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克孜

猜猜这是哪国的英雄?

[img_assist|fid=1125|thumb=1|alt=吉尔吉斯邮票:玛纳斯雕像|caption=吉尔吉斯首都的玛纳斯雕像]
参加了一个邮寄的集邮协会,每个月都会收到厚厚的一口袋邮票,喜欢的留下并按照标价付款,不喜欢的装在免付邮资的信封里寄回去就行了。其实没有多少闲钱来丰富自己的藏品,所以每次都只是赏玩两三周,然后再把邮票寄回去,既长了见识,又不至于没钱吃早餐。呵呵,原来收集古钱币的时候,早餐钱都省了,但是古钱币的价值是Private Knowledge,往往可以低价买到珍品;而邮票的价值大多是Common Knowledge,打交道的又是集邮公司,所以不期待什么惊喜,只是长长见识。后来集邮协会发现邮寄珍稀邮票总是得不到回报,所以改变策略,每次都邮寄一部分美国的珍贵邮票,而一些其他国家的廉价邮票,这倒是合了我胃口,几十美分就可以留下一套不错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纪念邮票。

昨天又收到一口袋邮票,中间有一张挺有趣的(见上图),乍一看,像是一位骑马的中国将军,不过看不清楚细节,加之注释又是斯拉夫字母,读不懂,但是看到MAHACKA一个词,Google一下,原来是玛纳斯(Manas),这么说来果然和中国有解不开的渊源了。这枚邮票是吉尔吉斯发行的,就是前阵子没有灌完的“李陵的土地”。顺便又google到了另外一枚同一主题的邮票(见下),这张邮票里玛纳斯的扮相就更像中国的一位武将了。事实上,说他是一位中国的英雄倒也无妨,毕竟他也是中国的柯尔克孜族的英雄。援引一下柯尔克孜/吉尔吉斯英雄史诗《玛纳斯》中对玛纳斯一生事迹的概括:
[img_assist|fid=139|thumb=1|alt=吉尔吉斯邮票:玛纳斯]

玛纳斯诞生前,统治柯尔克孜族人民的卡勒玛克王由占卜者处获悉:柯尔克孜族人民中将要降生一个力大无比﹑长大后要推翻卡勒玛克人统治的英雄玛纳斯。卡勒玛 克汗王遂派人四处查找,并把所有怀孕的柯尔克孜族妇女一一剖腹查看,以便杀死即将诞生的玛纳斯。但在机智的柯尔克孜族人民的保护下,玛纳斯终于在阿尔泰的 布鲁勒套卡依地方平安地降生。目睹人民的苦难生活,使玛纳斯从小就对外来的掠夺者充满了仇恨,他立志要为本民族报仇雪耻。玛纳斯还在幼年时,已成长为一个 力大无比的英雄。他同情贫穷的人民,把自己家的财产分赠他们;他参加劳动,在炎热的吐鲁番耕种庄稼。他长大后敬重长者,信任贤能,团结了四面八方的勇士, 统一了被分散的柯尔克孜各部落,联合邻近被压迫的民族,南征北战,使各族人民过上了欢乐富裕的生活。他被拥戴为汗王,成为当时被卡勒玛克奴役着的各族人民 公认的领袖。后来,他不听贤慧的助手──爱妻卡尼凯依的劝告,带着40位勇士和大队兵马,对契丹人的京城进行远征。玛纳斯在这次远征中身负重伤,回到塔拉 斯后逝世,柯尔克孜族人民重新陷于灾难之中。
[img_assist|fid=142|thumb=1|alt=吉尔吉斯邮票:蒙古包]
这只是这篇宏大的史诗的第一部,这部史诗一共有八部,讲述了八代英雄的故事,故事中提到了“北京”,但是学者认为可能是“北庭”的转音,因为北京毕竟里他们太远了,还有提到的“克塔依”人,学者认为这是契丹的转音,呵呵,不知道这里的契丹指的是真正契丹,还是泛指的江淮以北的中国。

Blog分类: 

吉尔吉斯简史:李陵的土地(3)

阿巴坎的那座汉式的宫殿,建成时间在公元前后,主持实地考古的苏联考古学家吉谢列夫推测这是公元前99年李陵降匈奴后的建筑,但是郭沫若对此表示怀疑,同时,另外有一位学者周连宽认为这座宫殿可能是王昭君的长女须卜次云的居所。由于出土的文物无法提供确凿的证据,这个问题恐怕只能成为悬案了。不过李陵所辖的区域确实在坚昆一带。几百年后,一个自称是李陵后人部族曾经多次为唐王朝效力,不仅积极参与了唐与突厥的战争,还灭掉唐后期从西北威胁唐帝国安全的回鹘--这是后话。

回到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漠北之战,大胜匈奴,与此同时,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约结月氏,联姻乌孙,力图斩断匈奴的右臂,匈奴向西收缩。汉将乌桓迁入原先匈奴的东部土地,把它安置在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五郡的塞外。由于乌桓南迁,位于乌桓北部的鲜卑也开始向西南推进,进驻乌桓的故地,也就是现在的西拉木伦河流域。由于汉人的政权始终无法有效统治大漠南北,所以每当击败一个游牧民族,实际上是为另一个游牧民族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匈奴走后,另一个部族已经在中国的北方开始积蓄能量。

向西移居的匈奴虽然在漠北之战中伤了元气,但是力量仍然不可忽视。不过元狩四年之后,汉与匈奴休战了一段时期,不是双方不想打,是由于双方暂时都没有气力来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了。匈奴这一战损失自然惨重,而汉的士卒马匹损失也不少,所以也无法再次远击匈奴,后来霍去病又去世了,于是汉久不击匈奴。

双方修养了一阵子之后,兵端又起,汉与匈奴反复争夺西域的门户楼兰、车师等地,前后共二十多年。直到公元前73年,也就是宣帝本始元年,匈奴击乌孙不利,逐渐显现出衰兆。同时远嫁在乌孙的汉朝解忧公主与她此时的老公翁归靡向汉廷上书,希望汉出兵相救,第二年,汉朝遣将五人,率骑兵十六万分道出塞,并命令校尉常惠持节护乌孙兵,一起进攻匈奴,匈奴大败,损失惨重。本始三年冬,匈奴单于亲自率数万骑击乌孙,虽然有所虏获,但是还师的时候,遇上大雪,人民畜产损失十之八九。于是从本始四年到地节元年(前69年)曾经臣服匈奴的部族如坚昆、丁零等纷纷反叛,与乌孙、乌桓等一起围攻匈奴,匈奴惨败,而汉亦出塞攻掠,打下车师,也就是西域的大门,并留卒屯田。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分据西域的日逐王降汉,从此西域完全属汉朝统治,汉命郑吉为西域都护,西域诸国多属都护管辖,匈奴在西域的势力被大大削弱,而此时坚昆等部族也保持了相对的独立。

不久,匈奴内讧,五单于争立。宣帝五凤元年(前57年),匈奴终于分为东、西两部。东部呼韩邪单于于甘露三年(前51年)降汉,而西部的郅支单于却再次给坚昆带来了一场灾难,并引出了一位汉朝的传奇英雄。

Blog分类: 

吉尔吉斯简史:李陵的土地(2)

<

p>



鬲昆的位置据史书记载在丁零以西,呼揭(或作乌揭)以北,乌孙以东,大约是叶尼塞河上游的地区,大致在匈奴的北方。匈奴兴起前,它是一个独立的部族(见上图,摘自秦时中国全图),因为离中原比较远,所以在中国的史书中并未出现过。随着汉朝与匈奴的频频交兵与交流,中国的史书上开始出现这个部族,《史记》上说,它在冒顿成为单于后,被冒顿吞并(见下图)。



由于匈奴本身的文化不高,所以它的征服只是武力上的,并不能彻底同化掉它所征服的民族,因此作为部族称呼的鬲昆仍然存在,稍有不同的是,它的名字在中国的史书上改为“坚昆”。《史记》中一直称之为“鬲昆”,到了《汉书》,虽然也提到了“鬲昆”(隔昆)这个地名,但是统称之为“坚昆”。呵呵,这个名字熟悉多了吧:)

冒顿以后,汉与匈奴多有攻伐。可是卫青与霍去病去世之后,汉朝难觅大将,于是汉武帝开始重用外戚李广利,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广利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汉武帝希望李陵为李广利负责押送辎重,而李陵则更希望亲自与匈奴一战,于是率五千人出塞,至浚稽山,血战匈奴十一万骑兵,且战且退,在离汉朝边塞只有一百多里的地方战败被俘。之后的故事大家肯定耳熟能详了: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说好话,武帝怒火渐息,后派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迎李陵,公孙敖无功而回,但是说根据捕到的俘虏供词,李陵正在为单于操练兵马。于是武帝又大怒,族了李陵全家还宫了司马迁。后来才知道原来为匈奴操练兵马的并非李陵而是李绪--另外一位降将。后来,李陵因为痛恨李绪,派人刺杀了李绪,并因此得罪了匈奴的大阏氏。大阏氏要杀李陵,单于只好把李陵藏在匈奴的北方,直到大阏氏死了,李陵才回来。

李陵后来被封为右校王(或右贤王),他管辖的区域便是在坚昆一带。注意看上面那幅西汉时的坚昆地图,我用红色直线标注了一个地名--阿巴坎,仔细看,这里有一个小房子的图标,因为这里曾经发现过一座宫殿,一座类似当时汉朝建筑的宫殿:宫殿为四阿式重檐建筑,平面是长方形,中央有方形大殿。宫殿的内部构造与汉时的宫殿基本无异,房檐有圆形瓦当,上边有汉隶八分体书就的“天子千秋万岁常乐未央”。那么,这座宫殿究竟是谁的呢?

Blog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