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绕绕的春秋最终稳定在晋国与楚国的两极对抗上,形成了中国历史或者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冷战”局面,和二千多年后苏美冷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最稳定的格局自然是统一或者一极独大(hegemony),其次是两极对立(bipolarity),最不稳定的系统是多极对立(multipolarity)---当然这样的理论是把系统内的国家作为最小的研究对象,假设了国家作为一个单一actor的理性,但是由于国家也是有内部结构的,某些情况下这样的假设并不合理,譬如战国时候稳定的秦国与齐国的二极对立就毁在了齐国的内部问题上--齐国找了燕国间谍苏秦来当相国,最终把自己给废了(每每读到这里都为苏秦可惜,战国的人真是老实啊,苏秦要是演上一段《无间道》那哭的就是燕昭王了,而苏秦也不用被车裂了,可是苏秦就是恪守着自己的信义,结果自己的命也赔上了)。但是这样的假设大抵能帮我们理解春秋战国的历史发展。
两极化的形成也是战火磨砺得结果。不仅有晋国和楚国的直接对抗,也有其他小强们的挑战。即便国家是台机器,也有暂时出故障的时候而国君的交替就是这样的故障,所以当晋文公死后,秦穆公出兵郑国,攻下了郑国便能得到插手中原事务的机会,晋国作为两极之一的地位也将被动摇。晋国的先轸也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毅然决然地准备打一场preemptive war,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偷袭了秦军,导致秦军全军覆没,打掉了秦国的上升势头。随后的几年,秦晋又有交手,秦国屡有败绩,并非晋国的敌手,公元前624年,秦国被逼急了,秦穆公亲自带着军队伐晋,过了黄河之后连渡船都烧了,一副拼命的拼命架势,而晋国并没有直接应战,糊弄糊弄也就过去了。秦穆公之后,秦国一直追随楚国反晋,成为superpower手下的小强。
晋国在与楚国的邲之战战败之后,晋国阵营内部的齐国也蠢蠢欲动,想要取代晋国superpower的地位,与晋国冲突起来,齐顷公在交战前甚至自负的说“灭此朝食”,但是还是被晋打得大败,连自己都差些被俘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