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bJab的2006年回顾:Nukin' Futs

呵呵,JibJab 新做了 2006 年的回顾:Nukin' Futs,强烈推荐一下,非常有趣的时事讽刺卡通。最早看 JibJab 还是它的 Bush v.s. Kerry,以及后来的 My Land,2·0·0·5,无论是歌词还是动画都非常有创意。看完之后的的两点感慨:一是时间过得真快,都忘了切尼撒谎是今年的事情了(或许本来就不太关心);二是很高兴里面没有提到中国,说明中国这一年还是风调雨顺的:)

Free Tags: 
Blog分类: 

免费的内容,免费的软件,免费的空间:openserving

Wikipedia的创始人 Wales 通过他的 Wikia 提供的一个最新的网站:openserving.com 。通过简单的注册,你可以得到免费的空间,你可以自己摆放广告(譬如 Google Adsense),广告的利润完全归你所有。你也可以在网站中免费使用开源的内容。现在你得到的免费空间是基于 MediaWiki (也就是 Wikipedia 使用的那个软件)的,不过不久的将来,openserving 也会支持时下的流行的 Wordpress 以及 Drupal。也就是说,你很快就可以完全免费的拥有一个 Drupal 了。呵呵,不知道这项服务的前景如何,不过蛮有趣的。

Free Tags: 
Blog分类: 

Gmail 支持收取其它信箱的邮件

Gamil 刚刚添加了一个最新的功能,能够从其它支持 POP 收信的信箱收取电子邮件,具体的设置方法在这里。这样一来,Gmail 就功能而言与桌面邮件软件没什么差别了,但是显然要比传统的桌面邮件软件(譬如 Outlook, Thunderbird等)方便很多,因为在任何地方,只有有互联网接入,就可以方便的处理所有信箱的信件(因为现在 Gmail 已经支持了 "send mail as" 的服务)。目前这个功能还没有向所有的用户开放,正在逐步增加使用者,还没有在 Setting -> Accounts 看到这项新功能的用户可能还需要再等一两周吧。

Free Tags: 
Blog分类: 

柯南,源氏,中国与日本

昨天周末,晚上陪 在家里看《名侦探柯南》剧场版,2003 年的《迷宫的十字路口》,故事发生在京都,历史背景是《义经记》,讲述了一伙以源义经、武藏坊弁庆等为化名的盗贼偷盗佛像的故事。源氏是日本历史上很有名的一支贵族,也是几代天皇的后裔。依稀记得源氏的来源和中国历史有关,应该是借用了北魏时赐姓源氏的典故,想确认一下,顺手查了一下中文维基中“源氏”条目的注解,上面说“[源氏]其名字的由来于北魏的皇帝元姓,取其同音的字。”这个解释显然是错误的,因为解释不通,日本源氏怎么可能和魏孝文帝改姓后“元”氏扯上关系。点开了日语维基“源氏”的词条,虽然不懂日语,但是看到“秃发破羌”“太武帝”,于是大致确认了先前的记忆:这个源氏是从北魏赐姓秃发氏为源氏而来的。(日文词条里有一句:“そのことの由来して、太武帝は「元」に音も意味も似ている「源」の字を選び与えた。”似乎是说“源”与“元”有些关系,但是拓跋焘的怎么可能知道孝文帝会改姓“元”呢)

南凉的秃发傉檀败于西秦的乞伏炽磐,投降后被乞伏炽磐毒死。秃发傉檀的儿子秃发破羌以及以前的部下逃奔北凉的沮渠蒙逊,后来又投奔北魏。魏太武帝拓跋焘非常赏识秃发破羌的才干,又因为拓跋氏与秃发氏同源(其实“秃发”就是“拓跋”的同音异译,本来就是同一个称呼),所以就对秃发破羌说:“卿与朕源同,因事分姓,今可为源氏。”于是秃发破羌就成了源破羌。后来打凉州的时候,拓跋焘认为人的名字应改与事实相符,所以对贺破羌说:““人之立名,宜其得实,何可滥也?”于是就赐名“贺”。这就是北魏首屈一指的大将“源贺”姓名的由来。

日本到了嵯峨天皇时期早已国库空虚,而嵯峨天皇又有五十个左右的子女,负担庞大的皇族开支成了一个大问题,于是下诏“臣籍降下”,陆续将还没有亲王或者是内亲王封号的子女全部脱离皇籍,降为臣籍,赐姓源氏,用的就是北魏拓跋焘赐姓秃发破羌的典故,以“源氏”来表明这些降为臣籍的贵族乃是与天皇同源。这段历史记载在日本的史书《日本後紀》,可以非常方便的查阅,因为日本的史书都是用汉语古文书写的,完全模仿中国的史籍。嵯峨天皇的这篇诏书见于《日本後紀·卷二十三》(这个链接需用IE打开,Firefox对于文字竖排的支持不好),摘录如下:

甲寅。詔曰。朕当揖譲、纂踐天位、徳愧睦迩、化謝覃遠。徒歳序屡換、男女稍衆。未識子道、還為人父。辱累封邑、空費府庫。朕傷于解、思除親王之号、賜朝臣之姓。編為同籍、従事於公、出身之初、一叙六位。但前号親王、不可更改。同母後産、猶復一列。其余如可開者。朕殊裁下。夫賢愚異智、顧育同恩。朕非忍絶廃体余、分折枝葉、固以天地惟長、皇土逓興、豈競康楽於一朝。忘凋弊於万代。宜普告内外、令知此意。

诏书下了以后,大臣们有人觉得不妥,又进言:

若除親王之号、叙庶人之位、託封邑之費、卑枝葉之曹。恐後世之有識、謂前時之不穏。枉言聖択、不敢不奏。以申聞。

大臣觉得如果因为费用的问题将皇子脱籍为庶人觉得面子上有些过不去,怕被后人嘲笑,所以想请天皇三思。而天皇的看过这篇奏章之后的反应,史书只记录了三个字“不许之”。-- 这个倒也挺有中国史书的味道。

一个小小的姓氏,足见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Blog分类: 

历史与科学:公元515年 (2)

南方的大事涉及一桩工程。

这不是一般的工程,而是要截断淮河,用淮河水來灌寿阳,从而拔掉北魏楔入南梁的一颗钉子。寿阳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自古便是战略要地,魏晋以来,由于南北政权大多分淮而治,地处淮河南岸的寿阳就成了南北争夺的焦点,著名的淝水之战就发生在寿阳。

寿阳的具体位置大致在现在的安徽寿县,这里东连三吴,北为中原,西接陈许,外有江湖为阻,内有淝、淮之利,是南北来往的要冲。当年拓跋焘南侵,虽然一鼓作气攻下瓜步,扬声渡江,但是因为没有控制淮南重镇,最终还是不得不北渡淮河,退回中原。北魏孝文帝时,又想驻兵淮南,但是还是因为无法控制淮南寿阳等要冲而作罢。但是到了南朝齐末年,政治动荡,兵祸四起,北魏趁机攻占了寿阳。南梁建立,梁武帝萧衍力图收复,又打起了寿阳的主意,而此时正好北魏有一个叫做王足的将军投降南梁,献上了一条攻克寿阳的计策。

这条计策很简单,就是拦堵淮河,用淮水淹灌寿阳。梁武帝同意了这条计策,就派水工陈承伯与材官将军祖暅做实地勘查。材官将军一职,在汉武帝时就已设置,是领兵打仗的武官,但是魏晋以来,材官将军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土工工程。譬如侯景围攻台城的时候,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就是双方的材官将军(侯景本没有材官,他的材官是南梁叛逃过来的)的攻守机械以及策略,其构思运筹远非《墨攻》可比。

此时的材官将军祖暅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以及工程学家之一。他的父亲就是著名的祖冲之,而他本人也在多个方面颇有建树,呵呵,小时候就读到过他的“山巅一寺一壶酒”的故事。祖暅作为材官将军自然是够资格的,也是称职的,他在研究了寿阳下游的地形与土质之后,就告诫梁武帝,说这里的土质松软不坚实,不适合建造拦淮围堰,并且大致作了计算,认为即便是强行修筑,也很易坍塌。但是梁武帝拒绝了这位科学家的建议,一意要修筑浮山堰,拦截淮河。

浮山堰从514年开始修建,劳民伤财,到了515年夏4月,浮山堰勉强合龙,但是果然祖暅所言,马上这条围堰就崩溃了。而此时有人来进言,说围堰崩溃是蛟龙作怪,但是蛟龙害怕铁器,如果用铁器沉入水中,一定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又运来几千万斤的铁器投入淮水中,但是还是无法合龙浮山堰。迷信解决不了问题,又只能求助于科学,祖暅等人虽明知不可,但是又不得不强为之,用木头钉成“井”字形状,里面填上巨石,再附上沙土,以此截流,其结果“缘淮百里内木石无巨细皆尽,负担者肩上皆穿,夏日疾疫,死者相枕,蝇虫昼夜声合。” 又过了一年,浮山堰才再次修好,这次监工的官员听从工匠的进言,在淮堰旁边开了分洪渠,减轻淮堰的压力。但是不就这位官员因为谗言而调任,接替的官员对水工一窍不通,也不听从别人的劝告,结果当年九月,暴雨大作,淮堰再次被冲垮,声如雷鸣,三百里之内的都可以听到。淮河下游,南梁的城镇有十万多人被冲入大海,一场彻彻底底的人祸。--- 这就是不信科学的后果。

简而言之,历史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科学告诉我们能够做什么。

Blog分类: 

新的平板电脑与Microsoft Office Groove 2007

趁着感恩节,更新了一下家里的笔记本电脑, 买了一台联想的 Thinkpad T60,我买了一台富士通的 Stylistic ST5030D,家里原来的一台老的 Dell 笔记本 拿到实验室用,多余下来的一台 IBM Thinkpad X31打算在网上卖掉。T60 基本上一如 T 系列的传统设计,不过联想接手后似乎质量有所下降,因为 T60 的LCD上有一个坏点,也看到别人说起过 T60 的坏点问题,原来的 X31 是没有的。总得印象还可以,特别是 Core 2 Duo 的 CPU,感觉还是挺快的。我的那台富士通是一款 slate 平板电脑,没有键盘,型号并不是很新,去年的流行款,今年因为富士通刚刚推出 Core 2 Duo 的 Stylistic ST5100 系列,所以这款 ST5030D 在感恩节时“清仓大处理”卖得非常便宜,呵呵,否则也买不起,富士通的 Stylistics 通常的价钱都是 $2000 以上,是传说中的平板电脑里的 Lexus ,这次能以极低的价钱购得,也算是幸运了。

平板电脑虽然一直都没有如盖茨所愿风行起来,但实际上还是挺有用处的,特别是已经有一台台式机的情况下。利用平板电脑,可以方便的阅读 paper,手写笔记,并且可以随手涂鸦,记下一些稍纵即逝的想法,昨天批改作业,因为感恩节的缘故,学生都是用电子邮件提交的,以往都不得不打印,而现在可以直接用笔在 PDF 文件上批改了,方便了不少。除此以外平板电脑的重量也非常轻,很适合歪在屋子的一角看闲书,特别是超星上的书籍。一个不错的学习娱乐帮手。

因为同时有两台电脑的缘故,所以要推荐一下 Microsoft Office Groove 2007,Microsoft Office 的新成员。有了 Groove 就可以随时随地同步两台电脑之间的数据,譬如我在平板上电脑读了一篇文章,做了批注并写下了一些想法,回头写paper的时候打开台式机上的相应的文件夹,就可以看到最新更新过的文件。或者,下午在学校写了一篇paper,晚上在台式机上可以继续书写,因为一些的变动都会自动更新。由于这个更新是通过 Internet 的,所以无需像 Pocket PC 一样必须连接电脑才能完成同步,有了Groove,可以不受任何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时保持文件的同步更新。当然 Groove 最大的用途还是用于企业内部的协作的,它原来其实不是微软旗下的软件,它的创始人是编写了Lotus Notes的Ray Ozzie。Groove 不久前才被 Microsoft 收购。我用的仍然是前阵子微软提供免费下载的 Beta 2,不知道可以用多久。呵呵,如果微软将来一个便宜些的提供给人用户用以协同多台电脑的 Lite veriosn的 Groove 就好了。

Blog分类: 

感恩节的疯狂

疯狂从周四开始。以前从来没想到过去凑感恩节的热闹,往年都是在睡梦中度过黑色星期五的。今年却不同。周四的晚上,朋友夫妇来家里吃饭,顺便带来了当天厚厚的 Chicago Tribune,上面全是周五的广告。于是一边吃饭一边开始商议要不要一起去做 early bird,最后决定要做就要做最早的:当天晚上12点(也就是周五的凌晨零点)一起到附近的一个 Mall 买东西,清晨回来的时候还可以顺便路过 Fry's,Staples 等店,计划周详之后,开始一起挑拣广告,不知不觉到了晚上11点多,正待同时出发之际,朋友的老公偶感不适(^_^),所以他们临时决定不去了。于是我和 一起去做 early bird。

子夜的街道很是清冷,路过 Staples,门前有两个睡睡袋排队的人,又路过 Best Buy,门口人头攒动,队伍已经排了很长。上了高速,车不是很多,但是换到通往那个mall的高速时,第一次堵了车,本来以为是出了交通事故,否则无法解释凌晨12点的塞车。耽搁了近一个小时,一步一步蹭到前面才知道原来是一个收费站。一个收费站都堵成这样,有些不详的预感。

过了收费站,一路飞驰,到距离 mall 三英里的地方,车又堵死了,寸步难行,等了一个小时左右,大致猜到mall的停车场已满所以前面的出口肯定被车堵死了,于是心生一计,从左边的快车道驶过mall门口那条公路顺行的出口,到紧挨着的逆行出口下高速,然后找了个加油站掉了头,又赌了一把信息不对称,猜测mall距离高速稍远的一个入口肯定车少,果然被猜中,顺利进入mall的停车场里,很容易就找到了停车位。下了车放眼朝高速上望去,车龙已经排了4-5英里的样子。第二天从电视上得知,去那个mall的人普遍在路上等待了五个小时左右,这样算来我们在路上节省了2个多小时的等待时间:)

排队进店铺,排队买东西,排队付钱,其实也没有买什么东西,不过是凑个热闹,感受一下过节的气氛。逛了五六个小时,饥寒交迫,准备打道回府。此时的交通状况已经大有改观,一路风驰而过,回家以后蒙头大睡。直到下午5点多方才起床,晚上要到同学家吃饭,梳洗停当,匆忙出发,五六个人欢聚一堂,觥筹交错,把酒言欢。啤酒,scotch,泸州老窖,rum,几瓶下肚,愈聊愈乐,师兄杯酒饮尽,大谈:“兄弟我如果当了国家主席 blah blah”,师姐巾帼不让须眉,畅谈治国方略。。。 不知不觉已经凌晨3点多,虽是意犹未尽,却又不得不告辞。于是回家又蒙头大睡,直到今天下午方才起床,“梳洗停当,匆忙出发”,又奔附近另外一家 shopping mall 而去,转战至店铺打烊,方才班师回朝。。。呵呵,昼伏夜出的疯狂感恩节:)

Free Tags: 
Blog分类: 

历史与科学:公元515年 (1)

呵呵,经常看到关于历史与科学的价值的争论,想到两则《通鉴》里的故事,可以做个诠释对比。这两则故事都发生在公元515年,一南一北。北边,是北魏宣武帝延昌四年,而南边是南梁武帝天监十四年。

这一年的正月初十,北魏宣武帝元恪患病,十三日就病故了,当夜崔光等人就拥立太子元诩登基,次日召告天下并且大赦全境,十五日全面召回西面正准备伐蜀的军队以及东边驻守在淮南防范南梁的军队。而就在这一日,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元恪的同母弟弟广平王元怀抱病入朝,径直来到太极殿的西庑,悲痛欲绝,找来职守的官员,说自己要上殿哭悼死去的皇帝,并要去见新登基的皇帝。周围的官员近侍们愕然相视,不知道该怎么答话。元怀的要求乍一看似乎没什么无理之处,死去的皇帝是他的亲哥哥,若是在民间,去哭一哭也是人之常情,另外看看自己的侄子,劝慰一番也是做叔叔的分内之事。但这毕竟不是在民间,元怀的举动已经触犯了很多忌讳。首先,老皇帝刚死,新皇幼冲即位,此时刚刚五岁,正是主少臣疑的节骨眼上,元怀作为藩王没有宣召径直入宫并且闯到太极殿已经犯了很大的错误。其次,太极殿是宫城的主殿,是大朝会的场所,太极殿的两侧有东西二堂,是处理平时政务的地方。这里本来就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地方,在这个非常的时期,藩王居然来此,并且扬言要登太极殿,这更是忌讳中的忌讳,新皇就是两天前刚刚在太极殿即位的,藩王此时入太极殿显然说不过去;最后,皇帝如果还没有登基,还是太子,那么叔侄相见倒也无妨,但是一旦登基,以过去的礼法,马上就尊卑不同了,元怀固然是叔叔,但是更重要的他是臣子,不能这么没规矩,说见皇上就见皇上没有一点礼法。因此元怀的举动与言语一时间让在场的官员都吃惊得傻了眼,都不知道该如何答复了。事发突然,处置稍有不当,即成大祸。而此时就彰显历史的价值了。

就在大家都在愕然的时候,太子少傅崔光援引了东汉太尉赵憙于汉光武帝驾崩后横剑殿阶扶下诸王的典故,声色严厉的训斥了元怀,在场的众人无不叹服,而元怀也顿时醒悟过来,停止了哭叫,说“侍中以古义裁我,我敢不服!”。于是就退了下去,回去之后还不断派人来谢罪。--这是历史的价值。而此时的南方,也有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Blog分类: 

又玩了一遍《三国志 11》

呵呵,真是堕落,本来每天时间都不够用,但是居然又忍不住打通了一遍《三国志 11》,自然不是一鼓作气打通的,凭凑零散时间玩了大概有快一个月(?)。玩的最难的级别,选用的君主是我自己,不过繁体中文版输入汉字有问题,键入自己的名字出来却是“崠翮”,呵呵,这个名字倒是很熟悉,因为以前诸多版本的三国志也有这个问题,“翮”翅膀的意思,成语云“奋翮高飞”,意思也不错。时间选择的是黄巾之乱之后,开始的城市选择的是洛阳--一如以前的习惯。先打下了宛,但是宛不如洛阳好守,不断地遭到来自占据荆州的刘表,淮南的袁术以及关中的李傕的袭击,我只能疲于奔命的防守,不久李傕被西凉马腾所灭,宛又不断地遭到马氏父子的骚扰,苦守了阵子,看到刘表与孙策争新野,正是两虎相争,两败俱伤的时候,就去捡了便宜占了新野,希望籍此守住汉水,拱卫宛城,并伺机南下攻入襄阳,但是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行的,新野根本守不住。呵呵,足见不能违背历史用兵。

此时马氏父子攻下汉中,由剑阁入蜀,攻打刘璋,关中恰好空虚,于是从洛阳集中兵力过函谷入潼关,苦战攻下长安,把汉献帝把持在手中(三国志里汉献帝没有什么作用,比较遗憾),然后稍事休整,向西攻下安定,武威,天水,牢牢掌握关中,接着追蹑马滕,趁机平定西蜀以及南中,而此时宛已经被刘表占领,但是关中仍然凭借潼关第一道防线,武关与函谷第二道防线,洛阳第三道防线,虎牢第四道防线而固若金汤。

平定了益州,按理说占据了上游,攻打荆州应该不在话下,但是这是历史(呵呵,譬如南朝委任荆州刺史、藩王,必定要在益州加一道双保险,谨防荆州造反),游戏里面上游并无太大的优势,也不可能水陆并进,因为受到港口的制约,所以就在永安和江陵的孙策军僵持起来,此时江淮一带孙策已经迅速的灭掉袁术与刘表,一统东南,呵呵,不知道为什么计算机偏爱孙策。

僵持良久,决定冒一把险,从间道偷袭襄阳得手,打通了通向汉水的通道,以便与北方的领土连接,便于输送粮草钱帛。留下甘宁守永安,自己驻守襄阳,派遣徐晃等人就粮于汉中,从汉中东进,打下上庸,克服宛城,攻入新野,打通了南北的第二条通道。然后派曹仁镇守襄阳,自己利用长安洛阳的兵粮迅速攻下孙策的江夏,庐江。而此时孙策几乎统一了东部,甚至跨过黄河占领了邺城,平原,晋阳。于是鏖战与寿春,勉强攻下寿春,汝南,下邳,北海,濮阳,但是已经是强弩之末,每个城市的受兵都不多,不久又被孙策反扑,而我又遇到粮草不济的问题,于是丢盔弃甲的跑回关中,此时洛阳也被孙策占了,好在长安根本所在还在手中,并且积粟甚多,登时恢复元气,出函谷攻克洛阳,一路向东攻下陈留,许昌,光复被孙策侵占的城池,并度过黄河,攻下孙策的三城,紧接着又打下北平,蓟,襄平,灭掉了公孙瓒,收降赵云,马超,张辽等人。于是北方与西方都评定了,本来打算从辽东渡海直捣吴越(孙权逆向的这么干过),但是算了一下粮草不够,所以先到江陵,渡江,平定了武陵,零陵,桂阳,长沙四城,接着从长沙攻入柴桑。此时孙策又再次占领淮南的庐江,寿春以及淮北的小沛还有江北的江夏。

等待了一下粮草,北渡长江攻克庐江,派遣司马懿关索西进攻下江夏,张郃,姜维,邓艾等人北上打下寿春,然后集合兵力,横渡长江,从芜湖攻入建业,而后没有遇到多大困难就打下了吴。此时孙策仅剩下会稽,而我又被粮草制约,虽然有大军在吴却只能派出小股部队,由邓艾,徐晃,关索率领,于一线之间攻破会稽,完成统一。

之前选择了国号“周”,然或就是游戏结束,说“周”如何分封诸王,最后亡于诸王内斗,一如晋之“八王之乱”,但是不同的是“周”据说兴盛了三百年,欧亚大陆都传颂着周的威名与罗马并美等等。

呵呵,游戏结束了,又重复了一遍故事,再次过了一下干瘾:)

Free Tags: 
Blog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