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时代的历史 (8)--- 尴尬的帝喾(2)

上一回大致的说了关于帝喾的流行比较广的一个传说,也就是他的儿子的故事,Baojie老大作了一个比较详细的图表,可以帮助理清一下,参看一下他的“少昊系”。但是这些关系都是存疑的,有些应该可是被证明是错误的。

首先说说帝喾和高辛氏的关系。《史记》上说帝喾的氏族便是高辛氏,其实是引用了《大戴礼记》中的《五帝德》和《帝系》,但是这两篇都是齐鲁的儒者综合出来的结果,里面有不少靠不住的东西,并且这似乎也只是一个孤证,其他的古书中再也找不到帝喾和高辛氏有任何关系,而凡是支持这种说法的,都同出一源,也就是这两篇东西。

事实上,高辛氏的“高”字很有可能和“郊”字是一个字,准确地说,“郊”是“高”字的后起形声字。“高”字出现得很早,甲骨文和金文里均有“高”字,而无“郊”字。“高”字的本义和“亭”非常像 ("亭"见下图)。

“亭”字下面的“丁”字是后来增加的声符,不看“丁”字,“亭”其实就是一个城门以及城门楼。而“高”字便是在“亭”字上开了一个“口”,也就是一个门。特指城门。引申为高大。而高和亭都可以省写作“冋”(金文),或者是“冂”(甲骨文),表示野外,郊外的意思,也就是出了城门便是郊外。这是“郊”字的本字,后来也有一个后起的形声字“坰”,意思是郊坰,也就是郊外的意思,所以说古时的“高”和“郊”很可能是同一个字。(Thanks God,没有想到这些古怪的汉字居然还都保留下来了,在写以前,我根本没有想到过汉字字库里居然还能打出“冋”“冂”来:)

诸位看官要纳闷了:你费了老半天劲儿考证“高”和“郊”干什么?因为疑心“高辛氏”和“高阳氏”的“高”字同出一源,便是“郊”字,而“郊”在古代有“祭祀上帝”的意思,氏族里有这个字表示了这个氏族的宗教色彩,高阳氏乃是颛顼的氏族,我们前面已经讨论过了,他乃是宗教主,而高辛氏似乎也有同样的角色,在不少古书中,高阳和高辛都是混淆在一起的,两个氏族似乎离得很近,前面提到“颛顼...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而郑语上又说黎为高辛氏火正,似乎可以说明高辛与高阳的渊源,如果真是这样,则高辛氏和帝喾没有任何关系, 因为帝喾是西方的古帝(其实是周人的,也是周人唯一祭祀的一位古帝),而高辛氏和高阳氏都是东方的氏族,和颛须,东夷以及后来的商人有着比较深的渊源。这点只是存疑,并不确切。

其次,说说帝喾和商人的关系。殷人禘舜,和喾并无关系,(这里的禘也是祭祀的意思,摘抄一个郑玄的注解:“禘、郊、祖、宗,謂祭祀以配食也。禘謂祭昊天於圜丘,祭上帝於南郊曰郊,祭五帝、五神於明堂曰祖、宗。”) 这一点是非常肯定的,很多古书都提到了这一点。殷人的祖妣有有娀氏。《诗经·商颂·长发篇》说:“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将”是大的意思,“有娀方将”就是说有娀氏正强大。而古人觉得生子总是和神有关(特别是母系社会的时候,不知其父),所以说“帝立子生商”。《吕氏春秋·音出篇》记载的有娀氏的女子吃了燕子蛋怀孕而生下了殷人的祖先的传说和《商颂·玄鸟篇》“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也一致。其实推断起来,商人祖先的那个年代应该还是母系社会,有娀氏的姑娘怀了孩子,不知道老爸是谁,于是便有了传说,这和周人的传说很相似。在那个时代也不可能出现一夫多妻制,也不可能有帝喾还有他的妃子简狄的故事,所以帝喾和殷人的关系是后来编造出来的(下面还要说)。

其次,帝喾和帝尧的父子关系也有很大问题,他们似乎有某种关系,因为在《山海经》里,两人总是同时出现,但是帝尧的名字总出现在帝喾的名字的前面,这与帝喾是帝尧的老爸是冲突的,这个留在说帝尧的时候再详细的说。

再次,帝喾和周人的关系是肯定的,但是周弃(也就是后稷)肯定不是帝喾的儿子。从周弃到文王,不过“十五王” (《国语·周语下》周太子晋讲述他的祖先)大致推算,周弃应该是夏朝末的时期的人物,到了商朝才被祀为稷神。和帝喾的时代相差太远。并且所谓帝喾元妃姜嫄之说类似殷人的简狄之说, 明显是附会的。

最后,帝喾和帝挚的关系不是很明了,所存记载不多。

综上所述,也就是说帝喾的神话很多都是后人编出来的,那么到底是谁,为什么要编这些?还有《礼记·祭法篇》里的:“有虞氏禘黃帝而郊嚳,祖顓頊而宗堯。夏后氏亦禘黃帝而郊鯀,祖顓頊而宗禹。殷人禘嚳而郊冥,祖契而宗湯。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怎么解释?帝喾最终为何被列入五帝?帝喾,帝舜,帝俊到底是何关系?咱们下回再说:)

Blog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