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自寐言
政治
猜诺奖
Submitted by kzeng on Sun, 2008-10-12 20:50按理说,学政治的(特别是国际关系)多多少少也对诺奖有些发言权,因为毕竟有个诺贝尔和平奖,战争与和平,政治学的几大主题之一。但是,诺贝尔和平奖却和政治学没有丝毫的关系,只有颁奖本身可以作为一个政治事件来研究。可是诺奖作为一个即将到来而又重要的事件,好奇心会不由自主的驱使人猜测,就像打赌奥运金牌一样。所以只好猜一猜经济奖了,周一颁奖。
对经济的了解仅限于微观和宏观里和政治经济学相关的部分(或者用政治学的术语讲,是形式政治经济学或者实证政治经济学),所以希望这次 Robert Barro 和 Paul Romer 能获奖,读了他们不少的文章,觉得他们作得东西都挺不错的。觉得如果把内生性增长的动态模型引入政治学,应该也是一场革命,就像把博弈论一样(当然,这样的革命能不能成功,还是另外一个问题,至少博弈论已经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update: 哈哈,猜错了,Paul Krugman 获奖,希望在将来 Barro/Romer 能拿到吧
中国第七次使用否决权
Submitted by kzeng on Sat, 2008-07-12 19:04去年中国因为缅甸问题第六次使用否决权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 blog,记录了历次中国使用否决权的经历。昨天,中国因为津巴布韦问题第七次使用否决权。安理会十五个理事国,投票结果如下:
赞成: |
美国 英国 法国 比利时 布基纳法索 哥斯达黎加 克罗地亚 意大利 巴拿马 |
反对: |
中国 俄国 南非 越南 利比亚 |
弃权: | 印度尼西亚 |
其实这个问题本来就不该提交给安理会,因为它不在安理会讨论的范畴之内。津巴布韦的选举纷争是内政问题,并没有威胁到国际安全。如果是人权理事会或者相关机构发布一个决议还说得通,让安理会最初制裁的决议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了。但是英美大概打算通过安理会的授权来为他们的制裁增加些合法性,所以就把它提交到了安理会。之前在G8峰会上,俄国同意了对津巴布韦的谴责,因此英美大概期待俄国投弃权票,而假如俄国投弃权票,那么中国非常可能也只会投弃权票。这样一来,英美只需要凑够十五个安理会理事国中的必要多数就可以通过这项决议。但是出乎英美意料的是,俄国突然一反在G8上的态度,和中国一起投了反对票,所以这项决议就泡汤了。也是因此,几乎所有的指责都朝向俄国去了。呵呵,其实每一次投票,都是一桩交易。
科索沃独立
Submitted by kzeng on Sun, 2008-02-17 17:09
科索沃还是独立了。就像当年的苏台德地区一样,几个大国一商量,这件事情就决定了,然后通知一下“局外人”塞尔维亚就可以了。而塞尔维亚,虽然一再强调反对科索沃独立,但是又能做什么呢?打?打不过,99年的那场战争已经证明;和承认科索沃国家断交?做不到,因为断交对塞尔维亚造成的损失远大于它对别国造成的影响,更何况塞尔维亚还在谋求加入欧盟。所以塞尔维亚反对科索沃独立,但是同时又承诺不使用武力,又保证不会和承认科索沃的国家断交——放弃了军事与外交的途径,其实就是默认这个事实了。虽然在俄罗斯的支持下,塞尔维亚在口头可能还会坚持一段时间,但是命运已经注定,再难有所改变。
不谈历史。因为历史本来就一个讽刺。一战结束后,战胜国以民族自决为理由肢解了奥匈帝国,但是同时却又拼凑了一个多民族的”塞克斯王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以前”东欧研究“课上,老教授喜欢简称它为”塞克斯“),为以后南斯拉夫内战埋下了伏笔,直到后来的科索沃战争。
只说现状。塞尔维亚独立以后,BBC 中文新闻刊登了各国的反应。美欧大国的支持已经不算是新闻了,真正有意思的是这两条:
格鲁吉亚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总统巴加普什: “在不远的将来,阿布哈兹将向俄罗斯议会和联合国安理会提出承认其独立的要求。”
格鲁吉亚南奥塞梯自治州领导人科科伊季: “南奥塞梯将在不远将来向联合国提出承认我们独立的要求。”
一个新的动荡的时代。欧洲几百年的战争,最终确定了主权的概念,后来又用铁与血将这个概念传播到全世界,成为国际关系的一个基本准则。可是到了现在,它们又开始颠覆主权的概念(中国因为基于主权独立的原则而不愿干涉苏丹内政,但是这却反而成为批评中国的口实;不仅是苏丹,还有肯尼亚由于选举引起的内乱,譬如 Kenya and China: the Sound of Silence),当”内战-国际干预-独立“成为固定模式后,这个世界是会变得更安全?还是更混乱?用这个时代目睹亲历吧。
改变中国
Submitted by kzeng on Sun, 2008-01-27 23:56
最新一期 Foreign Affairs 淡青色的封面上,大大的印着红色的 Changing China 的大字,很是耀眼,没有来得及细看,但是看摘要似乎还是挺乐观的,其实也是,没有必要拿西方十七世纪自三十年战争以来的历史来套中国的崛起,差别实在是大到没有什么可比性。虽然可以总结归纳历史经验,但是归纳本身已经浪费掉了 Degree of Freedom,用这样的归纳来预测未来,显然是不合适的。如果换个角度,以中国秦汉以来的历史来预测未来的世界秩序,岂不是要得出世界将要大一统的结论?所以这期杂志封面上提出的问题还是不错的:“Can its [China's] economic and military power be successfully integrated into the existing liberal international order?” 这一句话里重要的不是 liberal 而是 existing ,不是自由,而是现状,什么是现状?就是战后美国确立的国际秩序,譬如几乎所有大的国际组织里都留有二战的影子,从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到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无不体现了这样一种秩序。所以,Foreign Affairs 从美国的角度讲自然是要讨论如何来维护这样一种秩序;而中国现在所欠缺的恰恰是从中国方面来讨论如何平和的改变这种秩序。。。呵呵,又在杞人忧天了:)
“遏制俄国”
Submitted by kzeng on Wed, 2007-06-06 00:36
最新一期 《Foreign Affairs》上的一篇文章的题目,让人感觉似乎一下在回到了60年前。60年前,1947 年7月份的《Foreign Affairs》有一篇署名为“X” 的文章,题目是" The Sources of Soviet Conduct ",这篇文章揭开了冷战的序幕,也是西方世界对苏联遏制政策的始作俑者之一。时隔六十年,类似的一篇文章再次出现在同一本期刊上,似乎让人再次嗅到了冷战的味道。不过这次的作者并非美国的外交官而是乌克兰的前总理尤莉亚,因此这篇文章更多体现的是这位“美女总理”的“愿景”,而不是美国的政策方向。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那就是:西方世界应该促使俄国变成沙特,做一个老老实实的能源输出国。美女总理显然喜欢叶利钦胜过普宁--这并非是因为叶利钦更民主更自由而是因为叶利钦治下的俄国更腐败更虚弱。这样的偏好自然也是从她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的--她的身后是一个巨大的能源集团。而对于整个乌克兰来说,因为没有看过对俄态度的民意调查,所以不知道普通乌克兰人的看法是怎样的。不过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分离确实有些意外,毕竟,乌克兰从17世纪中叶起就开始融入俄国,几百年的历史霎那间就化作了灰飞烟灭。
从中国的角度讲,中国自然也不希望俄国完全恢复到苏联鼎盛时期的状态,从地缘上说,有一个强邻不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中国也不希望俄国就此完全的衰退分崩离析,很多情况下中国还是需要一个帮手的(power 还是 balance 一下的好^_^)。呵呵,对于中国来讲,俄国如果能够变成加拿大,印度如果能够变成墨西哥就好了--开个玩笑:)
全球和平排名
Submitted by kzeng on Thu, 2007-05-31 01:00
今天刚刚发布的一个排名,由《经济学人》的Intelligence Unit,悉尼大学等几个机构制作,完整的排名在这里。左边的地图直观的显示了各个国家在排名中的位置,颜色越红表示越不和平,颜色越蓝则是越和平。排名第一最和平的国家是挪威;排名倒数第一的是伊拉克。在总共的 121 个国家里,中国排名 60(正好在中间), 美国排名96,俄国排名 118 (倒数第四),印度 109,巴西 83。欧洲国家普遍排名比较靠前,亚洲国家排名最靠前的是日本。
其实这个排名也有它的问题,譬如欧洲和日本之所以排名靠前和美国有很大关系,特别是日本,处在美国的安全保护伞下,军费开支在其 GDP 中的比重(这是排名的一个重要指标)自然要低很多(欧洲,韩国等国家也类似),同时由于和平宪法的限制,日本也不可能过多的表现出好战的倾向;而美国,因为较多的插手世界事务,并且在很多国家有军事基地,排名自然也就比较靠后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伊拉克战争)。从某种角度上讲,虽然美国的排名比较靠后,但是美国对于世界和平还是有不少贡献的,毕竟整个战后的世界秩序是美国建立起来的,而这个秩序到目前为止至少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特别是和一战与二战短暂的间隙相比)。尽管这样的秩序不一定对于任何国家都公正(呵呵,有绝对的公正么?),但是有秩序毕竟胜过毫无秩序的混沌,就好比暴秦统一六国仍然是历史的进步一样。
中国的排名大概会让人们理智的思考一下“中国威胁论”的可信度吧。总的来说,中国的排名不错,特别是在大国里,中国算是最和平的国家之一了;而中国的四周却几乎都是深红色的国家。所以直观的从地图上看,中国不该是“威胁”的原产地,而是“和平”的摇篮了。不过,中国也没有必要去争“最和平国家”这样的帽子,正如《司马法》所云:“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免费的中文《华尔街日报》与人民币升值的争论
Submitted by kzeng on Tue, 2007-05-22 23:35
一直也在订阅《华尔街日报》的中文 feed,比起英文的版本有两大优势,一是免费;二是侧重中国。虽然利用学校的 VPN 也可以看到当日免费的英文版《华尔街日报》,但是比较麻烦,早上啃一个面包的功夫,还是从 bloglines 看订阅比较方便。(其实就订阅而言, Economist 做的很不错,现在所有的 feed 都是免费的,不过直接从网站访问有一部分内容仍然是收费的)。
今天中文版《华》上有一篇专栏 《别总盯着人民币说事儿》,挺有意思的。原作者是 Dartmouth College 商学院教授 Matthew Slaughter,他同时也是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委员。通常的翻译,总会有 lost in translation 的部分,所以想找原文看, 搜索了一下,Wall Street Journal上的需要收费,不过在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 Greg Mankiw 的 blog 上看到了全文摘要。Mankiw 和 Slaughter的观点一致,反对美国政府拿“人民币说事儿”,认为人民币升值反而会给美国经济造成危害。Mankiw 说的更直白:
The dollar-yuan exchange rate is an economic fetish of many people unschooled in basic economics.
其实这样的观点并不新鲜,很早就有经济学者提及。最新一期的《经济学人》也有一篇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名字恰好就是 《Lost In Translation》,主要观点是:
If China sharply revalued the yuan, as American politicians are demanding, it could actually hurt the United States and help China.
如果人民币按照美国的要求迅速的升值,这实际上会帮助中国而损害美国的利益。然后就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人民币升值不利于美国,为什么美国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如果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中国,为什么中国不肯迅速升值人民币?这同时也是政治学有趣的地方:)
维基百科与猪肉桶政治
Submitted by kzeng on Tue, 2007-05-15 20:07中国与联合国安理会否决权
Submitted by kzeng on Thu, 2007-01-18 17:16
六天前(1月12日),中国第六次行使了安理会否决权,否决了美国起草的关于缅甸问题的提案。这是最近8来,中国第一次使用否决权,同时也是近25来,中国第一次为邻国出头使用否决权。上一次为邻国使用否决权还是72年的时候,为了小兄弟巴基斯坦,否决孟加拉国进入联合国的申请。简单回顾一下中国的六次否决权。
第一次使用否决权是1955年12月13日。当时中国在联大的席位仍然由中华民国控制,这次使用否决权组织了蒙古加入联合国,因为当时中华民国仍然坚持蒙古是中国的一部分,无权加入联合国。投票的结果是8票赞成,1票反对,2票弃权。
第二次使用否决权是1972年8月25日,新中国刚刚恢复联合国的席位。70年代初,巴基斯坦正被西巴(现在的巴基斯坦)与东巴(现在的孟加拉国)的矛盾弄得焦头烂额,印度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趁机干涉巴基斯坦内政,支持东巴独立,于是爆发第三次印巴战争。西巴与东巴本身被印度隔绝,东巴又有如火如荼的自治运动,所以很快印巴在东巴的战争便以巴基斯坦的失败告终。东巴失利后不久,西巴也达成停火协议,印巴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是孟加拉国却脱离巴基斯坦,在印度支持下宣布独立。并于1972年8月递交加入联合国的申请。但是在当时,巴基斯坦并不承认孟加拉国的独立,作为巴基斯坦的朋友,中国自然是站在巴基斯坦一方,否决了孟加拉国的申请。当时投票结果,11票赞成,1票反对,3票弃权。中国是唯一一个投反对票的国家。直到74年巴基斯坦承认孟加拉国,孟加拉国才得以加入联合国。
第三次使用否决权是1972年的9月10日。这次使用否决权是一个小小的意外。当时以色列入侵叙利亚和黎巴嫩,安理会成员国索马里、南斯拉夫和几内亚提案谴责以色列的侵略行为,由于美国的一贯立场,这样的提案往往是很难通过的,所以就出现了僵局。这时印度的代表为了打破僵局,提议 vote paragraph-by-paragraph,也就是分段逐步表决提案,这样可以方便通过已经达成共识的部分,集中讨论出现分歧的部分。这种做法必须得到提案国的应允才能进行,但是中国当时对于安理会的具体操作还不是很熟悉,直接就投了否决票。当时中国与苏联虽然在很多问题上都由分歧,不过在中东问题上立场基本一致,所以苏联也投了反对票(这是中国和苏联唯一一次共同投反对票),投票的结果是 9票赞成,6票反对。
这之后的25年,由于中国在79年后开始执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政策,中国在联合国没有再行使否决权,这也是形势的必然,毕竟中国当时还不具备大国的实力。
第四次使用否决是1997年1月10日。中国否决了联合国向危地马拉派遣军事观察员的草案,原因很简单,危地马拉是台湾的邦交国。当时的投票结果是 14票赞成,1票反对。中国是唯一一个反对的国家,一个明白的姿态。
第五次使用否决权是1999年2月25日。中国否决延长联合国维和部队驻守马其顿的提案。原因是因为马其顿刚刚与台湾建交。这次投票的结果是13票赞成,1票反对,1票弃权。仍然只有中国反对。
第六次就是最近这一次了,中国和俄国一起否决了关于缅甸的草案,同时投反对票的还有南非。呵呵,这是否预示了中国对国际事务又积极起来了呢?毕竟从72年以来,中国还没有因为别的国家投过反对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