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

吉尔吉斯简史:李陵的土地(3)

阿巴坎的那座汉式的宫殿,建成时间在公元前后,主持实地考古的苏联考古学家吉谢列夫推测这是公元前99年李陵降匈奴后的建筑,但是郭沫若对此表示怀疑,同时,另外有一位学者周连宽认为这座宫殿可能是王昭君的长女须卜次云的居所。由于出土的文物无法提供确凿的证据,这个问题恐怕只能成为悬案了。不过李陵所辖的区域确实在坚昆一带。几百年后,一个自称是李陵后人部族曾经多次为唐王朝效力,不仅积极参与了唐与突厥的战争,还灭掉唐后期从西北威胁唐帝国安全的回鹘--这是后话。

回到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漠北之战,大胜匈奴,与此同时,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约结月氏,联姻乌孙,力图斩断匈奴的右臂,匈奴向西收缩。汉将乌桓迁入原先匈奴的东部土地,把它安置在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五郡的塞外。由于乌桓南迁,位于乌桓北部的鲜卑也开始向西南推进,进驻乌桓的故地,也就是现在的西拉木伦河流域。由于汉人的政权始终无法有效统治大漠南北,所以每当击败一个游牧民族,实际上是为另一个游牧民族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匈奴走后,另一个部族已经在中国的北方开始积蓄能量。

向西移居的匈奴虽然在漠北之战中伤了元气,但是力量仍然不可忽视。不过元狩四年之后,汉与匈奴休战了一段时期,不是双方不想打,是由于双方暂时都没有气力来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了。匈奴这一战损失自然惨重,而汉的士卒马匹损失也不少,所以也无法再次远击匈奴,后来霍去病又去世了,于是汉久不击匈奴。

双方修养了一阵子之后,兵端又起,汉与匈奴反复争夺西域的门户楼兰、车师等地,前后共二十多年。直到公元前73年,也就是宣帝本始元年,匈奴击乌孙不利,逐渐显现出衰兆。同时远嫁在乌孙的汉朝解忧公主与她此时的老公翁归靡向汉廷上书,希望汉出兵相救,第二年,汉朝遣将五人,率骑兵十六万分道出塞,并命令校尉常惠持节护乌孙兵,一起进攻匈奴,匈奴大败,损失惨重。本始三年冬,匈奴单于亲自率数万骑击乌孙,虽然有所虏获,但是还师的时候,遇上大雪,人民畜产损失十之八九。于是从本始四年到地节元年(前69年)曾经臣服匈奴的部族如坚昆、丁零等纷纷反叛,与乌孙、乌桓等一起围攻匈奴,匈奴惨败,而汉亦出塞攻掠,打下车师,也就是西域的大门,并留卒屯田。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分据西域的日逐王降汉,从此西域完全属汉朝统治,汉命郑吉为西域都护,西域诸国多属都护管辖,匈奴在西域的势力被大大削弱,而此时坚昆等部族也保持了相对的独立。

不久,匈奴内讧,五单于争立。宣帝五凤元年(前57年),匈奴终于分为东、西两部。东部呼韩邪单于于甘露三年(前51年)降汉,而西部的郅支单于却再次给坚昆带来了一场灾难,并引出了一位汉朝的传奇英雄。

Blog分类: 

闲说霍光:阴谋与爱情

三妮的一篇《故剑》,引发了大家几日的讨论,此间又有海日与季开关于人性、爱情、政治和阴谋的辩论,以及莎豆对两性与阴谋爱情的总结,还有娃妲喜和栀子花关于霍光、宣帝与立后纷争的疑问,我这儿也跟着灌灌霍光和宣帝,还有,男人的阴谋。

中国历史上以辅政而得令名的人数不多,比较出名的是周公和霍光;以废立而得令名的就更少了,最出名的是伊尹和霍光。但是伊尹和周公都不大不小的出过一些问题,譬如有史料记载伊尹和后世的王莽司马炎一样是一个篡位谋国的乱臣贼子(《竹书纪年》),而辅政的周公也因为成王的猜疑,逃跑过一次,去了楚国(《史记·鲁周公世家》和《史记·蒙恬传》)。可见权重的大臣与君王的关系多么的难处:要么被君王猜忌,不知哪日就丢了性命,要么现下手为强,废了君王。但是霍光却是个例外,他虽然辅政多年,参与废立,但却始终保持着一个正面形象。这里八卦他一下,没有历史翻案的意思,权当闲聊的话题。

霍光的一生有不少可疑的地方,第一桩便是他受命辅政。汉武帝托孤四人:霍光,金日磾,桑弘羊 和上官桀。这四个人的选择确实有些奇怪,既然是委托辅政的,按照常理应该找熟于政事的大臣,参照后世的辅政大臣, 譬如刘备委托的诸葛亮,顺治委托的索尼等,咸丰委托的肃顺等,都是对国事很精通的人,而汉武帝选的人,除了桑弘羊,都是身边的近臣,而非社稷之臣。

以霍光为例,之前他并没有过多的参与政事,不过是武第身边供驱使的近臣,引一段《汉书·霍光传》:“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单凭这个就把社稷托付给霍光,有些轻率了吧。金日磾是一个外国人,匈奴休屠王的太子,他老爸先是和昆(浑)邪王相约降汉,后来又后悔了,被昆邪王杀了,“日磾以父不降见杀,与母阏氏、弟伦俱没入官,输黄门养马,时年十四矣。” 后来因为长得比较帅,汉武帝非常喜欢,就赐了官,成了武帝的近臣。(《汉书·金日磾传》)。至于上官桀,他是霍光的亲家。朝中再无人,也不至于选这几个人来托孤吧?这些人大多是近臣,所以他们就是伪造了托孤的诏书,恐怕也没人知道吧?事实上,当时就有人这么说了,武帝身边一个侍奉他的人说:”皇帝病重和驾崩的时候我常在左右,从来没有听说过这道诏书,这不过是‘群兒自相贵耳’。”(《汉书·霍光传》)照理说,出现了这样的“流言”,霍光应该有所澄清才对,可是霍光却去切责那个人的父亲,而那人的父亲只好杀死了自己的儿子。这是其一。

其二,同时和霍光辅政的另外三个人,除了金日磾死得早外,另外两个人都被霍光以谋反的罪名杀了,上官桀父子的罪名实些,桑弘羊有些可惜了,不过这样的做法,与后世的鳌拜何其相似,此后,霍光大权独揽。此事也让人生疑。

其三,废昌邑王刘贺。这又是霍光被称颂的一件事。废昌邑王的诏书上说昌邑王在二十七天里做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不该做的事情,呵呵,奇怪这是怎么数出来的。先不说这个,说正题,霍光废刘贺是因为刘贺无道,可是在处斩刘贺的随从官吏的时候,这些人却大喊:“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汉书·霍光传》:出死,号呼市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不禁让人疑窦丛生:霍光废刘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失败的一方会喊出“当断不断”的话来,莫非... 此疑之三也。

其四,宣帝的来历。宣帝的来历是这样的:武帝的太子谋反,不过很快就被平叛,太子的妻妾子女都被杀死或是被杀,可是据说此时太子还有一个后人(就是后来的宣帝),被系在狱中,后元二年(武帝死的那一年),一个会望气的人说:长安城内狱中有天子气。于是武帝就下令处死长安狱中所有的囚犯,不管他们是轻罪还是重罪。而这是有一个叫做丙吉的人把宣帝保护起来,再后来就被霍光发现,在昌邑王后被立为君。可是这里面也有不少疑问,太子的事情之后不久,武帝就后悔了,凡是参与谋害的太子的人全部都被杀了,无德无能的田千秋也因为上书为太子申诉冤屈,被提升为了丞相,同时“上怜太子无辜,乃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天下闻而悲之。”,而此时太子的孙子宣帝居然还在被关在监牢里,怎么可能?如果宣帝真的是太子的后人,此时就应该赦免了啊。还有下令杀死长安所有的囚徒一事,也觉得太离奇,历朝历代也少有这样做的。所以宣帝的来历很可疑,但是却对霍光很有利,再立一个如昌邑王一般有着众多谋臣的诸侯王风险不小,不如立个平民吧...

其实最让人生疑的是,这些事情(譬如有人说伪诏,还有昌邑王随从喊的当断不断)《汉书》都有记载,难道班固也觉察到了异样所以才...

呵呵,只是闲说,姑且看之:)

Blog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