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back Spam!

Trackback成了垃圾信息的新场所,一晚上居然有十几条来自一个莫名其妙网站的trackback,估计是卖什么东西的。只好去翻Drupal的讨论区,发现一条相关的讨论,更改trackback模块中的function trackback_receive 函数如下: [点击观看|修改Trackback函数防止Spam] 看看效果如何。
Blog分类: 

带着小老婆去谈判的丞相:才子佳话 or 文恬武嬉?

今天读宋词看到的一个小故事,北宋元丰初年,西夏人来议边界问题,韩缜是当时的丞相,需要远去和夏人商谈。临走前,他与爱妾刘氏依依不舍,通宵饮酒话别,韩缜送了爱妾一首词,就是后来挺有名气的《风箫吟》: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
绣帏人念远,暗垂珠露,泣送征轮。
长行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
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

消魂,池塘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
恁时携素手,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
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
遍绿野、嬉游醉眼,莫负青春。

刘氏也做《蝶恋花》一首送给他:

香作风光浓着露,
正恁双栖,又遣分飞去。
密诉东君应不许,泪波一洒奴衷素。

后来韩缜就上路了,可是第二天就皇帝差人追上韩缜,把刘氏给送来了。韩缜先是不解何故,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他们的词传入宫中,神宗看后深受感动,才把他的爱妾给送来的。其事见叶梦得《石林诗话》和沈雄《古今词话》,记述稍有不同,但是梗概如上。记录者在讲述之余,也有一句评论:“盖上以恩泽待下,虽闺门之私,亦恤之如此,故中外士大夫无不乐尽其力。” 当时人也把这件事情作为一段才子佳话,但是想想“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倒是觉得文恬武嬉,跃然纸上。

Free Tags: 
Blog分类: 

台湾在教皇葬礼上的排名:Taïwan or China ?

教皇的葬礼上,陈水扁坐在元首区第一排第四个位置,对于这个排序的解释一天晚上居然看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

陳總統坐到第一排 因用正式國名 CHINA

陳水扁(新聞、網站)總統這一次到教廷參加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喪禮,是坐在第一排的位置觀禮;據了解,教廷這次安排各國元首觀禮座位的方式,是按國家名稱的字母順序來排的;因此,陳總統這次能坐到第一排,是因為陳總統以「中華民國總統」的名義,也就是靠「China」中的字母「C」,才得以坐到第一排;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陳總統是坐在巴西總統夫人,和喀麥隆總統之間;如果陳總統報上去的名稱是「台灣」的話,可能就會坐到後排去了;而據了解,從「Taiwan」改為「Republic of China」的想法,是出於台灣教區樞機主教「單國璽」的建議。

第二种:

北京震怒:阿扁出席葬礼,大胆尝试“正名”

据明报报导,在中国表示强烈不满下,台湾的总统陈水扁4月8日午参加了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殡葬弥撒,罗马教廷方面按照法文字母排序,以Taiwan的法文写法,让陈水扁坐在元首区第一排第四个位置。...这次教宗的丧礼各国元首政要是以国名的法文字母排列座位,陈水扁是以Taiwan(台湾)的名称,而非按Republicof China(中华民国)排序,获安排坐在第一排第四个位,位于叙利亚总统与坦桑尼亚政要之间。预料这会进一步招来北京当局的不满,给中梵改善关系再泼一盆冷水。

两种的解释截然不同,所表达的含义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让人不能不产生疑惑:到底哪个是对的?

法文粗浅懂一些,虽然不够到法国旅行的,但是对于国名还是比较熟悉,当年被黄老头逼着对外交公约的时候,法文版也附在上面,印象中法语台湾、叙利亚和坦桑尼亚的拼写与英语相差不远,查了一下,果然,法语的中这三个词分别是:Taïwan、Syrie、和Tanzanie (略去冠词)。这样看来,第二条新闻应该是虚假的,说“北京因为台湾‘正名’而震怒”更是无稽之谈了。可怕的网络“新闻”。

Blog分类: 

Drupal 4.6.0正式版下周推出

根据Drupal网站的消息,Drupal 4.6.0的正式版下周即可推出,拭目以待。RC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了,用RC建立了两个网站,一个为了测试这个Blog的升级,另一个为了测试主题的试验网站。总得来说一切还都挺不错的。在后台管理上面RC做得要比现在的4.5.0好,对于新手来说更容易上手。RC的中文搜索还多少有些问题,希望能够在新的版本中改正。

另外一些核心的模块基本上都完成了向4.6.0的升级,虽然有些模块的“最新版本”(Latest Version)显示的还是4.5.0,但是他们的CVS版都已经完成了升级,主题的升级稍微慢一些,至少我测试了nexgen主题,在对RC的兼容上有些问题。

还有,很高兴看到Hiweed的drupal站点又回来了,不过等了很久都没有见到动静。上个月在Drupal的总论坛看到hiweed向Killes抱怨作出了新的汉化文件却无法登陆CVS帐户,无法更新,看来hiweed仍然在做汉化,赞一下:)

不过4.6.0已经即将推出,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语种的翻译已经开始了,不知道汉语的什么时候可以上马。其实Drupal为了方便翻译,已经把核心文件的Po分成了小份儿,大家可以一起来作,等待hiweed的网站恢复,向他建议一下。

Blog分类: 

惊弓之猫

<

p>

不许动!


妮妮长大了,也越来越调皮。最近多了一个新的爱好--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行人。不过不是所有的窗台都可以趴,因为临街的窗台上还摆了几盆花,妮妮看风景的同时总不忘去骚扰一下玫瑰或是仙人掌,所以不得不用喷壶时时教育她。一旦她上错了窗台,又去玩花,便拿喷壶喷她。可是又不忍心每次都把她喷成落汤猫,于是每次喷以前总先拿手做手枪装吓唬她,如果她知错能改就饶她一次;如果她置若罔闻才扣动扳机。久而久之,只要我一拿手比做手枪装,她就吓得夺路而逃。今天也是,她躺在我脚边打盹,而我正做题无聊,于是突然把手比划成手枪装,顶在她的小脑瓜上,她吓了一大跳,但是没有意识过来犯了什么错误,可能还有些纳闷:“我没有玩花啊”。只好手足无措的仰面躺在地上,惊恐万分。过了一阵子,她才意识过来我是逗她玩的,于是就躺地撒泼,不依不饶。可爱的小猫!

愤怒!被晃点了。

Free Tags: 
Blog分类: 

80万秦军的最终下落:续《复活的军团》

呵呵,《复活的军团》拍得不彻底,留下了两个很大的疑问:一、煊赫一时的秦军在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到哪里去了?居然要靠骊山囚徒来镇压起义?二、章邯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队怎么会有那么大的战斗力,摘引一下《复》的原话:“保卫都城的任务只能托付给那支由囚犯临时组成的秦军。出人意料的是,这支军队体现出了异乎寻常的战斗力,他们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击溃了几十万农民起义军,满目创痍的帝国似乎看到了希望。”

对于第一个疑问,《复》给的解释是:“秦统一以后,军队有过两次最大的集结。这是广西桂林附近一个叫严关的要塞,50万秦军曾从这里南下,与土著人作战。当起义突然爆发的时候,这部分秦军正在戍守刚刚平定的南部疆土。在帝国存亡的关头,他们选择了沉默。... ... 秦军的另一支主力在帝国的北疆。打败了匈奴骑兵以后,30万精锐并没有南撤,而是镇守在长城沿线。当都城告急的时候,这支秦军开始南下。但是,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它的行动为什么异常缓慢。” --呵呵,注意,这解释的只是边防军,没有说明卫戍都城的部队到哪里去了--当然,边防军它也没有解释清楚。

对于第二个疑问,《复》没有解释,顿时给这部记录片平添了几分神秘奇幻色彩。

其实,这两个疑问算不得什么疑问,没记错的话五十年代的《史学月刊》就讨论过这个问题(呵呵,当时俺舅爷因为历史原因被剥夺教职,闲在家里给这个杂志审稿,积攒了一屋子五六十年代的历史杂志,后来被我外公如获至宝的搬回家。小时候放假到外婆家,躺在老式的“顶子床”上,一伸手就可以抽到一本,一看一晌,甚是惬意,跑题了^_^),这两个问题其实是相关联的。先说说北方的戍边部队和章邯的部队,南方的留作下次再讲。

先简而言之,第一,北方的卫戍部队积极参与了对起义军的围剿。第二,章邯的部队其实最终的组成并非仅仅是刑徒和奴产子,而是正规的秦军。

陈胜吴广起义,义军的一支很快便攻入关中(至于为什么这么快,以后讨论分封的时候再说),直逼咸阳,『二世大惊,与群臣谋曰:“柰何?”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强,今发近县不及矣。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遂杀章曹阳。』《复活的军团》大概就是由于这句话断定章邯的部队全部由囚徒组成,但是这是片面的。

首先,关中并非没有秦的正规军,陈胜起义前三个月,二世刚刚『尽徵其材士,五万人为屯卫咸阳』。章邯之所以请赦囚徒从军的,是因为来不及征调驻扎在临近县里的军队,也就是他说的『盗已至,众强,今发近县不及矣。』,所以使用囚徒只是仓促应变之计,之后不断补充入章邯军的,是从各地召集来的正规部队,以及新征的“秦人”,比较大的一次补充是长史司马欣和都尉董翳带来的军队。与此同时,章邯最初的囚徒军队并不可靠,不断的叛逃,所以在章邯东向的过程中,实际上军队已经换了一次血,由秦军正规部队顶替掉了原来的刑徒奴生子,所以章邯才能力挽狂澜,迅速的击溃起义军,杀陈胜于城父,破项梁于定陶,灭魏咎于临济,基本上消灭了楚地义军的主力,因为『楚地盗名将已死,章邯乃北渡河,击赵王歇等於钜鹿。』这一切都是秦正规军所为,可见秦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名副其实。 所以《复活的军团》中的第二个疑问并不是疑问。不过让章邯郁闷的是,他碰上了项羽。

其次,北方的戍边军队在起义之初便东渡南下,镇压起义。蒙恬被囚杀后,驻扎在上郡的三十万边防军的最高长官是王离,也是一个将门虎子。对于王离军的行军路线,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南下,归为章邯领导;另一种是直接从上郡东渡,直扑燕赵的义军。出现这种分歧的原因是因为史书对王离军队行军没有详细的记录,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复活的军团》才说王离军行动缓慢吧。比较而言,王离直接东渡一说更有些道理。

这是因为,第一,王离的爵位应该高于章邯,不该归为章邯领导。就像《复》上说的那样,秦朝的二十级爵位等级分明。王家世代为名将,王离的爷爷是王翦(呵呵,项少龙的好兄弟^_^),秦始皇很器重的一位将军,王离的老爸王贲也在灭六国的战争中立下不少战功。史记载:”翦为宿将 ,始皇师之 ”,又说““ 秦始皇二十六年 , 尽并天下 , 王氏 、蒙氏功为多 , 名施于后世 。 ” 并屡屡以名将称王离,秦始皇二十八年的时候王离就已经被封为列侯,也就是二十级爵位中最高的一级。而此时章邯还是一个无名小卒。义军起,章邯立了不少战功,即便是连跳N级,在很短的时间到列侯也不容易,即便是到了列侯,论资历也不如王离。

第二,王离没有必要舍近求远,从上郡先南下,在东向,去加入章邯的军队。因为和上郡一河之隔的燕赵一带已经是义军的天下了,直接东渡便可击敌,另外,《王翦传》上也说了二世让王离击赵,当时还有人为赵担心说王离是秦之名将。以强秦之兵,攻新造之赵,赵估计守不住了,而此时章邯还在黄河南与楚地的几股义军作战。在章邯军向北渡河击赵之前,王离军已经把邯郸围了,其实看当时的情形,大致四处的义军都灭的差不多了,比较大的一股就是赵了,本来章邯、王离合击一个赵国,该是小事一桩,可惜偏偏遇上了项羽。

简而言之,北方的戍边部队在起义爆发后,从上郡的东边渡过黄河,经太原,井阱入赵地(在井阱遭遇过赵军一次,并打败了它),东进恒山、巨鹿等地,并乘赵内讧南下攻赵。不过王离的军队应该不足三十万之数,因为秦末中原大乱,“诸秦所徙适戍边 者皆复去 ”估计十几二十万的样子吧。这支军队在巨鹿之战时,随着王离、苏角、涉闲的被虏被杀而崩溃了。此时章邯并没有正面参加巨鹿之战,最初他守在棘原。王离溃败后,他才在漳水南岸与项羽发生大规模战斗,不过项羽军因为新胜,士气比较足,在加上项羽的勇猛,章邯不得不一再避起锋锐,可惜这时后方的赵高容不下章邯,迫使章邯投降项羽,他手下的二十万秦军精锐部队后来也被项羽坑杀在新安。至此秦朝的两支主力--北方戍边的王离军和内地集结四处兵力而成的章邯军--都被彻底消灭了。

煊赫一时的军团从此便湮没了,等待二千多年后的复活。

Blog分类: 

正在写一个Drupal的module/filter

试着自己写一个Drupal的Module,其实是一个filter,也就是前阵子讨论过的数学符号过滤器,用来显示数学表达式。看了一下Drupal的函数手册,帮助挺大的,基本上这个模块已经完成了,可以在 管理->模块 中显示,也可以在输入方式中显示,并且没有出错的提示,so far so good, 但是最重要的地方却是:这个过滤器不能过滤显示数学符号 !(peng,被一棒子打到)

不管怎样,先把这个失败的模块/过滤器贴在这里吧,和大家讨论一下,看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function math_help($section) {
//让模块显示在模块列表中。这部分没有问题。
switch($section) {
case "admin/modules#description":
return t("A filter module that converts ascii to math symbols");
break;
case "filter#long-tip":
return t("useful math filter");
break;
case "filter#short-tip":
return t("math filter");
}
}
function ASCIIMathCallback($mtch_arr){
//估计问题出在这里,我直接按照ascii to math的作者定义的函数超过来没有仔细研究它的引用的两个页面的函数。
$txt = trim($mtch_arr[1]);
include('modules/ASCIIMathPHP.cfg.php');
require_once('modules/ASCIIMathPHP.class.php');
static $asciimath;
if (!isset($asciimath)) {
$asciimath = new ASCIIMathPHP($symbol_arr);
}
$math_attr_arr = array( 'displaystyle' => 'true' );
$asciimath->setExpr($txt);
$asciimath->genMathML($math_attr_arr);
return($asciimath->getMathML());
}
function math_filter($op, $delta = 0, $format = -1, $text = '') {
//这部分也没有问题,可以在输入方式中正确显示。
switch($op) {
case "list":
return array(t("math"));
break;
case 'description':
return t('math symbols.');
break;
case "process":
return preg_replace_callback('/`(.*?)`/s', 'ASCIIMathCallback', $text);
break;
default:
return $text;
}
}
?>

关于ascii math php的介绍

Free Tags: 
Blog分类: 

吉尔吉斯简史:李陵的土地(4)

在说郅支西走,为祸坚昆之前,大致说说这次匈奴内乱。上次提到地节元年(前69年),由于匈奴前一年在乌孙的惨败,曾经臣服匈奴的部族如坚昆、丁零等纷纷反叛,与乌孙、乌桓等一起围攻匈奴。其实这和匈奴本身的文化水平低下有关--由于没有完善的官僚政治制度和比较先进的文化(包括意识形态、宗教等),匈奴对于这些部族的控制完全是军事的,匈奴强则这些部族臣服,匈奴弱,则这些部族反叛。所以匈奴可以征服这些部落,却无法吸收同化这些部族,相对比的是汉武帝对中国南方几个部族的征服,譬如闽越、东瓯、南越等,真正把这些区域并入中华的不是武力(或者说不仅仅是武力),而是健全的地方行政制度,和中国正统意识形态的影响,再对比一下秦朝,秦朝也征服了这些区域,也设立了郡县,但是秦末这些地方仍然脱离了中央,一则是因为秦朝统治这里时间比较短,很多制度还没有完善和巩固就覆灭了,另一个原因则是秦朝与汉朝相比,在正统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不足,与其焚书来钳制思想,不如发展教育来引导思想。

两千多年后,西方一个叫做米国的一捆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也认识到,总统所拥有的不仅仅是分配权力(Distributive Power),更重要的是信息权力(Informative Power),也就是power to persuade,在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总统利用他的影响来说服选民他的想法是在为大家考虑以获得支持,这其实是落了我汉家天子在两千多年前的窠臼,当然他们发展了两套完整的formal theory来论证这个问题,扯远了,回到正题:)

其实我们是要说匈奴的分裂。回到地节元年(前69年),匈奴被夹击,苦不堪言,第二年他的单于死去,按照传统,由左贤王接替单于。匈奴政权机构相对简单,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单于庭,直辖匈奴中部,它的那边对着汉朝的代郡(河北蔚县)和云中郡(内蒙托克托县),然后是左贤王庭,辖匈奴的东部,对着汉朝的上谷郡(河北怀来),最后是右贤王庭,在匈奴的西部,对着汉地的上郡(陕西榆林)。匈奴人尚左,所以单于之下便是左贤王地位最高,往往是接替单于的储君。

左贤王接任以后,成为虚闾权渠单于,这个名字比较拗口,暂时称之为虚单于吧。同时按照匈奴的传统,他可以继承前任单于的颛渠阏氏(简称颛阏氏),可是他不是很喜欢这位阏氏,立了新的大阏氏而废黜了这位前单于的颛阏氏。颛阏氏徐娘半老,难耐寂寞,于是便和右贤王私通,猜想也问过想做露水夫妻还是想白头鸳鸯之类的话,右贤王估计也很入巷,于是过了九年,一个机会来了。

按照匈奴的传统,每年正月要小会于单于庭,祭祠。五月要大会龙城(现在的蒙古额鄂尔浑河西侧和硕柴达木湖附近),祭祀祖先、天地、鬼神等。虚单于当政的第九年五月,匈奴的大小贵族又来龙城大会,这时虚单于已经病重,龙城大会之后,可能已经支持不了多久了。正当大小贵族要散去的时候,颛阏氏对他相好的右贤王说,别走远,那个老不死的快要死了。 几天后,单于真的死了,按照规矩,应该召集诸王,商议立新单于的事情,可是在诸王到来之前,颛阏氏利用这个空挡,伙同她的弟弟都隆奇,立右贤王为握衍朐鞮单于(简称握单于),这个显然是坏了规矩,于是一场大祸开始酝酿。

大祸的导火索在日逐王『选贤掸』那里。日逐王的父亲曾经是左贤王,在那时的单于死后应该当新单于的,可是他高风亮节了一下,让给了另一位单于,而那位单于许诺将来会立他的后人为单于。不过事情就这么过去了。直到“非法”的握单于上台。他自知非法登基,根基不牢所以登基以后便尽杀虚单于的亲信,并且谪贬虚单于的子弟近亲,同时不免对日逐王也有所顾忌,而日逐王与握单于也不很相合,又怕握单于加害,于是举兵降汉,这就是我们前文提到的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分据西域的日逐王降汉,西域之地尽归汉朝。握单于大怒,杀了日逐王的两个弟弟,一场五单于争立的内乱开始拉起帷幕。

Free Tags: 
Blog分类: 

吉尔吉斯简史:李陵的土地(3)

阿巴坎的那座汉式的宫殿,建成时间在公元前后,主持实地考古的苏联考古学家吉谢列夫推测这是公元前99年李陵降匈奴后的建筑,但是郭沫若对此表示怀疑,同时,另外有一位学者周连宽认为这座宫殿可能是王昭君的长女须卜次云的居所。由于出土的文物无法提供确凿的证据,这个问题恐怕只能成为悬案了。不过李陵所辖的区域确实在坚昆一带。几百年后,一个自称是李陵后人部族曾经多次为唐王朝效力,不仅积极参与了唐与突厥的战争,还灭掉唐后期从西北威胁唐帝国安全的回鹘--这是后话。

回到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漠北之战,大胜匈奴,与此同时,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约结月氏,联姻乌孙,力图斩断匈奴的右臂,匈奴向西收缩。汉将乌桓迁入原先匈奴的东部土地,把它安置在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五郡的塞外。由于乌桓南迁,位于乌桓北部的鲜卑也开始向西南推进,进驻乌桓的故地,也就是现在的西拉木伦河流域。由于汉人的政权始终无法有效统治大漠南北,所以每当击败一个游牧民族,实际上是为另一个游牧民族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匈奴走后,另一个部族已经在中国的北方开始积蓄能量。

向西移居的匈奴虽然在漠北之战中伤了元气,但是力量仍然不可忽视。不过元狩四年之后,汉与匈奴休战了一段时期,不是双方不想打,是由于双方暂时都没有气力来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了。匈奴这一战损失自然惨重,而汉的士卒马匹损失也不少,所以也无法再次远击匈奴,后来霍去病又去世了,于是汉久不击匈奴。

双方修养了一阵子之后,兵端又起,汉与匈奴反复争夺西域的门户楼兰、车师等地,前后共二十多年。直到公元前73年,也就是宣帝本始元年,匈奴击乌孙不利,逐渐显现出衰兆。同时远嫁在乌孙的汉朝解忧公主与她此时的老公翁归靡向汉廷上书,希望汉出兵相救,第二年,汉朝遣将五人,率骑兵十六万分道出塞,并命令校尉常惠持节护乌孙兵,一起进攻匈奴,匈奴大败,损失惨重。本始三年冬,匈奴单于亲自率数万骑击乌孙,虽然有所虏获,但是还师的时候,遇上大雪,人民畜产损失十之八九。于是从本始四年到地节元年(前69年)曾经臣服匈奴的部族如坚昆、丁零等纷纷反叛,与乌孙、乌桓等一起围攻匈奴,匈奴惨败,而汉亦出塞攻掠,打下车师,也就是西域的大门,并留卒屯田。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分据西域的日逐王降汉,从此西域完全属汉朝统治,汉命郑吉为西域都护,西域诸国多属都护管辖,匈奴在西域的势力被大大削弱,而此时坚昆等部族也保持了相对的独立。

不久,匈奴内讧,五单于争立。宣帝五凤元年(前57年),匈奴终于分为东、西两部。东部呼韩邪单于于甘露三年(前51年)降汉,而西部的郅支单于却再次给坚昆带来了一场灾难,并引出了一位汉朝的传奇英雄。

Blog分类: 

吉尔吉斯简史:李陵的土地(2)

<

p>



鬲昆的位置据史书记载在丁零以西,呼揭(或作乌揭)以北,乌孙以东,大约是叶尼塞河上游的地区,大致在匈奴的北方。匈奴兴起前,它是一个独立的部族(见上图,摘自秦时中国全图),因为离中原比较远,所以在中国的史书中并未出现过。随着汉朝与匈奴的频频交兵与交流,中国的史书上开始出现这个部族,《史记》上说,它在冒顿成为单于后,被冒顿吞并(见下图)。



由于匈奴本身的文化不高,所以它的征服只是武力上的,并不能彻底同化掉它所征服的民族,因此作为部族称呼的鬲昆仍然存在,稍有不同的是,它的名字在中国的史书上改为“坚昆”。《史记》中一直称之为“鬲昆”,到了《汉书》,虽然也提到了“鬲昆”(隔昆)这个地名,但是统称之为“坚昆”。呵呵,这个名字熟悉多了吧:)

冒顿以后,汉与匈奴多有攻伐。可是卫青与霍去病去世之后,汉朝难觅大将,于是汉武帝开始重用外戚李广利,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广利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汉武帝希望李陵为李广利负责押送辎重,而李陵则更希望亲自与匈奴一战,于是率五千人出塞,至浚稽山,血战匈奴十一万骑兵,且战且退,在离汉朝边塞只有一百多里的地方战败被俘。之后的故事大家肯定耳熟能详了: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说好话,武帝怒火渐息,后派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迎李陵,公孙敖无功而回,但是说根据捕到的俘虏供词,李陵正在为单于操练兵马。于是武帝又大怒,族了李陵全家还宫了司马迁。后来才知道原来为匈奴操练兵马的并非李陵而是李绪--另外一位降将。后来,李陵因为痛恨李绪,派人刺杀了李绪,并因此得罪了匈奴的大阏氏。大阏氏要杀李陵,单于只好把李陵藏在匈奴的北方,直到大阏氏死了,李陵才回来。

李陵后来被封为右校王(或右贤王),他管辖的区域便是在坚昆一带。注意看上面那幅西汉时的坚昆地图,我用红色直线标注了一个地名--阿巴坎,仔细看,这里有一个小房子的图标,因为这里曾经发现过一座宫殿,一座类似当时汉朝建筑的宫殿:宫殿为四阿式重檐建筑,平面是长方形,中央有方形大殿。宫殿的内部构造与汉时的宫殿基本无异,房檐有圆形瓦当,上边有汉隶八分体书就的“天子千秋万岁常乐未央”。那么,这座宫殿究竟是谁的呢?

Blog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