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科学:公元515年 (2)
Submitted by kzeng on Sat, 2006-12-02 22:34
南方的大事涉及一桩工程。
这不是一般的工程,而是要截断淮河,用淮河水來灌寿阳,从而拔掉北魏楔入南梁的一颗钉子。寿阳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自古便是战略要地,魏晋以来,由于南北政权大多分淮而治,地处淮河南岸的寿阳就成了南北争夺的焦点,著名的淝水之战就发生在寿阳。
寿阳的具体位置大致在现在的安徽寿县,这里东连三吴,北为中原,西接陈许,外有江湖为阻,内有淝、淮之利,是南北来往的要冲。当年拓跋焘南侵,虽然一鼓作气攻下瓜步,扬声渡江,但是因为没有控制淮南重镇,最终还是不得不北渡淮河,退回中原。北魏孝文帝时,又想驻兵淮南,但是还是因为无法控制淮南寿阳等要冲而作罢。但是到了南朝齐末年,政治动荡,兵祸四起,北魏趁机攻占了寿阳。南梁建立,梁武帝萧衍力图收复,又打起了寿阳的主意,而此时正好北魏有一个叫做王足的将军投降南梁,献上了一条攻克寿阳的计策。
这条计策很简单,就是拦堵淮河,用淮水淹灌寿阳。梁武帝同意了这条计策,就派水工陈承伯与材官将军祖暅做实地勘查。材官将军一职,在汉武帝时就已设置,是领兵打仗的武官,但是魏晋以来,材官将军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土工工程。譬如侯景围攻台城的时候,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就是双方的材官将军(侯景本没有材官,他的材官是南梁叛逃过来的)的攻守机械以及策略,其构思运筹远非《墨攻》可比。
此时的材官将军祖暅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以及工程学家之一。他的父亲就是著名的祖冲之,而他本人也在多个方面颇有建树,呵呵,小时候就读到过他的“山巅一寺一壶酒”的故事。祖暅作为材官将军自然是够资格的,也是称职的,他在研究了寿阳下游的地形与土质之后,就告诫梁武帝,说这里的土质松软不坚实,不适合建造拦淮围堰,并且大致作了计算,认为即便是强行修筑,也很易坍塌。但是梁武帝拒绝了这位科学家的建议,一意要修筑浮山堰,拦截淮河。
浮山堰从514年开始修建,劳民伤财,到了515年夏4月,浮山堰勉强合龙,但是果然祖暅所言,马上这条围堰就崩溃了。而此时有人来进言,说围堰崩溃是蛟龙作怪,但是蛟龙害怕铁器,如果用铁器沉入水中,一定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又运来几千万斤的铁器投入淮水中,但是还是无法合龙浮山堰。迷信解决不了问题,又只能求助于科学,祖暅等人虽明知不可,但是又不得不强为之,用木头钉成“井”字形状,里面填上巨石,再附上沙土,以此截流,其结果“缘淮百里内木石无巨细皆尽,负担者肩上皆穿,夏日疾疫,死者相枕,蝇虫昼夜声合。” 又过了一年,浮山堰才再次修好,这次监工的官员听从工匠的进言,在淮堰旁边开了分洪渠,减轻淮堰的压力。但是不就这位官员因为谗言而调任,接替的官员对水工一窍不通,也不听从别人的劝告,结果当年九月,暴雨大作,淮堰再次被冲垮,声如雷鸣,三百里之内的都可以听到。淮河下游,南梁的城镇有十万多人被冲入大海,一场彻彻底底的人祸。--- 这就是不信科学的后果。
简而言之,历史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科学告诉我们能够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