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s

I Dreamed a Dream

今天早上从 BBC 上看到的一则新闻:

英国47岁无业大姐歌声倾倒全球

苏珊·波伊尔

苏珊·波伊尔来自英国苏格兰小镇

英国苏格兰乡下一名失业妇女苏珊·波伊尔在电视上一鸣惊人,她的视频风靡欧美及世界各地,成为网上点击热点。

现在,她仅在ITV表演的这段视频在视频网站youtube的点击率已经超过了2千5百万。

苏珊·波伊尔参加英国独立电视台ITV的著名电视选秀节目"英国有天才"的节目时一展歌喉,当即倾倒了原来嘲笑她的评委和观众。

波伊尔以一曲音乐剧《悲惨世界》中的歌曲《我曾有梦》(I Dreamed a Dream)震撼全场。

据称,美国好莱坞的大明星德米·摩尔在观看了这段视频后感动地流泪。

波伊尔现在不仅红透英伦,美国的各大广播电视公司的强档娱乐节目也争相约她采访。

波伊尔来自英国苏格兰洛锡安区小镇,据称长期无业,平时只是在教堂的歌唱团中唱唱。

在youtube上找到了这段 video ,看到了现场的情形,还有她 10 年前录的一张 Charity CD 里面她 唱的这首歌 ,虽然俺是个乐瘫(最新柯南剧场版里的词,大概是比乐盲还要低很多的一种境界),但是仍然觉得很好听,像第一次听到 Amazing Grace 时的感觉(虽然我是个无神论者)。

Blog分类: 

牡丹花·牡丹诗

mudan4mudan1 mudan2mudan3

又是家乡牡丹开时,又不能回家看花。老妈发来了楼下花坛里盛开的牡丹,原原本本的贴来:)

想起前阵子提及司马光一首雨中上牡丹的诗:

小雨留春春未归,花好虽有恐行稀。
劝君披取渔蓑去,走看姚黄拼湿衣。

有人问,说这诗的最后一句不合平仄,五个字一平到底。其实“湿”字是入声,是仄音,只是现代汉语转为平声了,倒是“拼”字是个蹊跷,按理,“拼”这个字的地方也该用仄声字,可是“拼”本身却是平声;可是司马光老先生肯定不会用错平仄的,仔细的想了想,大约这个“拼”字本来应该是“拚”字,pan 4,后来因为“拼”与“拚”俗用的时候相同,司马光老先生的这首诗里,“拚”字就被转抄为”拼“字, 或者他本来写的就是“拼”字,但是仍然需要按照“拚”的读音来念。

当时只是猜想,刚才有想起来,Google 了一下,虽然网上几乎所有的版本都是“拼湿衣”,但是一个《全宋诗》上给出的版本是“判湿衣”,这其实证明了我的猜测,如果写作“判”,那其本字就一定是“拚”了。想起元稹的一首乐府诗中的一句“海波无底珠沉海,采珠之人判死采”,这个“判”其实就是“拚”,“不顾、舍弃”的意思,就像现在写作“拼命”的“拚命”里的拚字一样,司马光的诗中也是这个意思,为了看花,不顾雨打衣湿。所以,司马光的诗是合格律的(哈哈,这句话是废话)

Blog分类: 

重新制作了 Drupal 的主题

春天的周末,抽空重新作了一个 Drupal 的主题。很久没有亲自操刀了,图省事,用了不少官方网站直接提供的主题,但是实际上,也没有省多少事情,因为每一款主题安装后都要不断地修正。比如为英文网站设计的主题在显示中文的时候普遍文字过小,12px 的字体看上去很吃力,所以必须调整,还有各个组件的摆放,自己订制的 block 的显示等等。所以又重新装了 Adobe Master Suite CS4,自己动手。

设计非我所长,所以主要是参照了一款 Wordpress 的主题:Marine。有些不错的地方,很喜欢这个颜色的搭配,春天了;也有些我不需要的地方,所以还是按照习惯,在 Firework 里画了草图:

drupal_theme_design 

图画完,做起来就快了,base theme 用的是 zen,这是一款空白的 theme,只需要按照设计图写入 CSS 即可,不过因为主题的需要,我还是改动了 page.tpl.php 和 node.tpl.php,主要是圆边角的显示,为了以后更改的方便,所以没有采用一张背景图片的方法,而是使用了三个 div 拼接;也写了一小点儿的 PHP  code,因为我需要用到标题上那样的日期显示,Drupal 默认的日期是不行了,所以重新用 date() 函数format了 $created 变量。

然后就没什么了,按部就班,参照 Marine 的 CSS,所以省去了不少计算的麻烦,不过我的 header 因为和 Marine 不一样,所以还是不得不在 Maple 里算了尺寸长度(杀鸡用牛刀,呵呵)。header 上的花藤是一种叫做 Painted 的字体,比用 Photoshop 的 bursh 要方便很多,虽然形状比较单一。

就这些了,最后,我们为这个主题想一个深远的含义吧,就像分析小学课文一样:头顶的一丝蓝天与背景的大片黑暗 —— 所以小朋友要好好学习:)

Blog分类: 

夏代考古重大发现:“夏墟”遗址初步挖掘结束

新华网4月1日电(记者于任洁)记者3月31日从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在河南省洛阳市首次发现夏代都城遗址,填补了夏代的考古空白,在我国夏商考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已经入选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围名单。

《国语·周语上》上说:“昔伊、洛竭而夏亡, 河竭而商亡。”三国时期韦昭的注释里讲:“ 伊出熊耳,洛出冢岭 。 禹都阳城 , 伊洛所近。” 因此很久以来,伊洛两岸一直是考古工作者搜寻夏代都城遗址的重要地点,自50年代以来,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伊洛一代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和发掘,但是一直未能有突破性的发现。

今年入春以来,华北普遍大旱,千年一遇的伊、洛断流再次出现,洛阳市郊区龙门镇农民在干涸的河床挖沙时,意外发现一件大型青铜方鼎。他随即报告给了当地文物考古部门,引起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社科院考古研究的高度重视。经过实地勘察和抢救性发掘,专家们在伊洛河河底发现了一座夏代都城遗址。

据负责这次发掘的安普福教授介绍,遗址主体在河床正中,平面近长方形,四周有夯筑的城墙痕迹,周长约7公里。在都城内东北部,发现了宫殿遗址。基址均用红土与黄土夯筑而成,大者达2000余平方米,小的也有100余平方米。台基平面多呈长方形,表面排列有整齐的柱穴,间距在2米左右,柱穴底部往往有柱础石。有的台基表面还有坚硬的“白灰面”或黄泥地坪。在这些宫殿基址的附近﹐出土有青铜簪、玉簪和玉片等王族专用的遗物。

在宫殿区内,发现有一条南北向的壕沟,宽1.4米,深0.9米。在已发掘的长约15米的一段壕沟中,发现了弃置的近百个人头骨。这些头骨大多被从眉部与耳部锯开而成瓢形。头骨的旁边发现34枚龟甲残片。经初步检验,龟甲上的铭文与殷商初期甲骨铭刻相近。专家猜测,这些遗存可能与宫殿区内进行的祭祀活动有关,头骨和龟甲很可能是与夏交战的商人俘虏的。夏人在获胜之后,用俘获的商人头颅以及他们视为神物的龟甲来祭祀上天。

遗址中真正有划时代意义的是“诅商文”的发现。也正是它的发现,才最终帮助专家确定这处遗址是夏代都城的旧墟。诅商文镌刻在一块长1.2米,宽0.6米,厚0.3米的青玉上,发现时已残破。玉刻的一面刻有商代早期文字,基本已经被辨识,背面是另外一种象形文字,现在仍然在破译中,据安普福教授介绍,这种未知的文字很可能是夏人使用的文字,一些笔画特征与西周早期青铜器铭文相似。根据已释读的玉刻一面的殷商文字,玉刻记载的是夏代末年国王祈求上天诅咒商人的事情。文中首先提到了夏人的祖先:

显丕哉,帝禹谟;显承哉,惟后启尚克修和我有夏。

意思是说大禹赫赫的谋略以及夏启高尚的道德,使得我们大夏昌盛。这是田野考古第一次发现明确有夏人自称的铭文!同时参照壕沟中出土的甲骨文,里面提到了:

丙午卜,贞王从沚□伐土受有祐

两则铭文相对照,解释了一个长久以来困扰考古工作者的问题:为什么甲骨文中从来没有提到过夏? 这两则铭文告诉我们,原因是因为"夏"是夏人的自称,而商人则称之为"土"。安普福教授介绍说,在上古,很可能”夏“与”土“的发音相同或者相近,比如《诗经》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下“与”土“相协,而”宛丘之下,无冬无夏“,”下“与”夏“相协,由此推之,”土“与”夏“的读音应该相近,就像现在美国人自称 America ,我们称之为 “美利坚” 一样。“土方”是甲骨文中常提到的一个国家。

不仅如此,铭文还告诉我们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铭文提到:

天大旱,河水少,伊洛竭,五谷不收,商侵我东鄙田

安普福教授介绍说,一直以来历史学家都认为是商人的兴起与征伐,促使了夏人的衰落;而现在看来,是气候的变迁,导致夏人的衰落,从而促使了商人的入侵,也就是说商人的入侵,不是夏衰落的原因,而是夏衰弱的结果。这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是一种警示,气候变迁是一个不能小觑的问题。

目前,进一步的考古挖掘工作还在紧张进行中,关于玉刻文字的破解也在由多位古文字学家同时进行,这其中包括破解了湖北盘龙商代夏裔封国商夏双文铜板文字的古文字学家余仁杰研究员(相关报道请点击这里)。

据悉,这次考古发掘的报告论文已被国际著名期刊 Archeology 接收 (请检索安普福教授的英文名字 A Pril Fool),将于近日发表。这将是我国夏商考古学上的一座丰碑!

Blog分类: 

芝加哥草原

IMG_1366 

水泥森林里归沐的 LD 想看一看草原,所以我负责在芝加哥找到一片大草原。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寻找这一片草原恐怕需要广遣斥候;还好有 Google,真没想到,在芝加哥附近还真有这么一大片草原:Bartel Grasslands。这里是 Cook County 的一片保护区,水草丰美,不仅栖息着大量的各种鸟类,还有成群的野鹿,恍惚间,像是到了非洲大陆 (没去过非洲,不过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Blog分类: 

中国眼中的世界

Economist Cover

这期的 Economist 封面让人想到了一个网络流传很久的图片游戏,先是美国人眼中的世界,再是北京人眼中的外地,再是全国各地人民眼中的其他地方 (譬如这个link里的图片)。Oracle 赠送的纸板的 Economist 已经到期,也没有再花银子续订(一则看过的旧杂志实在难处理,二则网上有免费的电子版,放在 Smartphone 上看更方便),所以看不真切大图,但是还是依稀看到了长安街( Chang’an Street),看到了紫禁城 (Imperial Palace),看到了天安门广场(Tian’anmen Square),插红旗的应该是台湾,再远的自由女神像举得牌子上写的什么字就看不清楚了,更远处是欧洲、俄国,还有竖着钻井平台的非洲。

封面文章的内容倒是没什么新意,无非说中国要作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想拉中国在 IMF 里多凑份子钱,拯救东欧国家于水火云云,呵呵,欧盟还不愿意救东欧呢,责任推给中国确实不厚道。

题外话,看惯了杂志,其实发现“听”杂志也不错,Economist 有 Audio Edition,放在 MP3 Player 或者手机里听也挺方便的,并且不影响干其他事情,原来用 PDA 手机,最常用的软件是各种阅读软件,但是现在手里的 HTC Touch Pro,用的最多的却是 Radio ,91.5 FM Chicago Public Radio,质量很不错(起码对我的口味,相比之下纽约的 Public Radio 就很糟糕,很少新闻及实时分析,就是不断的放音乐和 Opera),仿佛回到了大学时代,抱着板砖一样的德生收音机,听 BBC 或者 VOA 。

Blog分类: 

网络募捐一周记

组织了一次网络募捐。唉,天有不测风云,两年前,三位来自东北的留学生在俄亥俄州遭车祸遇难。他们的父母因为资助子女留学,及为处理善后事宜欠下巨额债务,两次来美索取经济补偿,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结果,所以非常需要帮助。

和这几位父母并不认识,从未谋面,只是通过 CNN 的报道知道了这件事情,挺想帮助他们的,很多同学也这么想,可是没有特别好的渠道,CNN 虽然公布了一个学校捐款的地址,但是据在当地的同学说,这个渠道并不是很可靠,正好一位古典文化版的网友的朋友在当地帮助这几位家长,对情况比较了解,所以这位网友就提议大家自己组织一次募捐,她和另外一位同学起草了求助信(还有后来的感谢信,文笔都非常的好,不愧是学文学和戏剧的),我负责搭建网站,开通捐赠的 Paypal 账户以及一些技术上的细节,所以就有了 helpthemoms.info 这网站,并且得到 mitbbs 的大力支持,把我们的捐款求助信放入公告栏,还有很多热心的同学帮忙四处转贴求助信、提供建议以及联络这几位家长。

好心人总是多数,从一周来捐款的数目就可以看出;虽然也有人质疑,但是应该也是善意的,我们也在努力把捐款所有的细节都作得透明妥当。

到今天上午,已经募集了 $18463.45 ,不小的一笔数目了,希望能够给寒冷中的几位母亲送去一些温暖:)

Free Tags: 
Blog分类: 

也聊聊英译李商隐

起因是见到有人提到陆谷孙(唉,又怀念起我本科在地下室丢的那本大辞典了)给一本英译古诗作的《序》,恰好拿李商隐的一首诗作例子:

詩顯然經過博搜精選,懷春類、怨婦類等的名作無不包含,頗見心力;譯文最大的特點是直白,忠實于原文,力戒藻繪發揮,連 ‘蠟炬成灰淚始幹’一句中的‘灰’字也照樣譯作‘ashes’。大家知道蠟燭燃盡盡成燭油(wax)而並不化作灰燼,裘譯雖悖生活原貌,卻以‘灰’字的各種淒慘聯想盡現原詩情貌,不由得你不接受這種譯法。五味雖甘,寧先稻黍,應當說把原詩的本體意象如實傳達,對外國讀者是尤為對路的譯法,深受中國古詩意象激發靈感的Ezra Pound等大家也說過類似的話。反觀坊間有些以譯介中國古詩自詡的先生,動輒強作解人,冥識玄詮,又殫精竭慮,靡辭筆端,這樣活譯(有人稱野譯)出來的東西很容易失真走樣,對于促進中外詩緣乃至文化交流不利。”

大学时读了不少许渊冲翻译的古诗(因为很敬重的一个教授似乎许渊冲的粉丝),熟悉许渊冲译作的人肯定知道,许老先生的翻译向来是以“意”为重的,和陆老先生的看法正好向左 … … 又看到有同学翻译《锦瑟》(link):

发信人: josephine (jo),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Re: 英译李商隐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25 14:27:47 2009)
我上个月也翻了一首,贴出来大家提提意见哈。
It has fifty strings, why exactly, on this beautiful zither;
It plays back the golden past, one string after another.
My mind puzzled like Master Zhuang, who had the bewildering dream of
butterfly;
My heart aching like Emperor Wang, who turned into a cuckoo with endless cry.
Pearls forming from mermaid tears, as the moon shines upon the blue sea;
Smoke emiting from buried jade, as the sun glows over the blue field.
Feelings, nothing more than feelings,
nothing but a distant memory,
perplexing, mixed-up, even back then.

所以也胡乱说两句:

翻译需要先理解,再表达,两者都不容易,特别是诗,特别是李商隐的诗,想理解透彻其实很难。《诗·大序》里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中国有“诗言志”的传统,可是读李商隐的诗,往往不得不问:志是什么?

特别是这首《锦瑟》,前阵子版上在讨论李商隐的时候也讨论过,这首诗要表达怎样的意思,现在也没有共识,有人认为是悼念亡妻,有人认为是作者自伤,还有人认为是作者对诗歌创作的总的看法。也是,因此,前人在翻译《锦瑟》时,其实也是按照自己对诗的理解,重新作了阐释,比如最有影响的许渊冲的翻译:

The Sad Zither

Why should the zither sad have fifty strings?
Each string, each strain evokes but vanished
springs:
Dim morning dream to be a butterfly;
Amorous heart poured out in cuckoo’s cry.
In moonlit pearls see tears in mermaid’s
eyes;
From sunburnt emerald let vapor rise!
Such feeling cannot be recalled again;
It seemed long-lost e’en when it was felt
then.

他显然是按照朱彝尊的观点,把这首诗当作悼念亡妻来理解翻译的,所以他的翻译并不是完全在字面上忠实于原诗的,譬如题目《锦瑟》,没有说悲伤,而许渊冲加上了"sad",显然是为了突出诗的“志”(确切的说是他理解的诗的“志”),他把所有的典故也都抹去了,只是突出了 sad, cry, tears 这些字眼;作为比较,援引另一首John Turner 1976翻译的《锦瑟》,和上面那首诗一样,转引自许渊冲的《中诗英韵探胜》(呵呵,这本书挺不错的,顺便推荐一下):

Jeweled Zither

Vain are the jeweled zither’s fifty strings:
Each string, each stop, bears thought of
vanished things.
The sage of his loved butterflies
day-dreaming:
The king that sighed his soul into a bird:
Tears that are pearls, in ocean moonlight
streaming:
Jade mists the sun distills from Sapphire
Sward:
Why need their memory to recall today?----
A day was theirs, which is now passed away.

这个英译显然是采用了作者自伤年华的理解, thought of vanished things, day-dreaming, sighed,  memory to recall, passed away, 都是为了表达这样的一种感情。

两首翻译对比,就有一个问题,原诗蕴含100种不同的韵味,有些是作者有意的模糊,有些是作者无意的模糊,在翻译成英语的时候,就面临一个困难的选择:到底是完全按照字面翻译,不倾向于任何一种理解?还是按照一种理解,把它表达出来?

上面援引的陆谷孙(此公也确实是翻译界的泰山北斗之一)是持第一种意见,他认为五味虽甘,宁先稻黍,主张直白翻译,但是这样的问题在于,如果完全的直译,这首诗可能就没有“志”了,特别是李商隐的诗,很多典故和意象的堆砌,在汉语看来含义丰富,译成英语就不知所云了,甚至连意思上都难以做到连贯,简单的说,稻黍无味,这样翻译出来的诗很可能没有灵魂;

许渊冲持的是第二种意见,从他翻译《锦瑟》就能看出,标题里添加的一个 sad ,已经把全诗的意味确定了,这样的翻译自然会让人觉得更有味道一些,譬如徐译的《锦瑟》,意思非常的连贯,字辞也很优美,但是问题是,译者在选取一味的同时,可能丢掉了其它四味,甚至译者这一味也是拼错的,整个诗的翻译都成了“变味”。

呵呵,当然极端的主张都是大师们的特权,咱们这些小徒来作翻译,恐怕还是会选择比较折中的作法,在保证字面翻译准确的同时,稍微融入一些字面上所能依稀体现出来的意味,所以觉得 josephine 这首诗翻译的还是不错的,既做到了字面上的忠实,又表达了诗人隐约的迷茫与自伤(puzzled, a distant memory, perplexing, etc),不过顺便提及一下关于典故的处理,就像以前说的那样,每个典故都是一个 function call,包括了这首诗之外的东西,所以通常会淡化处理一些,不然会让没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译作读者感到迷惑:)

还有,能看到同一首《锦瑟》不同的英译,也是一种享受:)

Blog分类: 

诗词旧字谜

今年元宵节出的十来个诗词字谜,谜面都是一句古诗,谜底是一个汉字,呵呵,都被人猜出来,誊写在这里留个底:

1.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2.    木兰无长兄

3.    少小离家老大回

4.    夜来风雨声

5.    闺中少妇不知愁

6.    举头望明月

7.    良人罢远征

8.    挥手自兹去

9.    遥看瀑布挂前川

10.    奔流到海不复回

11.    莫愁前路无知己

12.    家临九江水

13.    国破山河在

14.    人面桃花相映红

15.    初日照高林

【谜底】

1.    喷
2.    歌
3.    夭
4.    黯
5.    嬉
6.    肖
7.    飯
8.    军
9.    州
10.    法
11.    婵
12.    沪
13.    域
14.    赫
15.    楂

Free Tags: 
Blog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