祺祥

古铜币背后的政治阴谋


在国内的时候酷爱收集古时的钱币,到了米国,没了资源,改收集外国硬币。在Ebay上买论斤卖的硬币--多是欧洲国家入盟后,要拿去销毁无用的硬币,不过也偶有珍品(相对而言),譬如以前贴过那枚1806年的乔治三世硬币,虽然字迹不清,但是还是被俺识别出来。呵呵,尽管品相不佳,但是价值足高于我购买那一堆硬币所花的银子。呵呵,不过乐在收藏,而非藏品的价值。

今天又在ebay闲逛,突然瞟见ebay在中国也有分店(以前的易趣?),好奇,在中国站上随便一搜,发现了几个卖“祺祥”钱的,不用说,肯定是假的了,但是祺祥钱背后却有一段政治阴谋,很是有趣。

历史版上的各位同仁自然知道祺祥是清朝的年号,不过一般人应该不会晓得,在清朝的咸丰与同治之间,还夹着一个不尴不尬的只有六十多天的“祺祥”年号(事实上算不得年号的,因为还没有来得及改元)。在这六十多天里,发生了影响晚清命运的“祺祥政变”,也称为“辛酉政变”。

1860年,英法联军进逼京师,咸丰帝逃亡热河。恭亲王奕訢奉命为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与英、法等国议和,签订《北京条约》。1861年8月21日,咸丰帝病危,立六岁长子载淳为皇太子,任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景寿、户部尚书肃顺及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为顾命大臣。次日,咸丰帝病死,肃顺等即以赞襄政务王大臣的名义总摄朝政。9月4日,定明年改元祺祥。八大臣不让奕訢分享权柄,仅命他在京办理一切事宜,时载淳生母慈禧太后和东宫慈安太后与八大臣争权,心怀不满,召醇郡王 (慈禧妹婿)密商罢斥肃顺等人,并与在京的奕訢联系。9月5日,奕訢奉太后召赶至热河,参与密谋。旋促御史董元醇出面奏请两太后“权听朝政”,在赞襄政务王大臣八人之外,更派亲王一二人(意在奕訢、醇郡王)参政。9月15日,朝廷会议董折,辩论激烈。八大臣称赞襄皇帝不可听命太后,决定对董折发诏驳斥。

1861年10月26日,慈禧、慈安两太后偕幼帝载淳与载垣、端华等离热河回京。肃顺、醇郡王等护送咸丰帝灵柩后发。两太后抵京后,即召见先行返京的奕訢,部署对策。11月 2日,奕訢示意大学士贾桢、周祖培等再次奏请两太后“垂帘听政”,胜保亦上奏附合,并请以近支亲王辅政。当日太后下诏,历数载垣、端华、肃顺等罪状,称上年海疆不靖为在事王大臣筹划乖方所致,而其与外不能尽心和议,使朝廷失信各国,皇帝避走热河。并令载垣、端华、肃顺解任听勘,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退出军机处。不出一日,又下诏将肃顺等三人革职拿问。11月 3日,任命奕訢为议政王,掌管军机处,桂良、沈兆霖、文祥、宝鋆并为军机大臣。7日,下诏废祺祥年号,以明年为同治元年。次日,再下诏命载垣、端华自尽,斩肃顺于市;景寿、匡源、杜翰、焦佑瀛皆革职,穆荫革职后发往军台。随后,又清除了赞襄政务王大臣的党羽。11日,同治帝载淳正式即位。从此,慈禧、慈安两太后开始垂帘听政。但实际上,慈禧掌握清政府的最高权力,历时四十七年之久。

呵呵,替代“祺祥”的“同治”年号,所表达的意思自然很清楚了。不过由于祺祥这个年号在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就已经确定,六十多天后才废除,而咸丰十一年八月五日(呵呵,还是上次说的传统,到第二年才能正式改元祺祥)在京的大学士桂良在答复热河辅政大臣的信件中说工部和户部开始准备铸造“祺祥通宝”折一钱。到了政变发生时,不少铸造局已经铸出了各式各样的祺祥钱。但是政变发生后,这些钱断不能流通入市,所以全部销毁,回炉重铸“同治”钱,所以流传下来的祺祥钱绝少,除了北京的户部、工部(宝泉,宝源二局),江苏宝苏局,还有比较偏远的云南宝云局,甘肃宝巩局所铸的祺祥钱残存下来寥寥可数的几枚外,其他各局,要么流通前全部销毁了,要么根本就还来得及铸造。

后来因为此钱价值不菲,伪造不少,于是就有了上边中国的ebay的伪铸品,不过技术含量太低,另有几种比较有名的伪制品,假托的是新疆的阿克苏局和乌什局,呵呵,用心良苦啊,不过民国时已被几个大家识破。

Blog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