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

柯南,源氏,中国与日本

昨天周末,晚上陪 在家里看《名侦探柯南》剧场版,2003 年的《迷宫的十字路口》,故事发生在京都,历史背景是《义经记》,讲述了一伙以源义经、武藏坊弁庆等为化名的盗贼偷盗佛像的故事。源氏是日本历史上很有名的一支贵族,也是几代天皇的后裔。依稀记得源氏的来源和中国历史有关,应该是借用了北魏时赐姓源氏的典故,想确认一下,顺手查了一下中文维基中“源氏”条目的注解,上面说“[源氏]其名字的由来于北魏的皇帝元姓,取其同音的字。”这个解释显然是错误的,因为解释不通,日本源氏怎么可能和魏孝文帝改姓后“元”氏扯上关系。点开了日语维基“源氏”的词条,虽然不懂日语,但是看到“秃发破羌”“太武帝”,于是大致确认了先前的记忆:这个源氏是从北魏赐姓秃发氏为源氏而来的。(日文词条里有一句:“そのことの由来して、太武帝は「元」に音も意味も似ている「源」の字を選び与えた。”似乎是说“源”与“元”有些关系,但是拓跋焘的怎么可能知道孝文帝会改姓“元”呢)

南凉的秃发傉檀败于西秦的乞伏炽磐,投降后被乞伏炽磐毒死。秃发傉檀的儿子秃发破羌以及以前的部下逃奔北凉的沮渠蒙逊,后来又投奔北魏。魏太武帝拓跋焘非常赏识秃发破羌的才干,又因为拓跋氏与秃发氏同源(其实“秃发”就是“拓跋”的同音异译,本来就是同一个称呼),所以就对秃发破羌说:“卿与朕源同,因事分姓,今可为源氏。”于是秃发破羌就成了源破羌。后来打凉州的时候,拓跋焘认为人的名字应改与事实相符,所以对贺破羌说:““人之立名,宜其得实,何可滥也?”于是就赐名“贺”。这就是北魏首屈一指的大将“源贺”姓名的由来。

日本到了嵯峨天皇时期早已国库空虚,而嵯峨天皇又有五十个左右的子女,负担庞大的皇族开支成了一个大问题,于是下诏“臣籍降下”,陆续将还没有亲王或者是内亲王封号的子女全部脱离皇籍,降为臣籍,赐姓源氏,用的就是北魏拓跋焘赐姓秃发破羌的典故,以“源氏”来表明这些降为臣籍的贵族乃是与天皇同源。这段历史记载在日本的史书《日本後紀》,可以非常方便的查阅,因为日本的史书都是用汉语古文书写的,完全模仿中国的史籍。嵯峨天皇的这篇诏书见于《日本後紀·卷二十三》(这个链接需用IE打开,Firefox对于文字竖排的支持不好),摘录如下:

甲寅。詔曰。朕当揖譲、纂踐天位、徳愧睦迩、化謝覃遠。徒歳序屡換、男女稍衆。未識子道、還為人父。辱累封邑、空費府庫。朕傷于解、思除親王之号、賜朝臣之姓。編為同籍、従事於公、出身之初、一叙六位。但前号親王、不可更改。同母後産、猶復一列。其余如可開者。朕殊裁下。夫賢愚異智、顧育同恩。朕非忍絶廃体余、分折枝葉、固以天地惟長、皇土逓興、豈競康楽於一朝。忘凋弊於万代。宜普告内外、令知此意。

诏书下了以后,大臣们有人觉得不妥,又进言:

若除親王之号、叙庶人之位、託封邑之費、卑枝葉之曹。恐後世之有識、謂前時之不穏。枉言聖択、不敢不奏。以申聞。

大臣觉得如果因为费用的问题将皇子脱籍为庶人觉得面子上有些过不去,怕被后人嘲笑,所以想请天皇三思。而天皇的看过这篇奏章之后的反应,史书只记录了三个字“不许之”。-- 这个倒也挺有中国史书的味道。

一个小小的姓氏,足见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Blog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