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亚齐简史 (续完)

(接上)
我们不得不再把目光投向18世纪末的欧洲,那里正在酝酿着巨变。可是在“小班长”(Le Petit Caporal)横扫欧洲占领荷兰以前,荷兰却与先与英国爆发了第四次英荷战争(1780~1784),而这次战争对荷兰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实英国和荷兰在17世纪已经打过三次英荷战争,那三次战争的主要导火索都是商业利益。新阿姆斯特丹最终成为新约克(纽约)便与这几次战争有关。但是第四次英荷战争却同时参入了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战争的起因是美国独立战争。开战前夕,英国和荷兰的同盟关系已经保持了一个世纪,可是法国日益兴起的启蒙运动深深的影响了荷兰,荷兰发起了爱国者运动,希望能够约束执政的权力,给人民更大的声音,因此不少荷兰人对美国的独立战争是抱着同情态度的。同时,荷兰的一些政治商业精英也希望美国独立战争能够削弱英国在海上的势力,给荷兰商队更多机会。所以总得来说荷兰还是比较支持美国革命,并有传闻说荷兰在与美国秘密谈判。于是1780年,英国挑起了第四次英荷战争,战争的过程略去不说,战争的结果是荷兰的惨败。荷兰为此不得不割让了在印度的一些土地并且允许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荷属东印度的摩鹿加群岛自由贸易。别小看这个摩鹿加群岛,它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香料群岛。荷兰对香料贸易的垄断彻底被打破了。

战争后的荷兰虽然失去对摩鹿加群岛的垄断,但是仍然控制着爪哇岛,以及苏门答腊岛的一部分,此时的亚齐王国仍然保持着独立。1787年,荷兰爆发了一次爱国者的革命,但是很快失败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又给荷兰爱国者新的希望,法国的军队势如破竹,很快攻陷了奥属尼德兰并进入南尼德兰(比利时),爱国者则在荷兰国内再次发动革命,于1795年推翻了执政威廉的统治,建立巴达维亚共和国。可是,这个新生的共和国不过是法国的一个保护国罢了,荷兰的国际影响大不如前,东印度公司也在这个时候解散。随后便是轰轰烈烈的拿破仑战争,拿破仑一世于1806年把他的弟弟波那巴封为荷兰国王,建立荷兰王国,并开始对英国进行大陆封锁。可是作为大陆封锁的关键的荷兰却与法国唱了对台戏。拿破仑的弟弟拒绝把法国的利益放在高于荷兰本国利益的地位上,于是1810年拿破仑宣布废黜波拿巴,把荷兰并如法国。

法国吞并了荷兰,也理所当然的获得了荷兰在东印度的殖民地。这个时候有着强大舰队的英国开始摩拳擦掌,它可以借着和法国交战的机会侵占东南亚的前荷兰属地。于是爆发了1810年爪哇战争,英国完全占领爪哇并侵入苏门答腊。但不久拿破仑就跨掉了,在随后举行的重新划分欧洲政治格局的1815年维也纳和会以及之后的巴黎条约中,英国极力支持荷兰复国,因为英国想在欧洲建立一个“均势体系”,害怕俄国或是正在崛起的普鲁士获得更多的领土,于是荷兰的合法地位再次获得承认(拿破仑撤出时荷兰便建立了新的政权),而英国也按照巴黎条约归还了曾经属于荷兰的爪哇岛。

随后的1824英荷伦敦条约再次划分了英国和荷兰在东南亚-南亚的势力范围:荷兰获得英国在苏门答腊岛的土地,但同时放弃了它在印度的所有属地和对新加坡的领土要求。这个条约特别声明,英荷两国应该保证亚齐的独立!这个时候,除了亚齐以外,荷兰几乎控制了今天印度尼西亚境内的所有土地。其实,保持亚齐的独立不过是为了在列强之间划出一个缓冲区,避免直接冲突;类似的例子还有泰国,因为泰国处在英国缅甸殖民地和法国印支殖民地的中间,所以一只没有被列强侵占。

但是到了1871年,英国开始默许荷兰入侵亚齐,两国签订了《苏门答腊条约》:英国承认荷兰在苏门答腊北部的势力,荷兰承认英国在荷属东印度群岛有平等贸易的权利。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英国害怕已经占领了印度支那的法国捷足先登吞并亚齐而对荷兰进一步妥协。1873年3月,荷兰派战舰入侵亚齐,一手挑起亚齐战争。次年1月,荷军占领亚齐首都和王宫,亚齐苏丹马赫穆德·夏被迫撤往山区,不久病故。荷兰殖民政府随即宣布亚齐并入荷属东印度领地。但是 亚齐地方封建首领拥立新的苏丹,领导亚齐人民继续开展抗荷斗争。1881年,荷兰殖民政府宣布亚齐战争已经结束,但实际上荷兰军队仅控制交通干线,亚齐战争处于相持阶段。荷兰殖民者已耗费上亿盾的军费。

80年代以后,亚齐著名的伊斯兰教首领杜固·蒂罗、杜固·乌玛等人先后以进行讨伐异教徒的“圣战”为号召,领导亚齐人民掀起抗荷斗争的新高潮。而 荷兰殖民政府在政治上拉拢世俗的王公贵族,宣布政府将保留王公贵族的继承权和原有称号,孤立打击伊斯兰教首领(这点和英印当局多么的相似);在军事上,采取固守防线的战术,调集重兵,全面讨伐。亚齐的抗荷力量遭到很大削弱。1899年杜固·乌玛在战斗中牺牲。1903年,亚齐苏丹被捕,被迫接受荷兰的统治,一些抗荷首领也陆续投降。亚齐人民大规模的抗荷斗争停止。荷兰殖民政府再次宣布亚齐主权归属荷兰。1904年,亚齐人民抗荷游击战争再度兴起,分散的游击战争一直坚持到1912年。虽然有资料认为亚齐战争应该结束于1903年,但是也是也有不少人认为这场战争应该结束1942年,也就是在日本侵入印尼之前,因为1903年以后游击斗争没有终止过,而荷兰也一直保持着对亚齐的军事占领状态。值得一提的是,直到荷兰1942年退出印尼,亚齐从来没有正式成为其荷属东印度殖民地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与爪哇,南苏门答腊,马都拉等岛一直处在不同的体系中。荷兰很早变控制了在西里伯斯和摩鹿加(香料群岛),18世纪中叶他们又有效地控制了爪哇;19世纪荷兰开始将自己原来在苏门答腊中部和南部的所有权逐渐地扩展开,并利用一种新的手段——短期声明(与先前已有的「长期契约」相对而言)——迫使地方首领接受他们的控制。用这种方法,荷兰人将自己的权力延伸到西里伯斯的波尼和卢沃(Luwu)、中婆罗洲、巴里和小巽加群岛乃至摩鹿加群岛中的特尔纳特、塞兰、布鲁诸岛。他们在西新几内亚的部分地区也建立了立足点。而亚齐直到荷兰殖民统治的最后期才被占领。因此,在日本投降后,新建的印尼共和国对亚齐宣称主权要求并不是很有道理。

1942年3月,在荷属东印度的荷兰军队向日本人投降。1945年8月,日本投降,印尼共和国宣布独立,但是与接受日本投降的英军发生冲突--英国还是希望恢原来复荷兰的殖民统治。但是荷兰已经没有力量控制印尼了,1947年荷兰同意包括爪哇,苏门答腊和马都拉的印度尼西亚独立,但是印尼的民族主义者却认为这远远不够,他们要求整个前荷属东印度。1949年8月在海牙召开的圆桌会议上,印尼如愿以偿。但是亚齐王国在没有正是成为荷兰殖民地的情况下却被并入印尼共和国---这个可以和印度与锡金的关系类比,锡金从未成为英印殖民地的一部分却因为曾经是英国的“保护国”而被新成立的印度吞并。英属马来亚和英国的直接殖民地新加坡之间的合并稍微好一些,但是不久又分离。

并入印尼激起了当地人的反抗,而以爪哇人为主的印尼政府开始动用武力解决这个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起,亚齐人不断为独立而战斗,迫使印尼政府在1959年给予其“特区”的地位,享有高度的宗教,教育,和文化自治权利。这种做法安抚了一部分亚齐人,但是仍有一部分亚齐人认为这些承诺毫无意义,于是于1976年成立了“自由亚齐”运动(Aceh Merdeka),开始武装反抗。从70年代后期起到1989年,印尼政府开始大规模镇压亚齐的独立运动,逮捕“自由亚齐”的成员并对亚齐平民犯下了种种暴行。但是随后一个叫做“亚齐-苏门答腊民族解放阵线”的组织继续在亚齐开展武装斗争。与此同时,印尼也加紧了对亚齐的剥削,亚齐盛产石油,印尼石油出口的15%来自亚齐,但是自然资源的财富都被政府夺取;同时印尼政府大量朝亚齐移民,外来的爪哇人占据了港口和富饶的土地,使得土著的亚齐人更加贫穷。

1998年苏哈托总统下台,中央集权政治结束,印尼开始向政治民主化和多党制过渡,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也因此削弱。在这种情况下,亚齐当地的媒体上陆续出现了揭露军人暴行的报道,而且“一石激起千层浪”,亚齐当地社会要求撤军、对军人暴行进行审判和对受害者的补偿的呼声日益高涨。由于正值印尼处于权力交替时期,中央政府无法迅速地做出回应,致使亚齐局势日益动荡。1999年1月末,全亚齐学生组织发动集会,要求就亚齐的政治地位进行全民公决。“自由亚齐运动”重新活跃起来。流亡海外的“自由亚齐运动”成员回到亚齐,并取代学生组织开始进行全民动员,试图以独立的要求取代民族自决。其武装力量与中央政府军队的冲突不断升级,使亚齐的局势渐趋恶化。1998年以前,游击队的活动中心集中在东亚齐,到2001年,“自由亚齐运动”的活动已经遍及全省

瓦希德总统1999年执政后,大力倡导民族和解,同意让亚齐享有广泛自治,地方政府可管理75%的财政来源,但坚决反对亚齐独立。为了缓解双方的矛盾,印尼国会还成立了亚齐问题特别委员会,专门处理亚齐问题。印尼政府也开始与该组织领导人谈判。2000年5月,印尼政府同该组织签署了为期3个月的停火协议。同年9月,该停火协议再次延长至当年12月15日。但因协议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双方冲突仍不时发生。2001年3月,瓦希德政府宣布该组织为分离主义组织,并对其采取打击行动。

2002年5月,在国际社会的调解下,印尼政府和“亚齐自由运动”在日内瓦达成协议,后者同意与政府签署和平协议后交出手中的武器。同年12月,双方在日内瓦签署和平协议。2003年1月9日,当印尼政府开始解除该组织武装时,双方的对峙和不信任再度显现,并导致流血冲突频频发生。原定于4月25日在东京举行的联合委员会会议被迫宣告流产, 国际和平监察机构的近50名成员也被迫撤离。印尼政府向“自由亚齐”下了最后通牒,要视其5月12日前的态度决定是否采取军事行动,亚齐再度滑向战乱边缘。2003年5月18日,印尼政府同“亚齐自由运动”在东京和谈破裂后,印尼总统梅加瓦蒂签署总统令,决定从19日零点起在印尼最西部的亚齐省实施为期6个月的军事管制,并对该组织占据的地区进行空中打击。到了2004年5月,整整一年过去了,亚齐丝毫没有迹象显示分离主义武装已被消灭;虽然印尼政府宣布亚齐从戒严和军事管制转变为紧急状态,但是数以万计的印尼士兵和武装警察却仍然留在那里。实事上,从戒严和军事管制转变为紧急状态不过是为2004年7月份的大选粉饰太平罢了。 随后尤多约诺当选新总统,虽然说要解决亚齐的问题,但是直到现在仍没有和解的迹象。

呵呵,到这里就写完了,亚齐的历史已经说清楚了,评论就留给列位看官吧。:)

Blog分类: 

亚齐简史(并大海啸后关于亚齐华人的种种传闻)

岁末令人震惊的世纪大劫难--印度洋地震海啸的阴影现在还未完全散去,而网上又开始流传亚齐华人遭抢劫的传闻,并与98年的印尼排华相联系,一时间BBS上群情激愤,把矛头直至亚齐的灾民,不少人都认为应该断绝对印尼特别是亚齐的救灾援助。更有大感欢欣鼓舞者,认为是亚齐死难的几万灾民是上天给印尼的谴责。但是,如果上天有知,真如他们所愿,那这场灾难的中心应该降临在爪哇岛而不是苏门答腊岛北端的亚齐。亚齐人长期一来如同华人一般,一直受到处在强势地位的爪哇人等民族的欺凌,如果你看过1990年印尼政府军洗劫焚烧亚齐村庄的照片,其令人发指的程度绝对不亚于1998年排华事件中华人的惨境:男子遭拘捕囚禁,女子被强暴杀害,连小孩子也不放过。一直都奇怪,难道印尼的正规军是土匪出身?其作风一贯与流寇类似,特别是对少数民族(譬如华人,亚齐人,东帝汶人,还有伊里安查亚人),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亚齐在海啸后确实出现了一些抢劫活动,但是并不是针对华人的,如果有针对性,也只是针对超市或是食品商店。几家港报杂志以大字头条刊登亚齐华人被抢,其实仔细看来都没有太可靠的信息来源,以炮制新闻的猜测居多。至于华人外逃,更多的原因是因为海啸过后家园被毁物资匮乏,饮用水药品食物不足,并担心余震再次引起海啸以及随后可能发生的瘟疫,所以亚齐华人多避至北苏门答腊省首府棉兰市--一个紧挨着亚齐的大城市也是苏门答腊岛最大的城市。以《亚洲周刊》为例,封面大标题“人祸猛于天灾 五千亚齐华人逃亡”,可是内容确实挂羊头卖狗肉,不过起了个炫目的标题来吸引眼球罢了。

而与此同时,遭受海啸灾难的亚齐仍然收到印尼政府的压迫。刚刚读到BBC的一则新闻,印尼限制外援在亚齐活动范围,并警告说,由于政府军与亚齐分离主义武装的持续冲突,政府已无法保障外国救援人员在亚齐偏远地区的人身安全,所以外救援人员到班达亚齐和米拉乌以外地区活动必须先获得军方许可。而这番话引起不少困惑。一些在亚齐的援助机构说,他们计划去更偏远的地区工作,而且在之前的救助行动中也没有意外情况发生。印尼政府似乎在利用这次海啸的影响,逼迫亚齐的自由独立运动就范。那么亚齐问题的由来又是什么呢?转入正题,说说亚齐的简史。

亚齐在苏门答腊岛的北端,玩过《大航海时代》的兄弟们都知道,从印度洋进入东南亚以及中国南海一般可以走两个通道,一个是马六甲海峡,另外一个是巽它海峡。前者位于苏门答腊岛与马来西亚之间;后者位于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参看地图)。而不管船只从哪条水道进入,亚齐都是比经之路,所以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中世纪的时候这里便建立过国家,中国的古书称之为蓝无理国(南宋·《诸藩志》)或是喃巫哩国。公元500年左右佛教传人东南亚时这里也曾经建立过一个叫做波莱的佛教国家,不过这一切都比较久远了,对现在亚齐的影响也比较小。时间较早且影响较大的一次历史事件是13世纪伊斯兰教的传入:亚齐是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第一个据点而亚齐人也是最早皈依伊斯兰教的东南亚民族。

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了马六甲,许多穆斯林商人被迫迁往亚齐等地。各国商船也被迫另沿苏门答腊西岸经巽他海峡进入印度尼西亚群岛。因此,位于这条航线北端的亚齐开始繁荣。一个新的伊斯兰国家建立,第一任苏丹是阿里·穆哈雅特·夏。十年后,亚齐摆脱了比提尔王国的统治,发动一连串“圣战”,以图赶走葡萄牙殖民者,控制胡椒产地。1524年它摧毁葡萄牙人在巴赛的据点。1539年 攻占德利(柔佛王国的属地),后又征服阿鲁,把势力扩展到英德拉基里和占碑(参看地图),1547年亚齐对葡萄牙发动强大进攻,几乎攻陷马六甲,亚齐同葡萄牙殖民者的斗争一 直持续到1575年,1564年亚齐进攻柔佛王国,掳走苏丹,摧毁柔佛城。这里插一句关于亚齐、柔佛和葡萄牙的著名的“三角交争”,也就是这三者中的一个同时和另外两个打仗:亚齐同时对葡萄牙和柔佛作战,柔佛同时对亚齐和葡萄牙开战,而葡萄牙又同时与这两个国家交战。柔佛也是一个东南亚古国,它是马来半岛上第二个封建王国。中国把它称为胡戎国。1511年,葡萄牙人出兵占领马六甲,马六甲王国苏丹马哈茂德·沙阿(?~1528)率领军民,转移至吧莪(麻坡属下的一个小镇)和柔佛等地,继续抗击葡萄牙的入侵,建都于宾担岛,疆域还包括新加坡岛和廖内群岛。 1528年,阿拉乌德丁继承王位,继续在柔佛一带抵抗葡萄牙人。1536年与葡萄牙人讲和。不久阿拉乌德丁正式建立柔佛王国,选定旧柔佛为首都。1587年旧柔佛被葡萄牙占领,柔佛国都迁至巴都沙哇。

“三角交争”从葡萄牙1511年占领马六甲开始持续了一个多世纪,这一个多世纪的后半期里,曾经诞生过达·加玛的葡萄牙开始衰落,东南亚的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当然这些变化的根源还在欧洲。1580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征服葡萄牙,被接纳为国王(葡萄牙称菲利普一世)。而当时的西班牙正深陷在与其欧洲属地尼德兰德(后面还是按习惯称“荷兰”吧)的战争中,作为西班牙一部分的葡萄牙也不得不卷入了对荷兰的制裁。这个时候的葡萄牙还控制着东方的香料贸易,于是荷兰人就买不到香料了。香料对于欧洲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没有香料吃的荷兰人开始穷极思变--海上马车夫1602年建立了自己的东印度公司,开始向东南亚扩张。

新的势力的进入打破了旧的平衡格局。但是在旧的格局被打破前,亚齐最伟大的一位苏丹--伊斯坎达尔·慕达(1607~1636在位)诞生了。他在位时亚齐的势力达到高峰。亚齐王国疆域西达英德拉甫拉(今米南加保地区),东至西亚克。还征服了彭亨(1618)、吉打(1619)和霹雳(1620),取得马来半岛的胡椒和锡产地,1613和1615年,伊斯坎达尔·慕达两次进犯巴都沙哇(上文提到的柔佛的新都)。1629年,他进攻马六甲,但为葡萄牙、柔佛和北大年的联合舰队所败。这次失败终止了亚齐上升势头,伊斯坎达尔·慕达也与七年后死去。

而此时,荷兰开始大举渗透东南亚,荷兰人先是与柔佛王国联合,于十七世纪四十年代大败葡萄牙,将葡萄牙清除出东南亚。葡萄牙的退出以及盟国荷兰(虽然是别有用心)的支持,柔佛取代亚齐成为地区强国,并逐渐向亚齐的西亚克和英德拉基利扩张。60年代以后,米南加保逐步挣脱亚齐的羁绊,马来半岛诸国由于得到荷兰的支持也摆脱亚齐的控制,17世纪末,亚齐对胡椒贸易的控制也被荷兰打破,亚齐逐渐衰落,虽然它还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相对比的是荷兰人势力的一步步扩大。荷属东印度公司先从葡萄牙人手里夺取了马六甲(1641),又经过一个时期的激烈竞争后把英国人局限在西南苏门答腊本库伦(Bencoolen)的一个工厂内,而自己则在东部岛屿上建立了一个工厂网。 荷属东印度公司还力图控制苏门答腊的胡椒贸易,17世纪期间它在西苏门答腊、占碑和巨港建立了据点。同时它还积极参与地方抗争,支持亲荷兰的统治者。不过荷兰人此时并没有占领过多的殖民地,他们看重的是对贸易的垄断,所以只是扶持当地亲荷的统治者。因此亚齐在18世纪仍然是一个独立的苏丹国。

18世纪中叶到末期,荷属东印度公司由于种种原因陷入了财政困难:公司的垄断由于「走私活动」而被打破,因为负起了更多的政府责任而带来的日益增长的行政开支,以及公司雇员的腐败,这一切都导致了这个公司的最终解体。不够荷属东印度公司解体的最直接原因还是因为欧洲18世纪末发生的一件大事,猜一下是什么?----拿破仑战争!荷兰被拿破仑占领,东印度公司被解散,东南亚的政治格局再次发生巨大动荡!

(未完待续,写的太长了,诸位看官还有兴趣看么,没有我就不写了,呵呵)

Blog分类: 

IO也转型了?

或者是因为我太懒惰,没有仔细翻看《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最近的几期?不过刚才翻开最新的一期《IO》大吃了一惊,怎么《IO》也变得和《APSR》一样了?

最新的《IO》(Volume 58 - Issue 04 - October 2004)一共有5篇文章和一篇Research Note,除了第一篇“Why Ideas Matter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ans Morgenthau, Classical Realism, and the Moral Construction of Power Politics” 和经典现实主义以及构建主义有关外(呵呵,从题目也能看出来),后面的5篇里文章里篇篇不是Game Theory就是Econometrics。第二篇“Open-Door or Closed-Door? Transparency i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Bargaining”是关于Bargaining Model的,后面几篇关于IPE的文章大量的使用回归模型,最后的一篇Research Note是纯粹的统计方法,好像在以前的IO中并不常见,呵呵,IR也开始朝APSR的方向发展了?

Blog分类: 

中国的新帝国主义时代?(2)

查韦斯的访华只是持续升温的中拉(丁美洲)关系的一个缩影。再往前的11月,中国刚刚在拉丁美洲抛出了大笔的订单,并把阿根廷和巴西列为中国公民的旅行目的地(呵呵,据说秘鲁的印加古迹已经开始加紧树立汉语标识了)。而作为回报,阿根廷,智利和巴西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别小看“市场经济”这四个字, 这就意味着这三个国家不能再任意的对中国的商品进行倾销指控并利用世贸的相关条款对中国的出口产品增收关税。但是,这些投资的意义还不止于此。BBC的新闻评论员认为中国是在玩“金元外交”,因为台湾的主要邦交国都集中在中美洲,BBC认为中国希望通过和南美洲这些大国加强关系从而起到孤立台湾的作用。这固然是原因之一,因为台湾最大的邦交国之一巴拉圭就是巴西等国的近邻,巴西也在努力“劝说”巴拉圭放弃与台湾的外交关系,甚至不惜使用经济政治手段。而巴拉圭也开始出现了松动。不仅是巴拉圭,台湾在拉丁美洲有14个邦交国,占其邦交国数目的一半,中国加强对这一地区国家的关系自然有助于对台政策。但是,中国并不是象台湾一样在搞纯粹的“凯子外交”。

中国在南美洲的投资主要在铁路等基础设施以及矿产和石油勘探。而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绝对不仅仅是为了慈善或是外交机会主义(台湾问题)。就像欧洲殖民者早就发现的那样:没有港口,道路,码头,内地的货物根本运不出来。如果拉美的基础设施有所改进,中国便可以更快更多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而中国也不并像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在阿根廷的铁路修筑公司那样直接的进行投资,而是使用“限制性贷款”,也就是说中国投资的这些设施必须由中国公司承包修建,而非通过自由竞价来决定承建公司--这一点和某些国家的做法很相似,却完全不同于台湾的无条件外援。

即便是中国在某些行业进行了直接投资,这些投资也会使拉美的反殖民主义者感到不安:因为这些投资都集中在原材料产业而并非他们所希望的一些能够提高增加值和当地就业机会的制造业。

呵呵,按照上述观点,中国似乎捞了不少便宜,但是拉美国家为什么要给中国这个便宜呢?原因其实也不复杂,虽然这一地区是美国的后院也是美国传统的势力范围,但是这些地区的领导人却总想尽量降低美国对其国内的影响。从巴西对美国签证制度的反应便可略见一斑。当然他们也不会傻到和美国断绝关系--他们不过是想左右逢源,有一个更灵活的外交关系,避免过度一个大国而为其所制,但是这确实也给了中国机会。中国自然也不会傻到和美国直接对抗,中国所做的只是在增加与美国进行诸多磋商时手上的砝码。同时,这几个美洲国家也有着自己难念的经。委内瑞拉总统因为美国支持委国内发对派对其政权进行颠覆活动而多次在公开场合指责美国,与美国的关系恶化,而与此同时,委国内的石油有60%都出口到了美国,委国自然担心如果美国横加制裁将会对委国经济和内政的影响,所以积极寻求新的合作伙伴,中国自然是首选。阿根廷因为前几年的金融危机导致外国投资锐减,中国的投资对于它恢复经济有很大的帮助。巴西的情况稍微复杂一些,除了经济层面的,政治方面的因素也起到很大作用。巴西一直谋求在最近的联合国改革中能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需要中国的支持,因此大力增进中巴关系,自然也包括经贸关系。

除此以外,南美洲国家内部的分歧也给了中国机会。如果南美洲几个国家组成一个集团(类似东盟的做法)和中国进行多边而不是双边的谈判,那么中国能够得到的好处自然会少一些,但是这些国家之间因为宿怨在目前看来似乎还不足以组织一个这样的集团,于是中国仍可利用现在的良好局面积极拓展和拉美国家的多方面的联系。

Yankee Stay Home!

借用某期《经济学家》中的标题来描述一下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最近的关系。(未完待续)

Blog分类: 

中国的新帝国主义时代?(1)

前几天胡乱写的中美贸易,因为反对无限制的自由贸易,于是被当作了“马克思主义者”^_^。呵呵,我只是从政治的角度考虑贸易对国际政治以及国家安全的影响,而并非从国际贸易的不平等根源对自由贸易理论进行规范或是伦理的批判,所以算不得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虽然现在左派右派之分很流行,以至于前日里去逛一个历史论坛(西西河),居然也看到有左右派之争,但是也没有必要去赶这个时髦,给自己加个“标签”。不过今天灌的一帖确实有些马克思主义的成分,说说中国的新帝国主义,也就是中国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新殖民主义”。

高中时候政治课本给“新殖民主义”的定义已经记不大清楚了,不过通行的定义,简而言之就是:帝国主义在旧的殖民体系瓦解后采取的更为隐蔽的殖民扩张,以保证它的垄断和统治地位blah blah blah,主要手段不外乎经济渗透和侵略,更具体些就是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初级农矿产品和原材料,出口工业制成品。把发展中国家束缚在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体系中,使它们依附于“帝国主义”国家。而中国现在却似乎已经“忝列”这后一类曾被我们的政治课本大加鞭笞的帝国主义国家。先从拉丁美洲说起。

Cuento Chino

西班牙语里有一个成语“cuento chino”,翻译成汉语便是“中国故事”,寓意“童话或是虚幻的故事”,但是最近几个月中国和拉丁美洲的一系列交往却不只只是个童话。前几天,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访华,而这次访问确实有些不同一般。首先访问的时间安排在了12月22日到12月26日,正好跨过圣诞节,过年还匆匆出访。而同时,24日中午查韦斯在北京金台艺术馆为中国雕塑家袁熙坤创作的西蒙·玻利瓦尔铜像揭幕,在揭幕式的致词上,查韦斯长篇累牍讲述了中国和委内瑞拉的革命精神,努力把西蒙·玻利瓦尔和毛泽东联系起来,并且强调两者领导的革命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呵呵,当时就听乐了,不知道的还以为玻利瓦尔领导的是共产主义革命^_^)如此长篇大论中国和委内瑞拉虚无缥缈的兄弟友谊之后, 查韦斯举了一个实例:中国将会大规模投资委内瑞拉的石油工业;中委的双边贸易2005年也会超过30亿美元,比2004年的贸易额的两倍还要多。虽然比起美国和委内瑞拉的贸易额来说,这还算不得什么,但是这却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最近美委的关系开始恶化,委内瑞拉自然着急给自己的石油找新的市场,这对中国自然是好的,前阵子石油闹得沸沸扬扬,痛定思痛的结论是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中东现在受制于美国,西伯利亚又有俄国人的朝秦暮楚,与其和大国艰难的讨价还价,不如从其他的石油产国开始,中亚自然不容放过(下文还要说),南美的委内瑞拉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产油国,但是查韦斯访华的意义还不止于此。 (未完待续)

Blog分类: 

蒙古革命

我来说一下吧。

其实下午我刚看到这个问题,习惯性的回了一个帖子,先挖苦了蒙古不是“民主”,又说它不稳定,呵呵,BBS上的习惯,说话不动脑子。现在“恍然大悟”一把:)其实当时这样说也是有原因的,一个是对中国北边的邻国关注过少,以为它至多也就达到个吉尔吉斯斯坦的程度,是一个soft authortarianism;如果不济,可能会沦落到土库曼斯坦的地步,成为一个neo-totalitarianism,沐浴在“尼太阳”的照耀下(此公和金正日还有埃亚德马可谓世界上最后的“三个太阳”)。说蒙古不稳定,主要是因为它的经济问题,当然还有制度问题。前一个评论大错特错了,后一个评论是正确的,下面还会说到。呵呵,现在乌克兰闹得如火如荼,说说蒙古,也可以做些对比。

蒙古现在确实是一个“正常运行”的民主政体。POLITY IV的民主评估给了它10,Freedom House给它的评价也很高。事实上,蒙古是东欧以外所有后共产主义国家中唯一一个建立完善民主制度的国家;即便是算上东欧诸国,蒙古也只是略逊于捷克,波兰,斯洛伐克,和波罗的海三国。

就理论而言,蒙古本身有很多不利于民主化的因素,譬如很高的文盲率,比较不利的地形(很容易煽动民族主义导致铁碗领袖),比较低的人均收入等等,我们抛开不说,这不是本贴的目的(发在历史版的嘛,不写历史岂不是找打^_^)。对于蒙古民主化对于蒙古来说究竟是好是坏,也不做评论,没有标准怎可妄谈优劣,只说说蒙古自1990年到现在的历史,问题很简单:为什么蒙古建成了“complete”的民主?

回到贴主的问题:“谁能介绍一下蒙古1990年共党下台的历史?”这个问题问错了,1990年蒙古人民革命党没有下台,相反,它赢得了1990年7月的大选,获得了蒙古大呼拉尔(议会)的绝对多数76个席位中的70席,人民革命党的奥其尔巴特当选为总统。1993年奥其尔巴特离开了人民革命党,接受了在野的自由派政党的支持,连任了总统(总统选举是直选)。1996年六月,大呼拉尔选举,在野的自由派政党组成的民主联盟获得了胜利,赢得了76个席位中的50席。但是像很多后共产主义国家一样,在野党并不具有很强的“执政能力”(呵呵,拽一下新名词^_^),失去了选民的支持,在1997年的总统大选中,人民革命党的总统候选人巴嘎班迪赢得了大选,并在2001年获得了连任,并且在2000年的大呼拉尔选举中,人民革命党再次获得了76席中的72席!所以现在处在绝对优势地位的执政党仍然是前“共产党”---人民革命党,总的来说,人民革命党没有“下台”,反而再次牢牢地掌握了政权。

所以要讲的历史不是蒙古共产党如何下台,而是民主如何建成的。

树倒猢狲散,蒙古政治改革的主要原因是苏联的解体,但是最根本的还是没了苏联的经济援助,穷则思变。东欧剧变,乌兰巴托也被波及,出现了游行抗议,但是与东欧(譬如捷克,匈牙利)不同,蒙古不存在有组织的民主政党。人民革命党内部虽然出现了分歧,但是最后还是决定举行大选,因为强压的后果不可预知,而举行大选却可保证人民革命党的地位,原因很简单:除了人民革命党,不存在任何其他的政党。于是人民革命党便赢了大选。

但是人民革命党仍然吸取了一些在野的反对人士入阁,道理也很简单:没有了外援,蒙古的经济状况江河日下,人民革命党于是便找了个替罪羊---反对派的甘伯德来做副总理,主抓经济。呵呵,此公最后的结果也可以猜到了:)但是这也给其他政治势力集结和组党的机会,于是出现了两个比较大的反对党:蒙古民族民主党和蒙古社会民主党,这两个党在1996年的大呼拉选举中组成民主联盟,获得了议会选举的胜利。2000年的时候这两个党还有几个小党合并成立了蒙古民主党。

“变”得原因是“穷”,所谓不破不立,但是“破”了之后的“立”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下面的部分比较无聊,历史也讲完了,如果不感兴趣,看到这儿就可以不用看了^_^)

第一,反对派和执政党的妥协。执政党很猫腻的赢得了第一次选举,如果这事放在乌克兰,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子了, 可是反对派接受了这次选举的结果,而专著于组建政党和扩大普通民众的支持。这点和其他后共产主义不同,譬如俄国,共产党人和民族主义者成自由主义者为“布尔什维克”,而自由主义者则称对方为“法西斯”,而蒙古两派之间的关系则缓和的多,不过是互称“自由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左派”、“右派”。即便是1990年抗议活动,反对派也是很克制的,并未采取过激或是暴力的手段。(对比一下六·四,“放”容易,但是更重要的是能“收”,打住,老坑,不跳了) 以暴只能易暴,对比俄国的炮轰杜马和捷克的天鹅绒革命。

第二,政治制度。选择了类似法国的半总统制。后共产主义国家凡是进行总统制的,几乎都成了新独裁。当年的人民革命党有一部分人是支持总统制的,但是由于蒙古特殊的地理位置,不少的人更支持议会制,后来达成了妥协,于是便有了半总统制,限制了总统的权力。

当然还有一些西方提到的比较老套的原因,有些牵强,不再一一列举了。

不过潜在的问题也不少,第一便是经济, 经济问题能毁掉旧的政权,也能毁掉新生的民主。第二是选举发的不固定,谁控制了议会谁就想修改选举法以期可以连胜,类似美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蒙古最初是multi-member district,后又改single-member-disctrict system,如果不固定下来,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危险。第三是国家对媒体的控制。

罗嗦了这么长,不写了不写了:)

发信人: Wolbachia (虫),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谁能介绍一下蒙古1990年共党下台的历史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Mon Dec 27 19:07:34 2004) WWW-POST

为什么蒙古这样一个落后的游牧民族国家,也没听说过象东欧那样有民主运动的历史, 居然能够一下就正常运行民主政体?

Blog分类: 

ipod,纺织品配额和管仲买鹿

所以,虽然今年年底世贸组织的纺织品配额制度将失效,各国不得再设置进口配额,但是中国政府却开始考虑设置出口配额。国际自由工会联盟曾经大喊:如果取消纺织品配额,中国的纺织品将占据世界纺织品市场,造成其它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相关行业大面积失业;但是现在看来纯属杞人忧天,中国不可能放任国内的纺织业肆意发展,相反的,中国将会用适当的出口配额限制纺织品的出口, 道理很简单:中国不能一辈子做发达世界的纺织工厂。

按照西方经典的经济理论,各个国家应该老老实实的根据自己的comparative adva ntage来选择生产什么,不生产什么,这样的生产再加上自由贸易对贸易各方都有好处等等,这套理论从亚当斯密开始,通过几代经济学家的发展,就理论而言确实是非常beautiful的了,可是最大的讽刺却是整个世界历史,除了英国在废除corn la w到德国开始兴起之间的一小段时间外(也就是前阵子和人在历史版提到的拿破仑战争之后到德国统一前),自由贸易从来没有实现过,各国也从未按照自己的compar ative advantage来进行过生产(很多后起国家开始疯狂工业化,譬如德国、苏联还有中国)。

经济学的这套理论事实上只对最强大的国家有利,以上面的英国为例,它废除corn law从欧洲大陆进口粮食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欧洲大陆的国家(特别是统一前的德国)开始专注于粮食生产而不去进行工业革命,德国的地主把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都投在了土地上并心甘情愿的从英国进口工业制成品,一旦这个框架形成,贸易的模式将非常有利于英国(出口工业产品,进口农产品)。欧洲强国尚且如此,更别说后来的发展中国家了。(经济学家又要说政治学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_ ^,经济学家的解释是英国受自由主义经济意识心态的影响开始自愿的单方面削减关税,kinderberg)。

呵呵,其实想想,这也是中国老祖先早就用过的,引《管子·轻重戊第八十四》中的一个例子: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与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桓公即为百里之城,使人之楚买生鹿。楚生鹿当一而八万。管子即令桓公与民通轻重,藏谷什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

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人即释其耕农而田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干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楚之男于居外,女子居涂。隰朋教民藏粟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修谷。钱五倍,是楚强也。“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修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之南,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三年而楚服。」

管仲高价收鹿其实就是想改变楚国的产业结构,与英国的如意算盘一样。中国如果不人为的对纺织品的生产做些调整,那纺织品便成了鹿。这点也是后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学的批判。ipod也与纺织品类似,究竟怎样规划,心里要有个谱。

归根到底,富国之道不同于强国之道,也是经济与政治的不同分工。k,我都扯到哪里去了,跑题,跑题:)

【 在 Taliban (老婆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美贸易逆差到底对谁有利?华尔街日报:我们思考,他们流汗:  有人说阅读纽约时报的人是自以为自己“应该”管理美国的人,而阅读华尔街日报的人才:  是真正正在管理美国的人。读一读华尔街日报,我们可以大概了解美国的“统治阶级”

在:  想什么。这份报纸因为是针对美国人的,没有什么花哨动听的语言,说话往往是直截了当:  ,我因为看惯了谁都不敢得罪的报纸语言,看华尔街日报的文章有时候感慨“这话你都敢:  直接说啊”!

:  中美贸易目前的情况是中国顺差,美国逆差,而且这个数字还特别大。表面看来,中国向:  美国买了不少产品,搞的美国产业工人失业,工会组织逼的政府今天整个配额,明天整个:  反倾销,为了减小中国的出口能力还整天请求中国让人民币升值。结果是美国到处是中国:  产品,中国外汇储备越来越高,要变成世界工厂了。给人的感觉,就好像中国在步步进攻:  美国,美国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  但工会组织可不是美国的统治阶级。为什么美国国内反对声音越来越大,美国产业转移反:  而越来越严重,难道是美国政府没办法管了么?其实真实的情况是目前这种中美贸易状况:  对美国大大有利,这是华尔街日报一贯的立场,也可以说是美国的统治者真正的看法。

今:  天该报有一篇文章《We Think, They Sweat》,说得再明白不过,简直是赤裸裸的帝国主:  义言论,我不禁想起电视剧《走向共和》里面李鸿章的一句台词:“这才像是狼说的话嘛:  !”

:  文章并不长,以下我把其要点编译一下,原文附在后面。

:  - - 作者首先提到苹果公司现在的主打产品,mp3 播放器 iPod.现在美国市场上的这个产:  品是中国组装,加州苹果公司设计。这个东西无非是苹果的软件,很便宜的磁盘和一个价:  值12美元的芯片,该芯片由美国硅谷某公司设计,台湾生产。

:  - - 整个 iPod 售价差不多 $265,其中的纯利润是怎么分配的呢?负责组装的中国公司的:  利润大概只有4美元,设计芯片的公司利润是5美元,苹果公司的利润:65美元。

:  - - 因为这个 iPod 的成功,过去一年苹果公司的股票价格从 $21 涨到 $64.:  - - 因为从中国“进口” iPod,中美贸易中美方逆差增加了15亿美元,而这15亿美元的逆:  差造成美国国内财富的增加是160亿美元。作者说,我愿意天天要这样的逆差,那些苹果股:  票的持有者当然也愿意。

:  - - 在这种情况下让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有什么意思?如果美元贬值,外国人在买美国的:  奔腾芯片,iPod,windows xp 和 oracle 数据库的时候就获得了一个“根本不必要”

的便:宜。根本没必要把这些东西贱卖,因为反正他们为了运行自己的经济不买也不行。"They:  have to buy them anyway to run their economies (well, maybe not iPods) so why:  discount?":  - - 作者说,美国愿要保持强势,美国要做高端。让外国人做低收入的体力活,美国要做:  的工作是高科技知识产权,药品,好莱坞电影,和 U2 乐队。

:  - - 中国和日本两国的外汇储备大多又重新借给美国,买了美国的国债,对此作者是表示:  欢迎的。作者说,外国人差不多拥有全部美国国债的 43%,这样一来我们就不用买了。

谁:  想要只有 3% 汇报率的国债?我们要买应该买那些高利润公司的股票……

:  - - 最后作者说,我们没必要让美元贬值,就让中日两国不停的购买美元资产吧,这样他:  们才能使自己的货币保持低价,以便继续向我们出口他们的工业产品。而我们靠向他们卖:  能更好的生产这些产品所需要的工具致富。

:  *** *** *** *** ***:  强国论坛愚蠢小猪说,是刷盘子呢,还是读书。当某些国人为这些涮盘子赚来的钱而沾沾:  自喜的时候,美国人非常明确的知道自己是读书的。

:  我很喜欢这篇文章的风格,有什么说什么,真是痛快。希望我们中国人都能了解到我们现:  在干的是什么活,我们赚的是什么钱,我们在国际经济食物链上是什么地位。

:  We Think, They Sweat:  Andy Kessler. Wall Street Journal. (Eastern edition)。 New York, N.Y.: Dec 23,:  2004. pg. A.10:  You want a scapegoat for the dollar's almost daily decline —— the Chinese wate:  r torture on the U.S. economy? I blame Steve Jobs. Apple is the worst offender:   in the decline of U.S. manufacturing. Their engineers sit around in air-condi:  tioned offices on streets with cutesy names like Infinite Loop in Cupertino,C:  alif., and have others make stuff for them. They imported two million iPods as:  sembled by thousands of Chinese workers just last quarter —— an almost $1.5 bi:  llion annualized trade deficit in iPods alone.:  Those in D.C. who can do something about this —— former railroaders and breakf:  ast cereal moguls, are so worried about trade deficits that they refuse to def:  end the greenback, even begging China to unpeg the yuan from the dollar so we:  can decline against it as well. We're in a place called Vertigo. Economists we:  ep that foreigners will no longer fund our spending and that America surely ha:  s peaked. The dollar is destined to the depths of despair until it drops so lo:  w that we get those manufacturing jobs back. Gee, thanks Steve Jobs.:  I checked my wallet and realized that I own dollars, including my bank account:  , house and stocks. Lowering them in value hurts every American. I was in such:   a funk thinking about all this that I played my own infinite loop of Muddy Wa:  ters on my appropriately blue iPod mini. I happened to turn it over and read t:  he fine print. Sure enough —— "Assembled in China." But it also says "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In the middle of the song "Trouble No More," it all:  started making sense.:  Over the last year, two things have happened. First, Apple has increased sales:   by over a third, almost all from iPods —— those two million of them at $265 e:  ach last quarter and 100 million songs sold via their iTunes service. An iPod:  is just the combination of some Apple software, cheap disk drives and a $12 ch:  ip from a Silicon Valley company named PortalPlayer. I calculated that Apple p:  ays $200 per iPod to Chinese assembler Inventec to slap it all together. Even:  with cheap labor, Inventec has almost no profits, I'd bet under $10,probably:  more like $4. PortalPlayer, by the way, e-mails its design to Taiwan to be fab:  ricated, with profits of $5 per chip.:  The second change is that Apple's stock has gone from $21 to $64. Pretty cool,:   capitalism at its best. Why? Because Apple keeps $65 per iPod —— money chases:   profits! If you assume the stock-price increase is all due to the iPod (it is:  ), then that business is worth some $15 billion. Add in PortalPlayer's market:  value of $1 billion and you get a feel for how the world works. A $1.5 billion:   trade deficit increases wealth in the U.S. by $16 billion. I'll take that tra:  de any day. So will all the holders of the retirement accounts who own Apple's:   stock. So, why am I caring about deficits again? Trade deficits are an econom:  ic construct, and lowering the dollar won't solve a thing. We are moving low-m:  argin, low-pay jobs overseas, but fortunately, are left with high-margin,high:  -pay intellectual-property jobs. Would you rather own Apple making a margin of:   $65 or Invetec with $4, on the same product? Me too. We may have trade defici:  ts of $550 billion this year, but we enjoy a huge margin surplus.:  The very illogical way (so no one believes it) to get this all back in balance:   is for the dollar to rise. A lower dollar means foreigners get a needless dis:  count on our productive stuff —— Pentiums and iPods, Windows XP and Oracle dat:  abases, and Cisco routers. They have to buy them anyway to run their economies:   (well, maybe not iPods) so why discount? Add non-productive but life-enhancin:  g intellectual property to complete the sweep —— drugs, Hollywood movies,U2.:  A weak dollar won't bring back manufacturing jobs —— with $20/hour here vs. $2:   in China, the dollar would have to drop 90%. And why should we encourage low-:  paying jobs in this country?

:  Foreigners buy Treasury bonds —— they own 43% of them —— so we don't have to.:  Who wants 3% returns? We should own stocks of the high-margin companies that b:  enefit from this design vs. manufacturing divide. As we move to an intellectua:  l-property economy, our wealth will come from exporting profitable designs and:   importing more finished goods. Higher salaries and our stock market balance t:  his all out as those dollars flow back in. Of course, bean counters can't find:   the money that flows into the stock market, it is just bean dip. The $4-trill:  ion-plus in trade deficits since 1976 has been matched by an $11 trillion incr:  ease in value of our stock market. That's about all you have to know. Plus,as:   Jack Nicholson might say, they can't handle our dollars. Too many dollars in:  foreign central banks leads to overlending to wasteful domestic companies. Jap:  an is just emerging 15 years later from a nonperforming-loan hangover. China i:  s face-first in the punc</font>
Blog分类: 

想起我的一个同学的一句话...

近几百年对人类社会发生最深远影响的两样东西:Capitalism 和 Nation-State.

而现在这两个东西都迟迟的但终于的来到了中国,不知会有怎样的影响。资本主义的冲击力自然是很大,这在欧洲的近代史里已经显现得很清楚,从羊吃人开始,到帝国主义,到民主化,到颠覆传统道德,到高速的经济发展,到两次世界大战,到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无处不见资本主义的影子,Polanyi称19世纪到20世纪的转变是“Great Transformation”,不无道理。而同时,尽管马克思、熊彼特等人都一再预言资本主义要垮掉,可是它每次都躲过自己的危机。现在,它像幽灵一般朝中国飘来,并且速度很快。20世纪到21世纪该是中国的“Great Transformation”了吧。中国的一切都在遭受着它的冲击。

而民族国家确实另一个冲击波。孙中山把这件事情开了个头,却没有把他做完。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这个转变是自然而然的。“驱除鞑虏”是最廉价的号召人民革命的口号,否则,革命就会像一切collective action一样,会遇到free riding的问题:作为一个理性的民众,我会安安静静的坐在家里等别人去革命,我坐享其成。所以,以构建民族开始进行社会动员算得上是最优化的一种社会动员方式了,于是便出现了“汉族”,出现了黄帝纪年。这是中国完成向现代国家转变的路径之一吧。

但是在推翻满清之后,“驱除鞑虏”这个口号就不再适用了,鞑虏若是都驱了,中国的大半壁江山也就丢了,于是孙中山在宣誓就任民国大总统的时候说:

“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

而这个观点也被袁世凯接受,他在接任大总统的时候也说:

“现在五族共和,凡蒙、藏、回疆各地方,同为我中华民国领土,则蒙、藏、回疆各民族,即同为我中华民国国民,自不能如帝政时代,再有藩属名称。此后,蒙、藏、回疆等处,自应统筹规划,以谋内政之统一,而冀民族之大同。”

但是由于中国的现代化完全是被动进行的,从没有民族概念,到生造出来的“汉族”,再马上转入“五族共和”,之间的转换太快了,尽管这是必经的过程,但是历史需要时间。按照程序,“五族共和”之后应该是 “五族合一”,和民族国家的建立,但是由于民国的混乱和日本侵华,这一步便延迟了。

其实日本侵华可以作为一个促进中国各民族凝聚力和融合的积极因素,但是建国后的民族政策却又部分的抵消了这个因素。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在最后一刻放弃了完全照搬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形式组建新的国家,而当年参照苏联的形式建立的国家都已经步苏联的后尘而瓦解了(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但是我们却仍停留在“五族共和”上,我们仍然不是一个民族国家。

如果这最后的一步不完成,那么国家便总有分离的隐患,如果无法把区域的民族主义和国家的民族主义统一起来,那么区域的民族主义会和当年孙中山利用汉民族主义一样被某些精英利用,其后果就是前南联盟。不过还好,中国有新闻审查制度,我们还有机会跟上末班车。

呵呵,杞人忧天一把:P

Blog分类: 

『夫齐,秦不合,天下无忧』

今天闲翻《战国策》时看到的这一句,《史记》里好像也照抄了。前日里说战国时候没有“均势理论”看来是大错特错了,这算的上是最早阐述分析 Bi-polar system的了吧,比Waltz老人家早了2000多年,并且觉得虽然是简单的一句话,却比Waltz 15条分析冷战的bi-polar系统稳定的原因都精辟,bi-polar稳定的前提是两个polar之间不和(这点好像waltz并没有强调),美苏不和,天下无忧(特别是第三世界)。可是一旦这两个polar关系改善,不仅天下多忧起来,bi-polar system 也就完了。举个近的例子,美苏关系改善,美国就敢打海湾战争,后来苏联也垮掉了。举个远点的例子,齐秦关系改善,秦国就敢蚕食韩赵,最后连齐国也被吞入腹中。

呵呵,不记得有人写过两极不和是两极稳定的关键(可能是因为我没有读到,现在的IR课好像不再流行读冷战的东西了,除了那几部经典著作以外),但是两千年前的纵横家(不止一人提出这样的观点)却早就提出了,不得不让人钦佩啊...

Blog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