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詝』与汉字简化

[img_assist|fid=120|thumb=1|alt=甲骨文“宁”字|caption=甲骨文“宁”字]

看到有人问咸丰帝奕詝的名字里“詝”字怎么读,胡说两句汉字的简化。这个字的读音在使用繁体字的人看来,应该不是一个大问题,按照习惯读 zhu 就没有错了,类似的字譬如 “貯”(简体做“贮”),“佇”(简体做“伫”)等等,这几个都是常用字,不常用的还有 “眝”,“竚”,“坾” 等等,因为平时不常用,所以也没有简化字(“竚”通“佇”,所以也可以简化为“伫”)。这些字都读做“zhu”,其实他们都是形声字,声旁都是“宁” (zhu)。但是由于简化字的缘故,“宁”字被简化后的“寧“字占据,鸠占鹊巢,所以以“宁”(zhu)构成的字,常用的就只好改成 上宀下一(譬如“贮”),主要是为了保证不失去原来构字的本义。但是这样的“平移”多少还是会引起些误解的。

宁(zhu)在甲骨文里的大致如左图所示,像门屏之形,引申为门屏之间,所以《尔雅·释宫》上说“门屏之间谓之宁”。《说文》上的以“辨积物”立训 未合造字本义,只是“宁”的引伸义,又门屏引申为积物。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宁”其实“貯”(贮)的初字,因为古时字少,往往一字多义,后来使用不便,才加上形旁以示区别。所以,堆积货物就是“贮藏”,人站立久了就是“佇/竚(伫)立”,看远处看久了就是“眝”,堆积的尘土就是“坾”等等,有不少例子。

简化字往往都是有古字可循的,把“寧”简化为“宁”不知出处在哪里,但是这样一来倒是很容易让人误会这个“詝”字,因为他左边是一个繁体的“言”字旁,右边又是一个类似简体的构造,所以看到有些书上擅自将其简化为 [讠宁],其实即便是简化也应该简化为为 “左讠右上宀右下一”才符合造字的规律。当然也看到过台湾出版大陆的文献,把“詝”字写为“[言寧]”的,这些都是有问题的。

其实“詝”还不算一个典型的例子,汉字的发展同时有两个过程在进行,一方面不停的在利用古字造新字,一方面又不断淘汰不常用的旧字,但是总体的趋势是字越来越多,建国后简化汉字,大大减少了字的数量,所以做不到繁体字与简体字一一映射,经常多个繁体字简化为一个简体字,所以不少汉字都丢掉了最初的造字本义,同时不常用的汉字没有给出简化方案,譬如这个“詝”字,所以有时也会有混乱。

Free Tags: 
Blog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