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吉斯简史:李陵的土地(1)



继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乌克兰的“桔子革命”('橙色'不如'桔子'好听)之后,吉尔吉斯开始闹“郁金香革命”了。做为新闻背景,简要说一下吉尔吉斯的历史,其实很大程度上吉尔吉斯历史也是中国史的组成部分之一,因为起码在鸦片战争之前,吉尔吉斯仍然是中国的领土。如果你查看一下我blog里的历史地图,清前期图(1820年图)或是新疆的分图,伊犁往西不远,有一个用褐色字标示的地名--伏龙芝。褐色表示“今地名”,但是由于那个地图也是一二十年前的了,无法与时俱进,所以当日的伏龙芝在今日看来已经是老地名,现在这个地方叫做“比什凯克”,是吉尔吉斯的首都,1991年刚改的名字。改名字的原因和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一样---因为伏龙芝是一位苏联统帅的名字,91年剧变了,大家“咸与维新”,地名也不能放过,于是就改了。

就是今日,中国境内的吉尔吉斯人也是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的组成部分之一---也就是柯尔克孜族,分布在新疆和东北。

跳过吉尔吉斯的打砸抢革命不说,让我们回到二千多年前秦汉交替的那段时间,匈奴部落出了一位伟大的领袖,不仅日后屡次侵扰我汉家江山,也在几千年后成为BBS上人们谈论的焦点,他就是冒顿单于。冒顿登基之后,四处征讨,在北面降服了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之国,而这个鬲昆之国便是我们今日的主角。

Blog分类: 

做了一个显示最新的引用(trackback)的区块

呵呵,等不及作者的升级了,我自己先土土的写一个block吧。再次说明一下,因为我没有钻研过Drupal的函数手册,所以这些block可能不是很in,不过咱们就实用主义吧,能用就行:)下面是代码,右边有一个范例,就是那个叫做“最新引用(trackback)”的区块,我还没有来得及用CSS美化那个list,所以没有缩进,看起来不是很美观,慢慢来,先实现了功能再说。另外,这是针对cvs版的trackback写的(ver 1.25),如果你使用的是4.5.x的trackback模块,需要根据数据库的结构作些调整。

$result = db_query_range('SELECT * FROM {trackback_received} ORDER BY created DESC', 0, 10);
//将trackback_received表格按时间降序排列,选举最新的10条。你可以按需要更改数目。
while ($trackback = db_fetch_object($result)) {
echo "

  • $trackback->subject
  • ";
    //这段土,不过没有办法啊,呵呵。
    }?>

    呵呵,这样就可以,其实挺简单的:)

    Blog分类: 

    Drupal 4.6的phptemplate.engine问题和trackback CVS版的问题

    成功的把数据库移植到了4.6.0版,只是作为一个测试,现在这个主版面还是4.5.2版本的,测试版本在这里。但是发现了一个问题,phptemplate.engine在4.6版下无法正常运行,在Sam这里看到他也遇到了这个问题,在Drupal的主站也有人讨论这个问题,解决的方式是下载一个CVS版的phptemplate,但是这个Drupal网站网站上至少有三个CVS版的phptemplate.engine,如果想升级成功只好一一试过了.

    另外一个比较糟糕的问题来自于CVS的Trackback,一直都觉得这是一个没有完成的module.CVS在改进了trackback的显示版本后,居然没有定义一个block或是页面来显示最新接受到的trackback,所以我根本就不知道我是否收到了新的trackback,现在唯一的办法是使用databse模块检查数据库中的trackback_received数据表,很是麻烦,这两天钻研一下看看能不能建立一个读去最新Trackback的模块或是页面,方便检阅新的引用.

    Blog分类: 

    两岸三地历史教科书的比较

    呵呵,下午在图书馆闲来无事,翻看中文书籍,历史类里居然找到了一套八十年代台湾版的中学历史教科书,没有时间全看,大致翻了翻,回想起原来看过的一套香港版的历史课本,和以前学过的内地的历史课本,大致做一个比较,发现不少有趣的地方。

    总得来说,大陆的历史课本秉承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传统,事事都从唯物主义的史观出发,而台湾的课本基本上还是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史学观念,在很多问题上还是继续了历史上的一贯看法;而香港的教科书受西方的影响的比较深,可能还受到了“历史是描述性的学科”这一论断的影响,尽量少的去分析解释历史,或是规范性的评价历史。呵呵,这只是我的大概印象,可能会是瞎子摸象,以偏概全,不过有几个例子还是比较能说明问题的。

    首先,譬如对待夏禹的评价,大陆的教科书的分析估计大家还都耳熟能详,着重强调了大禹的时代是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开始出现,原先的部落联盟制度开始瓦解,奴隶社会开始形成,禹的儿子启破坏了原先部落联盟的禅让制度,开始父传子,家天下的世袭制度等等。而台湾的教科书则着重强调禹治水有功,是位贤明的君主,而他的儿子启也很能干,诸侯都拥戴他,所以他成为了新的君主,基本上和中国历史上的评价相同,引用一段《史记·夏本纪》:“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於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没有记错的化,大陆的历史课本好像还强调了有扈氏的不服与启的讨伐,并把它解释为奴隶社会替代原始氏族社会时的冲撞,记不太确切了。而香港的教科书显然受到西方的史学影响,更本就没有讲夏朝,而是从有信史的商朝开始讲起,认为夏朝仍然是传说,而并非历史。

    还有一个明显的差别就是对农民起义的不同解读。譬如黄巢的起义,大陆的课本称为黄巢起义,而台湾却称之为黄巢之乱,大陆的课本着重强调黄巢起义对唐朝反动统治的打击,说他奋战十年,行程万里,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占领长安建立政权等,基本是褒扬,仍然是从唯物主义史观出发,而台湾则强调黄巢之乱是唐末变乱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劫掠大江南北,破坏性很强,还提到了长安洛阳两地的沦陷等,基本是贬低,与中国传统的评价相同。而香港的教科书则只说黄巢的起事在唐末的民变中规模比较大,持续时间比较长,而未对其进行任何道义上的臧否。另外对于方腊、李自成、张献忠等人评价,大陆与台湾也截然不同,呵呵,没敢把张献忠的例子拿来详细说,不然又要起屠蜀之争了。

    与上述例子相似,大陆的历史课本比较强调人民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譬如强调国人暴动,大泽乡起义等历次农民起义,并且注意赞扬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譬如黄道婆等;而台湾仍然继承中国历史传统的上层路线,着重强调帝王与上层精英对于社会的影响。而香港还是描述性的叙述比较多,侧重不是特别明显。

    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不同,就是在处理民族历史矛盾上。譬如五胡乱华,记得高中课本上好像没有这么一个称呼(记得当时的历史老师还强调了,这是民族融合),而台湾还是直书五胡乱华,还有孝文帝的改革,大陆的课本强调是“改革”,而台湾强调的是“汉化”,还有一些历史事件的名称,譬如大陆称“靖康之变”,而台湾仍然称“靖康之耻”,总之,大陆着眼于将不同的民族放在一个等同的地位上,而台湾仍然继承着汉族中心的传统。

    当然两岸也对不少历史问题有着共同的看法,譬如对屈原、司马迁、卫青、张骞、李白等等的评价,不过在对孔孟的评价上,台湾比较推崇而大陆没有到台湾的程度,对于一些历史人物譬如王莽,汉朝的外戚,明朝的太监等,两地的教科书也是一致的谴责。

    呵呵,管窥之见,一点感想:)

    Blog分类: 

    做一个简单的计数区块

    昨天有人问的,研究了一下,因为对Drupal本身的函数结构不是很熟悉,所以到Drupal函数手册那里去钻研了一下,可惜里面的东西太复杂,所以就用了一种比较土的方式解决了,如下。呵呵,同时还想试一下新安装的编码过滤器,因为昨天发现没有这个过滤器的时候,所有的php代码的前提示符都会被滤掉。

    $n_of_comments= db_result(db_query('SELECT count(*) FROM comments'));
    $n_of_posts=db_result(db_query('SELECT count(*) FROM node'));
    $n_of_blogs=db_result(db_query("select count(*) from node where type='blog'"));
    print "本站共有blog $n_of_blogs 篇
    ";
    print "本站共有文章 $n_of_posts 篇
    ";
    print "本站共有评论 $n_of_comments 篇"; ?>

    当然,如果你嫌这个显示出来的效果比较土,还可以加style,譬如输出时

    print "本站共有blog $n_of_blogs 篇
    ";

    我的站点的右下角有一个没有加修饰的例子。

    其他的数据可以列出,譬如一共有多少论坛话题,一共有多少tag,一共有多少用户,只需要稍微修改一下上面这段代码就可以了:)


    update:做了一个小小的更改,max(nid)不等于你所有的node的总数,而是等于曾经有过的node的最大值,因为你即便是删除了一个node,这个id已经被它占有,后边的node id不会再发生变化,所以应该使用 count(*),呵呵,刚才秀豆了。

    Blog分类: 

    闲说卫青霍去病:打匈奴的代价与汉武帝的用人

    接着霍光说上去,聊聊卫青和霍去病,前阵子《汉武大帝》热播,趁放假灌一下这个话题。呵呵,没有翻案的意思,只是看闲书时的一些胡思乱想。正凑巧刚刚看到有人说汉武帝会用人,譬如卫青,霍去病等等,所以借机说说我的“腹诽”。:)

    汉武帝打匈奴,规模最大的一次的是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两路大军北击匈奴,卫青斩首近二万,霍去病歼敌近七万,封狼居胥,登临瀚海,绝对的丰功伟绩。但是就损失而言,这次也是最大的,出塞击敌的官私马匹凡十四万而回来的却不满三万,从此以后,汉朝因为马少,不能再大举出击匈奴了。可是战争本身的伤亡真的有这么大么?李陵率步兵五千人出塞,至浚稽山,先遭遇匈奴三万骑兵,杀敌数千,后单于又召集来八万骑兵围李陵,李陵军以少敌众,且战且退,杀敌近万人之后还有三千余人,后由于有人叛降,最终败没,但是仍有四百多人入塞。浚稽山的位置,可以参照我blog里的地图,虽然没有卫青霍去病奔袭的距离远,但是考虑到李陵统率的是步兵,行进速度不如骑兵,再加上他本身的兵少(前后十一万人围他五千人),所以可以大致和卫青霍去病的损失作个比较,李陵在箭矢将尽前,歼敌近万,损失不到两千,而卫青霍去病漠北之战,歼敌近九万,损失超过十一万,这个损失也太大了。更何况卫霍在兵力上并不吃亏而李陵激战的是自己二十多倍的敌军。

    再对比一下李广利第二次出击大宛,出敦煌者六万人,牛十万,马三万,驴、橐驼以万数赍粮,等到打完胜仗回来,人不过万余,马只剩下千余,史书上说,“后行,非乏食,战死不甚多,而将吏贪,不爱卒,侵牟之,以此物故者众。” 损失惨重的原因不是因为战争也不是因为后勤,而是因为将吏不爱士卒。再回到元狩四年的战争, 史书上称霍去病“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蹋鞠也。事多此类”,霍去病与李广利类似,也是一个不爱惜士卒的将军。于是,让人不能不猜想士卒马匹损失除了长途袭远以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霍去病不体恤部下。再对比一下当时的李广,“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可惜李广一直没有机会,最后一次出塞,还因为卫青争功而未能参战,最终愤愧自杀。

    霍去病前后立下不少战功,这点自然和他本人的勇猛与指挥得当有关,但是也不能忽视另外一个原因:“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骠骑,骠骑所将常选”。霍去病手下是汉王朝军队精锐中的精锐。呵呵,用司马迁的话评价霍去病是兵好运气好。

    汉武帝时大行王恢说:“臣闻全代(赵)之时,北有强胡之敌,内连中国之兵,然尚得养老长幼,种树以时,仓廪常实,匈奴不轻侵也。今以陛下之威,海内为一,天下同任,”...“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战国时的赵国一面和其余六国交兵,一面还成功地抵御了匈奴,李牧镇守北边,歼匈奴十万余骑,灭襜襤,破东胡,降林胡,使匈奴不敢进犯。而汉武一朝连续对匈奴用兵,不但没有灭掉匈奴,还差点拖垮了汉家的天下,不能不说汉武帝用人有些失策,一味任用椒房之亲,李广利是一个典型,霍去病卫青好一些,但是胜仗的代价也不小。而一些宿将如李广等却一再被冷落。再对比一下秦始皇的用人:“宰相必起于州部 ,猛将必发于卒伍 。”所以秦才能灭六国,而蒙恬亦能以较小的代价大败匈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对比汉武帝,所以有此一叹。

    Blog分类: 

    Drupal的cron任务

    以前一直没有仔细看Drupal的readme文件,只要安装完毕便是万事大吉。运行不出问题,也没有去考虑钻研一下文献,结果慢慢的发现有了一个问题:数据库的尺寸越来越大,天啊,今天到了不可想像的80M,打开phpmysql,发现accesslog这个table尺寸巨大,还有cache这个table,到管理->设置->统计数据中把保留log的时间调短,可惜还是于事无补,数据库的尺寸一点都没有减小,于是爬上drupal总站,大喊一声,Drupal怎么这么挫,顿时来了不少热心先生,仔细讨论一番,原来是我一直大意,没有设置cron任务。

    Drupal的一些模块有定期运行的任务,而这个任务必须由cron来引发。这个大致是类似windows下的“计划任务”,定期自动运行一些程序,譬如你决定周五晚上8:00杀毒一样。所以为了使得一些程序可以定期的清理数据库,丢弃不需要的数据,你必须设置cron任务。最简单的激活cron任务的方法就是访问:http://你的安装目录/cron.php 这是一个手动的比较笨的办法,当然最好就是能够自动运行,不过这需要你的服务器支持SSH,并且你还要熟悉一些常用的命令行,你既然能耐心看我罗嗦到这里,肯定是不会用这些复杂的,这儿有一个简单的方式,就是使用poormanscron.module,它 的原理其实也很简单,有访客访问你的网站的时候,通过对你设定的cron时间进行判断,如果该运行cron了,就在访客浏览你的网页时利用他的浏览激发cron任务。所以,只要安装了这个模块就可以省却不少麻烦。不妨试试,我今天使用后,accesslog出了一点小小的问题,不过刚才用repair table修复了,现在已经好了。

    Blog分类: 

    闲说霍光:阴谋与爱情

    三妮的一篇《故剑》,引发了大家几日的讨论,此间又有海日与季开关于人性、爱情、政治和阴谋的辩论,以及莎豆对两性与阴谋爱情的总结,还有娃妲喜和栀子花关于霍光、宣帝与立后纷争的疑问,我这儿也跟着灌灌霍光和宣帝,还有,男人的阴谋。

    中国历史上以辅政而得令名的人数不多,比较出名的是周公和霍光;以废立而得令名的就更少了,最出名的是伊尹和霍光。但是伊尹和周公都不大不小的出过一些问题,譬如有史料记载伊尹和后世的王莽司马炎一样是一个篡位谋国的乱臣贼子(《竹书纪年》),而辅政的周公也因为成王的猜疑,逃跑过一次,去了楚国(《史记·鲁周公世家》和《史记·蒙恬传》)。可见权重的大臣与君王的关系多么的难处:要么被君王猜忌,不知哪日就丢了性命,要么现下手为强,废了君王。但是霍光却是个例外,他虽然辅政多年,参与废立,但却始终保持着一个正面形象。这里八卦他一下,没有历史翻案的意思,权当闲聊的话题。

    霍光的一生有不少可疑的地方,第一桩便是他受命辅政。汉武帝托孤四人:霍光,金日磾,桑弘羊 和上官桀。这四个人的选择确实有些奇怪,既然是委托辅政的,按照常理应该找熟于政事的大臣,参照后世的辅政大臣, 譬如刘备委托的诸葛亮,顺治委托的索尼等,咸丰委托的肃顺等,都是对国事很精通的人,而汉武帝选的人,除了桑弘羊,都是身边的近臣,而非社稷之臣。

    以霍光为例,之前他并没有过多的参与政事,不过是武第身边供驱使的近臣,引一段《汉书·霍光传》:“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单凭这个就把社稷托付给霍光,有些轻率了吧。金日磾是一个外国人,匈奴休屠王的太子,他老爸先是和昆(浑)邪王相约降汉,后来又后悔了,被昆邪王杀了,“日磾以父不降见杀,与母阏氏、弟伦俱没入官,输黄门养马,时年十四矣。” 后来因为长得比较帅,汉武帝非常喜欢,就赐了官,成了武帝的近臣。(《汉书·金日磾传》)。至于上官桀,他是霍光的亲家。朝中再无人,也不至于选这几个人来托孤吧?这些人大多是近臣,所以他们就是伪造了托孤的诏书,恐怕也没人知道吧?事实上,当时就有人这么说了,武帝身边一个侍奉他的人说:”皇帝病重和驾崩的时候我常在左右,从来没有听说过这道诏书,这不过是‘群兒自相贵耳’。”(《汉书·霍光传》)照理说,出现了这样的“流言”,霍光应该有所澄清才对,可是霍光却去切责那个人的父亲,而那人的父亲只好杀死了自己的儿子。这是其一。

    其二,同时和霍光辅政的另外三个人,除了金日磾死得早外,另外两个人都被霍光以谋反的罪名杀了,上官桀父子的罪名实些,桑弘羊有些可惜了,不过这样的做法,与后世的鳌拜何其相似,此后,霍光大权独揽。此事也让人生疑。

    其三,废昌邑王刘贺。这又是霍光被称颂的一件事。废昌邑王的诏书上说昌邑王在二十七天里做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不该做的事情,呵呵,奇怪这是怎么数出来的。先不说这个,说正题,霍光废刘贺是因为刘贺无道,可是在处斩刘贺的随从官吏的时候,这些人却大喊:“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汉书·霍光传》:出死,号呼市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不禁让人疑窦丛生:霍光废刘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失败的一方会喊出“当断不断”的话来,莫非... 此疑之三也。

    其四,宣帝的来历。宣帝的来历是这样的:武帝的太子谋反,不过很快就被平叛,太子的妻妾子女都被杀死或是被杀,可是据说此时太子还有一个后人(就是后来的宣帝),被系在狱中,后元二年(武帝死的那一年),一个会望气的人说:长安城内狱中有天子气。于是武帝就下令处死长安狱中所有的囚犯,不管他们是轻罪还是重罪。而这是有一个叫做丙吉的人把宣帝保护起来,再后来就被霍光发现,在昌邑王后被立为君。可是这里面也有不少疑问,太子的事情之后不久,武帝就后悔了,凡是参与谋害的太子的人全部都被杀了,无德无能的田千秋也因为上书为太子申诉冤屈,被提升为了丞相,同时“上怜太子无辜,乃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天下闻而悲之。”,而此时太子的孙子宣帝居然还在被关在监牢里,怎么可能?如果宣帝真的是太子的后人,此时就应该赦免了啊。还有下令杀死长安所有的囚徒一事,也觉得太离奇,历朝历代也少有这样做的。所以宣帝的来历很可疑,但是却对霍光很有利,再立一个如昌邑王一般有着众多谋臣的诸侯王风险不小,不如立个平民吧...

    其实最让人生疑的是,这些事情(譬如有人说伪诏,还有昌邑王随从喊的当断不断)《汉书》都有记载,难道班固也觉察到了异样所以才...

    呵呵,只是闲说,姑且看之:)

    Blog分类: 

    Drupal的两个新模块:pureftp模块和 node alias模块

    又有两个新鲜出炉的模块:pureftp模块和node alias模块。pureftp模块使用pureftp服务来管理ftp 用户,把Drupal和Pureftp整合在一起。Pureftp本身是一个开放代码的跨平台ftp服务器端软件,它的介绍在这里

    Node alias模块的用处更大一些,不过作者还没有申请到CVS帐户,不能直接提供模块下载,在本文的结束我会把它的源码贴出,欢迎大家测试。Node Alias模块(以下简称为NA模块)主要的功能有两项,都挺实用的。

    Drupal允许把任何内容(包括blog, story, 静止页面)加入书籍(book)中,但是会导致两个小问题。第一,当你把一个blog页面(或是story,静止页面)通过“大纲”加入书籍中后,你的blog页面下端会出现类似书籍页面的“上一页”,“下一页”,“返回首页”等导航链接,影响了blog本身的美观,而NA模块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当你把node alias用大纲加入书籍后,书籍的导航链接只在访客从书籍中浏览这个页面时才出现,如果访客以blog的形式浏览这个页面,则不会显示任何书籍导航链接,也就是是说链接通过对浏览的场景的判断的而显示或是隐藏。NA模块的第二个作用就是可以把一个页面加入不同的书籍中。呵呵,所以觉得这个模块其实挺使用的,特别是在把老的blog的内容整理称为书籍的时候:)

    NA模块的源码如下:

    点击这里

    Blog分类: 

    古铜币背后的政治阴谋


    在国内的时候酷爱收集古时的钱币,到了米国,没了资源,改收集外国硬币。在Ebay上买论斤卖的硬币--多是欧洲国家入盟后,要拿去销毁无用的硬币,不过也偶有珍品(相对而言),譬如以前贴过那枚1806年的乔治三世硬币,虽然字迹不清,但是还是被俺识别出来。呵呵,尽管品相不佳,但是价值足高于我购买那一堆硬币所花的银子。呵呵,不过乐在收藏,而非藏品的价值。

    今天又在ebay闲逛,突然瞟见ebay在中国也有分店(以前的易趣?),好奇,在中国站上随便一搜,发现了几个卖“祺祥”钱的,不用说,肯定是假的了,但是祺祥钱背后却有一段政治阴谋,很是有趣。

    历史版上的各位同仁自然知道祺祥是清朝的年号,不过一般人应该不会晓得,在清朝的咸丰与同治之间,还夹着一个不尴不尬的只有六十多天的“祺祥”年号(事实上算不得年号的,因为还没有来得及改元)。在这六十多天里,发生了影响晚清命运的“祺祥政变”,也称为“辛酉政变”。

    1860年,英法联军进逼京师,咸丰帝逃亡热河。恭亲王奕訢奉命为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与英、法等国议和,签订《北京条约》。1861年8月21日,咸丰帝病危,立六岁长子载淳为皇太子,任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景寿、户部尚书肃顺及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为顾命大臣。次日,咸丰帝病死,肃顺等即以赞襄政务王大臣的名义总摄朝政。9月4日,定明年改元祺祥。八大臣不让奕訢分享权柄,仅命他在京办理一切事宜,时载淳生母慈禧太后和东宫慈安太后与八大臣争权,心怀不满,召醇郡王 (慈禧妹婿)密商罢斥肃顺等人,并与在京的奕訢联系。9月5日,奕訢奉太后召赶至热河,参与密谋。旋促御史董元醇出面奏请两太后“权听朝政”,在赞襄政务王大臣八人之外,更派亲王一二人(意在奕訢、醇郡王)参政。9月15日,朝廷会议董折,辩论激烈。八大臣称赞襄皇帝不可听命太后,决定对董折发诏驳斥。

    1861年10月26日,慈禧、慈安两太后偕幼帝载淳与载垣、端华等离热河回京。肃顺、醇郡王等护送咸丰帝灵柩后发。两太后抵京后,即召见先行返京的奕訢,部署对策。11月 2日,奕訢示意大学士贾桢、周祖培等再次奏请两太后“垂帘听政”,胜保亦上奏附合,并请以近支亲王辅政。当日太后下诏,历数载垣、端华、肃顺等罪状,称上年海疆不靖为在事王大臣筹划乖方所致,而其与外不能尽心和议,使朝廷失信各国,皇帝避走热河。并令载垣、端华、肃顺解任听勘,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退出军机处。不出一日,又下诏将肃顺等三人革职拿问。11月 3日,任命奕訢为议政王,掌管军机处,桂良、沈兆霖、文祥、宝鋆并为军机大臣。7日,下诏废祺祥年号,以明年为同治元年。次日,再下诏命载垣、端华自尽,斩肃顺于市;景寿、匡源、杜翰、焦佑瀛皆革职,穆荫革职后发往军台。随后,又清除了赞襄政务王大臣的党羽。11日,同治帝载淳正式即位。从此,慈禧、慈安两太后开始垂帘听政。但实际上,慈禧掌握清政府的最高权力,历时四十七年之久。

    呵呵,替代“祺祥”的“同治”年号,所表达的意思自然很清楚了。不过由于祺祥这个年号在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就已经确定,六十多天后才废除,而咸丰十一年八月五日(呵呵,还是上次说的传统,到第二年才能正式改元祺祥)在京的大学士桂良在答复热河辅政大臣的信件中说工部和户部开始准备铸造“祺祥通宝”折一钱。到了政变发生时,不少铸造局已经铸出了各式各样的祺祥钱。但是政变发生后,这些钱断不能流通入市,所以全部销毁,回炉重铸“同治”钱,所以流传下来的祺祥钱绝少,除了北京的户部、工部(宝泉,宝源二局),江苏宝苏局,还有比较偏远的云南宝云局,甘肃宝巩局所铸的祺祥钱残存下来寥寥可数的几枚外,其他各局,要么流通前全部销毁了,要么根本就还来得及铸造。

    后来因为此钱价值不菲,伪造不少,于是就有了上边中国的ebay的伪铸品,不过技术含量太低,另有几种比较有名的伪制品,假托的是新疆的阿克苏局和乌什局,呵呵,用心良苦啊,不过民国时已被几个大家识破。

    Blog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