉能够马上意识到舞剧的每一幕对应的是原剧的哪一出,在结尾的时候还被深深感动,我觉得这个舞剧改编得很成功。(文科博士的一个通病就是过于 critical ,这都是当年被逼读 N 多 paper,写 N 多 review 留下的后遗症,如果不 critical 到 cynical, 便无法体现所谓独立思考之精神 -_-)。这部舞剧是我今年看多的最好的演出,没有之一。

金陵艺术团这个名字可能有些陌生,其实它就是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大概是对外演出的需要,所以有了这个艺名,否则 Battlefront Culture Troupe of the Political Department of Nanjing Military Area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听起来太斯大林了。 07年春晚深受好评的舞蹈《小城雨巷》就是前线文工团的作品,那时的领舞胡琴心就是现在《牡丹亭》的杜丽娘。

“金陵”这个名字起得很好。中国每一个地名都是千百年来的文化沉积的印象符号。这样的符号已经被人格化。 就像金陵对应的该是吟着婉转南曲:“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的书生柳梦梅;而燕京对应的该是唱着粗壮北曲:“猛见了荡地惊天女俊才,咍也么咍,来俺里来。”的地府胡判官。长安是杜宝,洛阳是年轻的甄氏(年轻的三个字很重要,但是《牡丹亭》里并没有写年轻的甄氏是如何的,只是说她是魏朝甄皇后之后,所以我们权且以洛神替代^_^)。杜丽娘还是金陵。这是一部关于杜丽娘和柳梦梅的舞剧,自然要金陵来演。

《牡丹亭》出彩之处在于文字,改编成了舞剧,没了语言,很多场景的表达变得艰难起来,譬如《闺塾》的春香闹学,几句话语,“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春香的俏皮可爱跃然纸上,但是在舞剧里却很那体现的这样淋漓尽致,大概这也是为什么舞剧中把《闺塾》改为一群丫头陪读,而春香这个角色也泯然于众人中。

这样的更改也算合理,因为只有两个小时的演出,勾勒的人物过多,则重点人物不突出,冲突也冲淡了。不过有些舞剧中的有些人物,譬如陈最良和石道姑,虽然只有寥寥几笔(陈最良主要是在剧中的《闺塾》,石道姑剧中的《冥誓》),但是也充分体现原作人物的特点,当然也许是因为这两个人,特别是陈最良本来就比较脸谱化,在戏中没有太大的性格发展吧。

舞剧由序和四幕构成,改编中也有不少惊喜,本着不剧透的原则,只说一下框架上的更改,对于两个小时的舞剧而言,我觉得这样的改动还是比较合理的。

《序》主要是柳梦梅的原作中《言怀》里提到那个梦。但是鉴于后面的发展,也许《序》其实是写实的——柳梦梅和杜丽娘真的邂逅有一面之缘,但是我自己更倾向于是柳梦梅的梦,传奇般写实就俗套了。

第一幕《闺塾 惊梦》,涵盖了原作第三到第十出的内容,剪裁的很得当,由闺塾、毛诗而梦柳梦梅;

第二幕《写真 离魂》,相思成疾,写真、离魂。

第三幕《魂游    冥誓》,是对原作的大改。杜丽娘离魂之后并没有去冥司受判,也未魂游于旧花园中,而是游荡在集市上看到了赴京赶考的柳梦梅,而柳梦梅也并未拾画于山石之下,而是意外的购得丽娘的画像于市井之中。然后他回梅花观歇息,对着画茶饭不思,丽娘也从集市中随画而至,接上原作《幽媾》,《欢挠》,而后《冥誓》,丽娘和柳梦梅私结百年之好;

第四幕《冥判 回生》。舞剧中的时间始终定格在杜丽娘香陨前后,没有枉死城三年的等待,杜丽娘死后魂魄遇到了柳梦梅,并与之冥誓。冥誓之后,生离死别,杜丽娘方才被黑白无常压入地府,接受冥判,丽娘抗争不屈,而人间的柳梦梅则捧着丽娘的画像四处向人寻问,直到打听出画上的人是杜丽娘,他直奔杜府而去,而此时的丽娘正陨世不久,杜府上下正抚尸痛哭。阴间里,冥司的胡判官或因丽娘不屈、或因柳杜二人的情真意切,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终于让丽娘回生,丽娘在柳梦梅的怀抱中复苏。大婚结局,就是上面那张绚丽的婚妆。

整个故事都是围绕着杜、柳二人,没有完颜亮,没有李全,没有杨夫人,没有中状元,比原著简单了许多,但是舞剧的演绎一样的感人,辅以恰到好处的舞台道具设计,确实是一部佳作。

唯一稍感遗憾的是我们看得那一场并不是胡琴心和许鹏的杜丽娘和柳梦梅,而是许(?)馨予和韩波二人搭档。介绍的册子上仍然写的是胡琴心和许鹏,不知道换角的原因是什么。 但是对于我这个外行而言,许、韩二人跳得也已经非常好了。

结尾时,幕布落下,幕布上一字一字写下的,正是汤显祖《题词》中的句子: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Blog分类: 

辫子、胡桃夹子和黄道周

SAMSUNG            上周周末晚上去林肯中心看芭蕾舞《胡桃夹子》,本来是圣诞节的剧目,图个热闹高兴,但是第二幕在 Land of Sweets 中出现的三个中国人模样的角色确实让人觉得怪异。一男两女。男的戴着斗笠留着辫子,让人想到晚清时西方人对于中国人的 stereotype —— 又想到,在京剧的剧目中,但凡是牵扯到西方或者北方的“番邦”角色,他们的打扮也多是一副满人的辫子装束,譬如《大登殿》、《四郎探母》等等,所以犹为觉得辫子刺眼 —— 我们用来戏谑番邦的装束却又被被人强加在了我们自己身上,不舒服之余,又觉得有些 ironic ...

早一些时候去大都会博物馆看了“十七世纪中国政治异见者艺术展”,其实就是黄道周、八大山人、石涛、洪仁等人的书画展。特别是黄道周,书画造诣都很高。并且就道德而言,黄道周被乾隆称为“一代完人”。但是不敬的想一下:黄道周和后来成了贰臣、“道德很有问题”的洪承畴相比,在崇祯帝吊死煤山前,究竟谁对明朝贡献更大?

黄道周和洪承畴都是闽南人,都是进士出身。黄道周大概算是理想主义者,对于朝政多有不满,不能见容于朝臣,所以一共在朝廷为官的日子也没有多久,并且主动或者被动的不断被牵扯入东林党人的党争。而洪承畴的大多数时间都忙碌在镇压农民起义上。

杨嗣昌被崇祯皇帝任命为兵部尚书,黄道周和洪承畴对此都有异议。黄道周主要是在争两点:一 为天下纲常,也就是杨嗣昌夺情之事,二为边防大计,是杨嗣昌与后金媾和。洪承畴的异议主要在于杨嗣成不合乎实际的镇压农民军的方案,认为他所谓“三月”灭贼只是大话。

黄道周积极反对杨嗣昌,平台召对之后被连贬六级,离开了朝廷;洪承畴虽然深知杨嗣成的计划不切实际,但只是私下里尽量消除杨嗣昌计划的不利之处,后来大破李自成,几乎完成了对李闯的镇压……

黄宗周被贬似乎对于明朝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洪承畴的投降却给了明朝沉重的一击 —— 才有了后来的辫子。

有时历史也挺 ironic 的,让人忍不住想,明朝的这些完臣到底是对于明朝有怎样的影响,譬如和黄道周写入同一列传的刘宗周,在南明风雨飘摇之际,一会儿上奏说要斩这个,斩那个,似乎能不能斩、该不该斩都不必要,只要“可斩也”三个字便足以昭显自己的正气凛然。读书至此,总让人觉得似乎大敌压前,当务之急不是任何实际的御敌之道,而是如何才能成就个人的完美与道德 …… 不知道这算不算不道德。

而对于黄道周,最后一个 ironic 之处在于尽管他坦言要效仿魏征:“臣愿为良臣,毋为忠臣”,但是最终他却成了忠臣而不是良臣。

Blog分类: 

大登殿

1166672953

中午吃饭听了一会儿戏,管波、李胜素和于魁智的《大登殿》,讲的是薛平贵打进了长安城,封赏王宝钏和代战公主的故事。突然想到,京剧里代战公主的装扮是满人贵妇摸样,虽然代战公主是个俏皮可爱的角色(据说尚小云演的最好,可惜搜索了一下,只找到尚小云《武家坡》里演的王宝钏),但是戏词里不乏对代战公主和她的西凉国的揶揄之词,譬如马达说西凉国女子行礼:

到了咱们那国行礼,是山东老爷开宝,大敞门。

而说起中原女子行礼(万福礼),紧上加紧,代战公主很天然呆的说:

哟,那不成了兔捣碓了嘛

一旁的江海接到:

不捣碓,八月十五不给您月饼吃

这不正是把代战公主比作了兔子么?-_-||| 《大登殿》这戏来自于清代乱弹《红鬃烈马》,清末应该就有了吧,京剧早期和程长庚、余三胜齐名老生张二奎就唱过薛平贵。

其实不只《大登殿》,《四郎探母》、《雁门关》里的辽人也是满人打扮(譬如铁镜公主),并且番邦女子一贯的耍宝逗趣。

呵呵,所以晚清真是变了啊,想雍正那会儿,翰林徐骏因为在奏章上笔误,把陛下,误写为“狴”下,又在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得乱翻书”一语,就被雍正帝认为是讥讽满人不识字而就掉了脑袋。到了清末, 满人“不捣碓,八月十五不给您月饼吃”也无妨了,呵呵。

Free Tags: 
Blog分类: 

雨前茶

竖排繁体二十四史缺的七种已经补全六种,还差《元史》,手边的这个版本扫描的效果不是很好,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效果更好的;另外上传了《清史稿》,共四十八册,五百二十九卷。

其实这些书放在网上也好,因为以后也许不大可能重印了,很多人即便是想看,也不一定买得到;再说中华书局的版本基本上是各种版本里最好的,很值得收藏;

说到藏书想起了明末的汲古阁。古代刻本的质量因地而异。宋代杭本最上,蜀本次之,建本最下。到了明代,金陵、新安、吴兴三地代兴;杭本、蜀本、建本都不足言了。特别是建本,大概是中国最早把出版业当作商业来经营的例子。一般的书坊出书,通常需要专门的人考订校对,并且对于版刻纸张都有要求,而建本刻本大概只为了求利,所以印刷质量差,卖得也便宜,虽然不为古代士子所齿,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讲,也算是推动知识普及的动力吧,就像过去咱们廉价放在外文书店二层贩卖的盗印外国的教科书。

到了明末,汲古阁毛氏一出,天下刻本无人能及。汲古阁的刻本不仅校注仔细,印制也非常的精美。小时候在外祖父母家还看到一本残破的汲古阁新镌《梁昭明文选六臣全注》,很漂亮的宋体印就,那天和TX们起粽子社,突然想模仿一下,找了很久,发现“方正标宋”的风格略为相似,所以就过了一下刻书的瘾 —— 当然是在电脑上的 Adobe InDesign里,而不是亲自刻枣木版。

Poems2

其实以前家中所藏的旧刻本不再少数,但是文革时都被老妈给烧了,几代人的藏书,就这么付之一炬,如今想来其实也不算惋惜,人都顾不上了,哪里还管得了书。幸存的这本《文选》是夹在外祖母的红木顶子床里的,不知道是谁翻看的时候掉在床边与床板的夹缝里,就这么留了下来。

去年家里买了一处新房子,外祖母执意要把这张床搬进去,老妈本来不想要这床了,虽然雕花刻字,做工精良,但是这床也算不上什么文物,外祖父和外祖母结婚时新做的,大概不过也就七十多年的历史吧;再加上现在的楼道狭窄,这么一张大床根本搬不上去。家里投票,老爸弃权,老妈要扔,外祖母要留,于是我就成了 pivotal voter ,最终留下了这床,拆了阳台上的窗户,用绳子吊了进去;(我现在也有同样的问题,在这边家里的一张 King Size 的大床,结婚时 Ikea 买的,和外祖母的红木顶子床当然不能比,但是也舍不得卖掉,寻思再三,还是决定把它运走,尽管运费可能比床还贵了,但是床还是不同于其它的家具)

(怎么说起床来了-_- ,回到汲古阁)以前读过一个关于汲古阁的旧事,说是毛子晋有一个孙子嗜茗饮,一日购得洞庭湖碧螺春和虞山玉蟹泉水,但是却没有上等的薪柴,环顾四方,看到他祖父留下的《四唐人集》的木质刻板(虽然《梦溪笔谈》里提到了活字印刷,但是真正普及的还是木版雕版印刷),于是就拿来做劈柴烹茶,并感叹茶之美味,毛子晋如果在地下有知,不知当作何感慨;

当然从喝茶的角度看,大概这也是喝茶的极致了,这样的茶即便是放在粗瓷杯里饮,其风雅也远胜过妙玉同学瓟斝(这三个字如果显示不出来,说明你需要安装大字库的汉字 font)里的梅花雪吧,毕竟谁能奢侈到用《四唐人集》的雕版来煮茶呢?

不过据说雕版因是枣木,用来烧火并不是很易燃 —— 清中叶以后翰林学士们不断偷武英殿刻板出来当劈柴时的经验。

不说劈柴,继续说妙玉同学的茶,贾母说她不喝六安茶,不知是不是因为水土的原因,六安在江北,贾母是江南人;也许是同样的原因,我也喝不惯江南茶,偏爱淮南茶,特别是老家产的毛尖 —— 当然也有现实的原因,像我这样饮牛饮马的喝法,也喝不起上等的龙井或是碧螺春;好在淮南茶名气现在不大,上等的茶叶卖的也不贵,只可惜美国买不到,只能讲究天仁茗茶贩卖的劣质茶叶,即贵又难喝。

雨前茶刚下来,让家里寄了一箱来,惊艳。有趣的是,淮南茶本来就该喝“雨前”,不知道是不是受了江南茶场吹捧“明前”的缘故,淮南茶在国内现在也追“明前”。唉,淮南的纬度比江南要高许多,明前采茶是浪费东西啊,不过也是件好事,这样一来其实味道最好的雨前茶反而价钱更贱了,正合适。

细论起差别,大概淮南因为纬度高,气温低,茶树生长要慢 一些,所以茶味更醲酽吧 —— 俺这口味倒是和刘姥姥的 taste 很像:“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 :)不过王肃说:“乡曲所美,不得不好。”(《洛阳珈蓝记·卷三·城南》)

Blog分类: 

京东学究

论及讽刺的辛辣,从古到今,恐怕无人能及苏东坡。讽刺人倒也不难,但是讽刺到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大概就需要诗人般的想象力了,譬如苏东坡嘲讽杜默:

吾观杜默豪气,正是京东学究,饮私酒,食瘴死牛肉,醉饱后所发者也。

杜默这个人在历史上默默无闻,但是一个关于他的典故—“杜撰”—却十分常用。按照王楙《野客丛书》里的记载:

杜默为诗,多不合律。故言事不合格者为杜撰。

当然这也只是王楙的一面之词,宋人笔记里惯于记录此类捕风捉影的八卦。“杜撰”的根源可能更早一些,也许和“杜田”有关。不过“杜撰”,“杜田”,还是“杜园”倒确实都是宋代流行开的俗语。

不管杜默本人如何,他的豪气之作恐怕真不是太好(比如:“学海波中老龙,圣人门前大虫”),所以时人对他有不少嘲讽,但是这些讽刺远不及上面苏东坡的上面那句话让人拍案叫绝,以至于钱钟书在《谈艺录》里论及刘过的豪放,原封不动的借用苏东坡:

劉改之《龍川集》中七古,亦多此體,傖野粗狺,信似京東學究飲私酒、食瘴死牛肉,醉飽後所發,與放翁雅俗相去,不可以道里計矣。

但是细想这个典故,也有不解之处,饮私酒,食瘴死牛肉很形象,也很好理解,但是苏东坡为什么说杜默是“京东学究”?起初以为杜默是宋代京东路人(现在山东一带),后来发现不是,杜默是淮南路人(现在安徽一带),那为什么苏东坡偏把杜默比作“京东学究”?

后来读到宋人另一本笔记《事实类苑》,才明白苏东坡非要说杜默是山东学究的缘故——其实这也是对杜默的挖苦,因为 “山东经学多不省文章”:

山东经学多不省文章,尝一县有两经生,同官忽举郑谷诗句,称赞其美云:“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王傜。”其一人难曰:“此诗句误矣。野鹰何尝有王傜乎?”一人解之曰:“古人宁有失也?是年必当科取毛翎耳。”

两位山东读书人说起郑谷的诗句,把“也应”二字误作为同音的“野鹰”,一人于是发问,野鹰为什么要服朝廷的徭役,另一人强解释说,大概是需要征收野鹰的翎毛吧;正是因为山东经生不通文章,所以苏轼有意用京东学究来比拟杜默;

其实苏东坡本人也遇到过一位类似的山东人,另外一部宋人笔记《挥麈后录》里载:

东坡先生自黄州移汝州,中道起守文登,舟次泗上,偶作词云: "何人无事,燕坐空山。望长桥上,灯火闹,使君还。”太守刘士彦,本出法家,山东木强人也,闻之,亟谒东坡云: "知有新词,学士名满天下,京师使传。在法,泗州夜过长桥者,徒二年。况知州邪! 切告收起,勿以示人。 "东坡笑曰: “轼一生罪过,开口常是,不在徒二年以下。”

太守木强少文,不通诗词,所以才有这则趣事,大概也是如此,所以苏东坡才对京东学究印象深刻。

这也是当时普遍对于京东专习经术之人的偏见,《宋史·地理志》上在介绍京东路时也说:“大率东人皆朴鲁纯直,甚者失之滞固,然专经之士为多。”其实,京东也不乏文学之士,譬如苏轼的弟子,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就是京东路人,而苏轼的另外一位门人陈师道也是京东路人(他是徐州人,宋代徐州属京东路)。

之所以想起“京东学究”是因为翻看林语堂的《The Gay Genius》一书的中文翻译,市面上流行的张振玉的译作《苏东坡传》,错误多多,序章里就把“京东学究”错译为“东京学究”了,这个错误太缺乏常识,因为东京与京东不同,是宋代文学中心之一。其实林语堂在英文原著里就已经把“京东”翻译为“ Shantung ” 了,大概就是为了避免古今地名的误会,而张振玉在重新译为汉语是反而译错,也许是因为他参照了宋碧云的译本(宋碧云的翻译是对的),但是由于缺乏宋代地名常识而看错了这个地名,把京东误作东京。

Blog分类: 

半醉

[想说两句韩偓,说着说着就越说越长了]

韩偓年轻时和入仕以后的诗作风格差别很大;年轻时绮丽悱恻,年老后慷慨悲婉。香奁集是他入仕前所作,但是却比后来的悲歌更为出名,大概不经离乱之世,就无法体会到诗人的悲慨吧;

可能也是因此,明清迭兴之际的王夫之非常推崇韩偓,以气节论之,他认为韩偓差不多是亡唐第一节臣了(不过王夫之《读通鉴论》里的这一节隐约让人觉得他是在为自己没有明廷殉国开脱,呵呵)。韩偓也确实算是条硬汉,于大厦将倾之时,仍能守正不挠,宦官要杀他,权臣要杀他,强藩要杀他,屡屡白刃加颈;特别是在李茂贞的强逼之下,拒不草制,其时真是命悬一线;

所以韩偓晚年的诗中有温、李不曾有的悲慨。这种慷慨之意,非亲历兴废而不能得。义山的悲婉,凄清而哀;而韩偓的悲婉,不失激昂之气。

温、李、韩三人相比,感觉上李、韩更相近一些。温庭筠除了绮罗脂粉之词外最多不过浩叹壮志难酬,即便有兴亡之慨,亦不如李、韩的感时伤事之作,大概是温庭筠缺乏真实感受的缘故。

韩偓很爱喝酒,并且应该酒量不错,因为他有一首《半醉》,能到半醉这种境界的人往往都是海量;酒量比较小的人,要么不喝酒,要么稍微一饮就要找个手电筒往天上爬;说人千杯不醉是假的,最多是千杯不倒,喝酒的乐趣或是悲凉就在半醉半醒之间,所以韩偓说:“往事空因半醉来”很传神;

半醉之时如果和故人朋友在一起,多半是乐事,但是如果和韩偓一样:“索寞襟怀酒半醒,无人一为解余酲”则是悲凉,所以他看到的是“岸头柳色春将尽”,听到的是“船背雨声天欲明。”柳耆卿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大概就是从韩偓这里来的。

说到韩偓对于后世词人的影响,其实很多宋词佳句都是来自韩偓的诗中。韩偓的《懒起》也许知道的人不多:

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但是这却是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的蓝本。还有韩偓的《偶见》:

秋千打困解罗裙,提点醍醐索一尊。
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然后有李清照的:“和羞走,依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所以即使《香奁集》里,也不乏清丽之作。

Blog分类: 

分享扫描版古籍

手头有很多年积攒下来的扫描版古籍,很适合在 Kindle DX 或者其他足够大的手持设备已经电脑上看。昨天正巧有人让我帮忙找一下 1956 年中华书局版的《资治通鉴》,所以就顺便想了一下分享这些已经版权过期的古籍的方式(按照中国的著作权法,这些古籍应该不存在版权问题,因为作者都已经过世超过五十年)。以前试过用比较复杂(当然也比较方便)的 Biblio 模块,但是那个输入起来太费时间了,所以对于希望有一种方式可以:

  • 支持 FTP 批量上传
  • 支持简单的文件描述
  • 可以使用 drupal 的访问控制和角色控制
  • 和 drupal 本身的各种功能更好的整合

其实符合这些要求的 drupal 模块很多,实验了一下,最后决定用 filebrowser 模块,完全符合上述的要求,并且支持三种下载管理模式(公开,私下,安全)。另外,它直接把 directory listing 作为一种新的内容类型,很方便管理,所以暂时使用这个模块继续实验一下。

在 blog 的导航中加入了“古籍”,点击就可以进入古籍列表了,可以直接利用浏览器的搜索功能进行搜索,也可以通过本 blog 的搜索功能。FTP 上传很便捷,一会儿功夫就上传了 2.1 G 的 PDF。同时重写了列表的 CSS ,使它和 blog 主题的风格一致。为了防止 Unicode 的文件名导致在某些浏览器中不能下载,所有文件名都改为数字名称。另外在本地写了一个小程序,可以快速的更改文件名和添加文件描述。

以后会陆续添加更多的古籍到这个目录,选录古籍的基本标准如下:

  • 实体书扫描版(这样才能确保质量)
  • 以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等主要出版社为主(也是为了确保质量)
  • 古籍的原作者必须过世五十年(以符合中国的著作版权法)
  • 只收录 PDF 格式,其它格式譬如 .djvu等也会先转为 PDF 格式再上传(方便 Kindle 阅读)

试一段时间看看。

Blog分类: 

暗恋桃花源

20088311233256475上周和同学吃饭的时候,才知道一个台湾同学的太太是赖声川的学生,跟着他一起搞过戏剧,所以谈起了《暗恋桃花源》。这一星期里,趁着吃饭的时间,在网上陆陆续续看了几个不同年代排演的这部戏,看的最完整的是1992年电影版,基本上是1986年舞台首映时同样的演员阵容,林青霞的云之凡,金士杰的江滨柳,李立群的老陶,顾宝明的袁老板和丁乃筝的春花,电影版的好处在于,音像清晰,坏处在于没了现场的感觉,并且镜头的切换与缩放,无选择的被剥夺了舞台的全景。不过不管怎样,台湾八九十年代的几个版本都要比21世纪的重拍要好太多,可以说是云泥之别。

没有复杂的场景和背景效果,语言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民国三十五年上海外滩的公园,如果演员的对白是普通话而不是国语,确实会让人觉得不伦不类,特别是背景仍然放着周旋的旧歌,而两个演员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念着普通话里根本不会出现的对白和语气词,像时空错乱的闹剧。

何炅参演的某个版本,那简直是垃圾,以何一百同学的气质,他喜欢上老陶的概率可能要大于喜欢春花,而喻恩泰也不适合演老陶,太瘦弱,哪有渔夫的模样。这让这两人演,倒不如把情节改为袁老板喜欢上了老陶,春花去寻找桃花源,古典的《断臂山》。

所以还是旧版好,以至于最后云之凡与江滨柳在医院相见相别,让人分不出,这是戏中的戏,还是戏,还是原本就是真实。

Blog分类: 

继续鹧鸪天

用前韵,再诌几句,要到元宵节了,值此月圆人未圆之际。。。

灯尽衾寒酒醒时,幽窗梦断引相思。
三更月锁独栖凤,千里云隔连理枝。
恨似水,忆如丝。从今莫吟旧离词。
霜冷欹枕闻残角,永夜不眠人不知。

Free Tags: 
Blog分类: 

鹧鸪天·无题杂感和友人新春词次韵

        汉祖彭城遁走时,
        苻坚淝水起忧思。
        壮心不共成败老,
        管甚东风第几枝。

        梅似雪,
        柳如丝。
        卫公咍叹魏王词,
        余香翠被红拂暖,
        留枕宓妃岂可知。

读到友人新春词一首:

新春 (by leawolf)

几度天涯佳节时。
岁初岁暮引愁思。
韶光已共行人老,
春雨更催花满枝。
山如笑,草如丝。
踏青还忆去年词。
眼前无限好烟景,
故国他乡浑不知。

顺口也诌了几句见上,过了初一就是新一年,诸事当作则作,宁可夜奔,也不能抱个枕头妄自嗟呀。这点上,李卫公比陈思王强。

Blog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