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1Q84

519RHf5fmYL._SS500_ 好久没有没有读过小说了。上次读小说还是去年冬天看的刘慈欣的《三体 III》。《三体 III》刚出来的时候北美这边买不到,只有很粗糙很费眼的扫描版,放进 Kindle 之后,即便是用了“多看”系统,调节了对比度,还是看得艰难。但是即便是如此,还是一览为快——并且还是在波多黎各读的,因为当时正赶上去波多黎各旅行,还记得在一间叫做 Rio Mar Beach  Resort 旅馆的窗边听着蛙鸣,对着漆黑的夜空读三体人入侵地球:)赶巧的是第二天有一家 hedge fund 突然打电话来面试,只是一些闲聊的问题,被问道现在正在读什么书,我回答说  a book about three - body problem,电话那边突然来了兴趣,于是聊了会儿数学,不过忽略了外星人入侵地球的那部分:)

其实前阵子和别人聊起,《三体》的作者刘慈欣或许看过国际关系的入门教材,特别是 Waltz 的理论,因为他对宇宙社会学的公理化总结和 Waltz 试图作的国际关系的公理化总结非常相似,而刘慈欣《三体II》里的理论核心其实是国际关系里 Walt(不是 Waltz) 的 balance of threat 理论(有别于经典的 balance of power),所以《三体》读起来才有一种亲切感,呵呵。

然后这大概有一年的时间,基本没看过一本小说,读的都是非小说类的读物,历史、政治、经济、人物传记之类的,新书和旧书都有,最近的一本是刚出版的 Vogel 的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挺喜欢读这种退了休的老先生的书,因为写书多半是出自个人的兴趣,而不是为了评 tenure,因此可读性要更强一些 —— 虽然就纯粹社会科学研究而言,我是坚决支持量化分析的,但是就个人兴趣而言,我很厌恶在读书的时候看到大量的回归表格,更厌恶看到significance level 的星星 -_-

昨天打开 Android 手机的 Market 时,发现了村上春树 1Q84 的英译版,前两卷是 Jay Rubin  翻译的,在 Android 的 Google Book 上看了一个开头,然后决定从 Amazon 购买放入 Kindle。

看翻译小说,其实更多看得是译者,所以年初 1Q84 的中文版出来的时候,并没有特别在意,因为译者是一个没有听说过的人。如果只是本格侦探小说譬如东野圭吾,其实也就罢了,字幕组翻译的都可以忍耐(其实有些字幕君还是很不错的),村上春树的小说还是等信赖的译者吧——当时就这么想。

不过我并不知道 Jay Rubin 会翻译这部书,也不知道这部书会在五天前十月二十五日上架,是个惊喜,所以,一年之后,又开始看小说了:)

Blog分类: 

The Doomsday Key

image

刚看完 James Rollins 的 The Doomsday Key。虽然很爱看 Techno-Thriller 这类的小说,但是是第一次读 James Rollins 的书。这类小说最出彩的部分往往是在序章,是否能提出一个吸引人的谜团至关重要,在这一点上,这本书作的很不错。我在 Amazon 提供的 Kindle 免费预览中看完了序章,就被吸引着看了下去。书的序章里提到了三件事情:第一,十一世纪时英国国王征服者威廉进行了一次全国普查,在这次普查中,一些村落被标注为“Wasted”,而这次普查的记录 The Domesday Book 后来也被称之为 The Doomsday Book; 第二,十二世纪时,爱尔兰有一位圣徒 Saint Malachy,他预言了从他的时代起到世界末日的所有的112个教皇,并且他的预言后来被证明是非常的准确。现任教皇是他预言中的第111位,也就是说,下一任教皇将是末日教皇;第三,从2006年到2008年,北美大陆的蜜蜂减少了1/3。这三件事之间的联系是什么?所以很容易就被吸引了。

说实话,小说开头部分看得挺失望的,首先是一开始就出现了梵蒂冈,让人以为这部小说不过是 Dan Brown 的一个廉价模仿品,其次是出现了特种部队,让人觉得非常的老套,所以丢下了一段时间,没有再看下去,后来无意间又往后翻了几页,这才再次被吸引,西非的屠杀,普林斯顿的枪击,以及罗马的追逐,总算有些精彩的部分,而在主人公设定上面,居然想日本卡通一样出现了经典的三角关系:英雄的男主人公(郁闷,如果是废柴类型的,可能会更有代入感一些,不过废柴无法完成后面的任务);温柔善良的意大利裔女主人公一号,以及冷酷的前杀手、法越混血的女主人公二号——这样的设定简直是《名侦探柯南》的翻版啊。

故事的主线情节就是找到避免世界末日的钥匙,整个故事的设定非常宏大,也存在一个类似《柯南》黑暗组织一样的犯罪集团(ft,怎么又想到《柯南》了),中间有些情节还是很引人入胜的,特别是沼泽地里保存完成的古尸身上的蘑菇——因为不能剧透,不妨想象一下,马王堆出土的女尸身上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孢子病毒,多好的一个故事情节啊!

当然,唯一稍感遗憾的是这个黑暗组织的能量太大了,竟然敢在罗马的街头用武装直升机射导弹追杀男女主人公,虽然读起来很好莱坞,但是实在不可思议,欧洲没有航空管制的么?(很多人都听过北京的哥讲过那个滑伞滑到天安门广场的故事吧,最近才知道,那个竟然是真的)。不过,故事最后的包袱抖还算不错,恐怕所有人都不会想到古代那位近神的人是从哪里来的。

题外话,玩《文明》的时候,每当蒸汽机时代的军队打到青铜器时代的国家时,总有一种神的感觉,不过想一想,当一位知识丰富的殷商祭司阴差阳错的出现在蛮荒时代的日本,大约他也会当作神吧,呵呵,再说就剧透了:)

Blog分类: 

推荐一部恐怖考古探险小说:Thunderhead

image花了几天功夫睡觉前在枕边读完了Douglas Preston 和 Lincoln Child 的 Thunderhead,挺不错的一部考古探险小说。因为出自职业作家之手,所以情节非常的紧凑,几条明线暗线也扣人心弦。小说的背景是探索发掘一座消失的史前印第安古城。早期西班牙殖民探险者的只言片语中保留了这座古城的一些若隐若现的线索,同时他们也提到了这座古城中有数不尽的黄金。小说的主人公是 Nora,一个女 Assistant Professor,毕业了5年,马上要评 tenure ,但是又没有足够的 publication (呵呵,有些地方读起来还是很亲切的)。探险的队伍也是由一些专业的考古人士组成的,处处透露着职业精神与科学态度,个人来讲,比较喜欢这样的风格,而不是摧残盗掠式的探险 -- 因为探险之所以吸引人,不仅仅是因为宝藏,更是因为人类好奇心驱动下的对于未知世界的渴求。或者简单的说,是解谜。而解谜,首先需要一个“谜”。这部小说的谜就是为什么史前印第安人放弃了平原上的舒适生活,全部退入复杂的峡谷中,在峡谷的峭壁上穴居。记得原来去 Las Vegas,到 Zion 以及附近的一些峡谷国家公园玩,听说过这样的史前习俗,挺有趣的,就像下面的这张照片一样。image

故事情节也挺引人入胜的,虽然一些场景经常出现在探险小说中,但是如果用的恰当,对于推动故事的发展还是有很大的帮助,譬如峡谷中的跋涉。故事也很复杂,充满着背叛与人心的叵测:当发现财宝的时候,就是合作崩溃的时候 -- 我虽然并不会为了财宝杀掉你,但是我担心你会为了财宝杀掉我,所以我还是决定先杀掉你,不为财宝,只为了活命。你也会同样的这么想,于是我们的关系就复杂了。但是突然间,共同敌人的出现,又使得我们不得不联手,但是联手的同时我还要想找到一个最恰当的时机干掉你 -- 因为你是必须要死的,不然我就死了。。。

呵呵,2000年的小说,Barnes & Noble 上的读者评价不错。在 Half.com 上一两块钱就可以买到。如果想先睹为快,网上有免费的英文电子版,但是守法的公民是不该看的:)

Blog分类: 

情衣,情叶,情人节

情人节想起几个关于唐宋小说中的诗词故事。第一则是唐开元年间的,唐玄宗让宫人为边关将士做棉衣(准确地说应该是绵衣,因为那时棉花还不普及,冬衣用的是丝绵)。棉衣发放到军士手中后,一个细心的兵士发现自己的短袍里有一首诗:

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畜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

今生已过也,重结后身缘。

这个兵士肯定也是念过些书的,所以明白其中的意思,就告诉了自己的军官。军官又告诉了皇帝。唐玄宗拿着这首诗,遍示后宫,追问是谁做的,同时也许诺不会怪罪做诗的人。于是一个宫人就站出来承认了。玄宗顿生怜悯之情,尊重了这段上天指定的缘分,把宫女嫁给了那个兵士。虽然这个兵士未必是宫女的如意郎君,但是比起“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结果还是好了很多,毕竟那个兵士也不是不解风情的李逵式的人物。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唐朝诗人顾况的。一天他和三个朋友一起到苑中游玩,在流水边拾到一片梧桐叶,上面有一首诗:

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水是从宫中流出,诗自然是宫人所题。第二日,顾况绕道溪水上游,也题了一首诗在梧桐叶上,并让叶子随波流入宫中。其诗云:

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

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

后来又过了十多天,有人在苑中赏春,又拾得一片题了诗的梧桐叶,而顾况想必也是在不断的留心这件事情,所以看到了那首诗,诗云:

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

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故事说到这里,所有听故事的人估计都和我一样希望出来一个玄宗式的皇帝,慷慨地把这位羡慕桐叶自由的宫女许配给顾况,可惜的是,故事到这里就完了。这是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不过仔细想想,当时刚刚逃难回来的唐德宗也断不会有这么慷慨大方,那时的唐德宗,譬如《甲方乙方》里那个下方到农村的大款,回城以后,见什么要什么,只进不出,自然不能希望他会有玄宗一样的气度了。

两个故事都略为有些缺憾。第一个故事,虽然终成眷属,但是两人未必有情;第二个故事,虽然两人有情,但是却未成眷属。也许是事关皇宫大内,作者也不敢随意发挥的缘故吧,毕竟,在同一部书中,写了“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崔护硬是将死去的“桃花美人”唤醒,成就了一段佳话。这个缺憾,只能等到宋人来补足了。

于是,有了宋人的《流红记》。讲的是唐僖宗时的故事,情节与顾况的那段传奇类似,诗文作了更改,不但是如顾况的好,所以就不再赘录了,这段故事,接着于佑(这个故事的男主角)题诗随波流入宫中之后,继续写了下去。过了几年,书生于佑娶了一位因为犯了过错而被遣出禁宫的宫女韩氏,成婚之日,两人提及红叶,才发现原是题诗的旧日相识,顿时相对而泣,以为天意撮合。

到此,没了缺憾,已经很好,希望他们平平安安的过一辈子,但是却看到写故事的人仍不肯罢休,继续写了下去,大喊不妙,果然,写故事的人写道:于佑作了大官,韩氏成了命妇,子女们又都得了富贵... ...可惜啊,画蛇添足,终究没有逃脱“封妻荫子”的窠臼。

但是,三个有缺憾的故事加起来,取其无憾之处,就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归结为一句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Blog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