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

博物馆·玉砚台

IMAG0428

08年的时候回国,虽然时间很紧,但是专门去了一趟中国历史博物馆(那时已经改名叫做中国国家博物馆),到了门口,发现正在闭门整修,询问一旁站岗的警卫,什么时候才能开放,原本想如果是一两天的时间,可以稍后再来,但是警卫严肃的告诉我 2011 年 –_-# 前两天看新闻,整修过后的博物馆三月一日正式开放了,以后再回国,一定要去看看。

大学四年在北京,比较自由的时候,几乎一两个星期就去一趟中国历史博物馆,半晌起床,吃罢了 “brunch”,骑着自行车到博物馆,一直逛到喇叭提示关门,才迎着夕阳骑着自行车沿着长安街回学校,高兴的时候还会吼两句“我只有一张吱吱呀呀的床”,路过西四去吃一间铺面很小的饭店的卤煮火烧,特别是秋天的时候,很是惬意,然后拐进鲁迅博物馆门前那条小巷,那有一间很正宗的“茶汤李”,算是饭后的点心,饭饱之后,慢慢腾腾的骑自行车回学校,满脑子的金石字画,背着书包正好赶上晚自习。

在芝加哥的时候经常去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周四的傍晚免费,说实话,第一次近距离看到梵高的《自画像》和莫奈的《睡莲》还是很震撼的,AIC的中国藏品不算很多,倒是南边的 Field Museum 的玉器展馆,几乎都是来自中国的古物,甚至包括为清孝庄文皇后(就是清宫剧里常出现的庄妃/孝庄太后)上谥号的玉册,估计是那个时代流出的吧。一直想去芝打的 Oriental Institute 看它的波斯宝藏,可惜总也都没有机会,直到离开芝加哥。

到了纽约,便成了 MET 的常客。MET的中国展馆很大,包括《魏孝文帝礼佛图》,说来让人感慨,这原本该是家乡石窟的浮雕,第一次看到它却是在万里之外纽约。转角上楼梯,有一个展出各种中国服饰和饰品的小展厅,在那里我看到了玉砚台。

之所以特别会注意玉砚台,是因为笃信以前一个老先生告诉我的玉不可为砚,老先生是古董的行家,他的断语自然被我奉为圭臬,但是没想到在MET竟然看到了清代的玉砚台,如果我们也信奉 Bayesian statistics,由此推断出玉砚台应该并非罕见之物,后来看到宋代米芾编撰的《砚史》,确实记录的有玉砚,也印证了这一点。

所以觉得奇怪,究竟是我记错了老先生的原话,还是他本人的疏忽,时间太久,已经不可弄个明白了。不过这也是常去博物馆的好处,至少更正一个错了很久的印象 。

P.S. 错误的印象时间越久就越难更正,譬如很小的时候读刘亚洲的《攻击,攻击,再攻击》,里面很多情节都信以为真,直到博士快毕业的时候,某一天和朋友谈及以色列的特种部队,还援引了刘亚洲的例子,只是那一瞬间觉得这样的故事讲出来自己都觉得不再可信,正好手头有1816年到2006年所有 Militarized Interstate Dispute 以及 War 的数据(著名的 COW 数据库),仔细的核对了时间,才发现刘亚洲写的是小说。

Blog分类: 

发条鸟

Magnetic-fields-realism上午十一点,我在厨房煮荞麦面,习惯的戴着耳机用手机的FM 收音机听FM 91.5。在芝加哥,这个波段是 Chicago Public Radio —— 这个时间应该是 The Story。但是在纽约,从我早上8点钟起床,这个波段就在播放摇滚乐。

锅里的水沸腾了,我把荞麦面丢进去。这时电台的 DJ 说给大家介绍 The Magnetic Fileds 的新专辑 Realism。我没有听说过 The Magnetic Fields (准确的说我几乎不知道任何流行的摇滚乐队),但是 Realism 却很熟悉 —— 政治学 101,显然,他们不是这个意思。歌词唱的很含混,听清楚了一段,大意是:

if you think you can leave the past behind
you must be out of your mind
if you think you can simply press rewind
you must be out of your mind, son
you must be out of your mind

这时候歌曲的声音突然弱了,电话的铃声响了。我的右手正拿着筷子搅动荞麦面,防止它粘锅。手机在右边的口袋里,看不到来电显示,我的左手伸不到我的右边口袋。

家里 ATT 的信号很差,如果要接电话必须到窗户边,我有点犹豫,担心荞麦面糊在锅底,也不想放过那首正在大喊的 you must be out of your mind。

但是我还是调小了火,走到窗户边接了电话。一个陌生的号码,一个陌生女人的声音。

“One minute, please.” 电话那一段说。

我听不出来是谁的声音,努力的想,突然觉得这事情很有趣。我等了一会儿,电话那边又响起了声音。我在心里想,如果她说“ One minute, please. That’s all we need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 我肯定会乐得连荞麦面都吃不下。

不过她没这么说,她问我需不需要信用卡的 ID theft protection. 我说不需要,然后回去继续煮荞麦面。

Blog分类: 

芝加哥草原

IMG_1366 

水泥森林里归沐的 LD 想看一看草原,所以我负责在芝加哥找到一片大草原。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寻找这一片草原恐怕需要广遣斥候;还好有 Google,真没想到,在芝加哥附近还真有这么一大片草原:Bartel Grasslands。这里是 Cook County 的一片保护区,水草丰美,不仅栖息着大量的各种鸟类,还有成群的野鹿,恍惚间,像是到了非洲大陆 (没去过非洲,不过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Blog分类: 

好大雪

IMAG0016

下了两日雪,真个玉龙鳞甲舞,江海尽平填。家里断了粮,过了晌午,不得不抓了把散碎银子,背了酒葫芦,戴上毡笠蓑衣,去五里外市井买些酒肉。临出门,同屋兄弟喊住俺,强塞一把短柄铁锨让俺扛上,俺推辞道这说俺车后箱里有丈八钢铲。兄弟还是让俺扛上。出门投南而去,见了车,方才发现车已尽埋雪中,亏得肩上这把短柄铁锨,俺那车里钢铲是绝对取不出来的。手机拍照留念,还有一张利用“全景”功能拍下的:

IMAG0015好大雪,希望是个好年景!

Free Tags: 
Blog分类: 

被邀请裸奔 -_-|||

PIC-0100 下午和一个同学越好在学校附近的一个咖啡馆聊几篇 paper,骑了自行车去,停在咖啡馆外面,出来的时候和同学同行朝学校方向走,看到自行车上被贴了一张小纸片,开始以为是 parking ticket,但是从来还有被警察开过自行车的罚单,所以仔细扫了一眼,依稀见得“不雅”图片一副,大窘,仔细看时,原来是 World Naked Bike Ride的传单,这个周六在芝加哥举行,据这个小传单上说这次活动的目的是:Promoting Freedom from Oil Addiction and Positive Body Image … … 不是很明白这和 Oil Addiction 的关系,衣服织品现在也都是纯棉很少化纤的了吧(总不至于追溯到棉花使用的化肥上去吧)?至于燃油,骑自行车即可啊。呵呵,不过挺有趣的,想起来去年在伯克利的一段旧闻

Blog分类: 

BloggerKit, 波士顿生活网 and 芝加哥生活网?

呵呵,在Marshall那里看到他介绍一个新的关于affiliate ad 以及 revenue sharing的网站: BloggerKit。就这个网站本身来说我没有看出什么特别之处,大致是一个可以自己设置关键字发放 Amazon 的广告,不过这个不借助BloggerKit也可以方便的做到啊@@ 如果能做到象Google Adsense一样,自动更具context显示广告就更好了。呵呵,不过这个网站是两个中国同学做的,所以无论如何都还要赞一下。刚才看了他们的另一个网站--波士顿生活网--感觉更有趣一些,也很实用,网站是用PHPBB2和一些MOD搭建的,呵呵,其实我觉得用Drupal可能会更好一些(hoho,声明:因为我是Drupal中文化的Coordinator,所以我的评价可能是带有偏见的^_^),因为PHPBB2虽然有着强大的论坛功能,但是CMS功能却很弱,举个例子,譬如一些 community events,如果用Drupal的Event模块不仅可以方便的列出Event,还可以提供与网上流行日历的同步功能以及各种各样的feed输出,用户也可以直接订阅相关的Event(譬如通过Tags或是Taxonomy来控制分类)。

所以,我想试着用Drupal作一个芝加哥地区的生活类网站(只是构思而已,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实现),可以利用Drupal丰富的Web 2.0 特性,整合GMAP(譬如显示地址),用户评论,用户投票(Digg Digg ^_^)等功能,方便芝加哥周边同学的生活。譬如一家修车行,可以方便的显示他的位置,电话,以及reputation,一则可以方便的帮助大家找到地方(hoho,譬如"龙威修车行",同志们,梅龙已经不在后院修车而是有了自己的铺子了),二则可以帮助大家避开黑心的老板(譬如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1300美元修一个Starter的故事)。同时也可以为附近几个学校的CSSA省去不少事情,不用每年都给新生印发一遍《生活手册》了(BTW,这些手册很难更新一次,譬如教堂街与谢尔曼街的铺子都已经改书店了,手册里还叫大家去那里买鸡蛋水果和衣撑^_^)。呵呵,刚才google了一下,芝加哥还没有这么一个中文的生活网站,所以做一个应该很有意义:)

Free Tags: 
Blog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