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了地图集的一个bug。
Submitted by kzeng on Wed, 2004-12-15 14:57呵呵,从昨天晚上到刚才地图集的目录好像不能访问了,刚才查了一下,原来是因为流向那个目录的流量太大(两天21G),那个目录被主机给禁用了,现在已经恢复了,不过正在考虑把一些地图存放在其它目录已分流,不然很可能又出现这样的问题。
吾自寐言
呵呵,从昨天晚上到刚才地图集的目录好像不能访问了,刚才查了一下,原来是因为流向那个目录的流量太大(两天21G),那个目录被主机给禁用了,现在已经恢复了,不过正在考虑把一些地图存放在其它目录已分流,不然很可能又出现这样的问题。
开始灌这个题目,是因为读到昨天Shem转贴的历史版的一篇老贴子,一篇关于古史的臆测。既然标明史臆测,自然怎么说都无可厚非,但是关于上古一节的猜想显得过于肤浅了,这个问题前人做过不少的研究,所以结合读到过的一些东西,重新写这一部分的历史。
写以前,先说一个很出名的故事。西晋惠帝的时候,天下饥荒,百姓饿死了很多,惠帝听到大臣的奏本后问:“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故事虽然傻,但是却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人们惯于用身边的事情和经验去揣测未知。古人在慢慢的习惯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后,于是便开始用这种观念去套远古时代发生的事情,以至于n 多古人开始争论“武王伐纣”是否合理,孰不知商与周并非后世的君臣关系。同样的事情现在还在发生,无数人买买提上争论“民族”问题,孰不知民族也是一个很晚才出现的概念,应用后世的“民族”的概念去讨论几百年前的事情岂不荒谬?同样的还有“(主权)国家”的概念,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时代,是不存在“(主权)国家”的。
而这个窠臼又不一定能完全摆脱,因为我们的知识本身便拘束了自己。更确切的说,只要人们还依靠语言来交流,就无法摆脱语言给人们的约束。语言和知识构成了一个集合 E,人们很难突破 E而去想象 ~E 中的事情(呵呵,就此打住,不然又到后现代主义的圈圈中了)
谈古史,第一个需要说的人自然是顾颉刚,他的首先打破了“肉粥”的概念,认为除了“肉粥”人还可以吃别的。具体的说,“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传说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如西周所知最早的神是禹,以后层累地递增尧﹑舜﹑黄帝﹑神农﹑伏羲﹑天皇﹑地皇﹑秦皇於前,至三国徐整而有最前的盘古。对战国末期整理编定的那套古帝世系,则以为商﹑周原只认本族出於上帝,与他族无关,太皞﹑颛顼等亦为不同各族宗祖神﹔到战国时小国被并吞,逐渐归於统一,有人起而把各国祖先神灵“横的系统”改成“纵的系统”,“地图变成年表”,编为黄帝一系子孙,於是原来各不相干的各族传说的祖先群神,彙集而成统一的古史体系。
但是顾颉刚似乎又走得太远,并且他并没有给出一个比较详细的谱系,而之后蒙文通的《古史甄微》,傅斯年的《夷夏东西说》,徐旭生的《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却给出一些比较让人信服的东西,本文也多参照这些学者的著作。这些东西大多都完成于解放前。解放后,特别是1952年郭沫若发表《奴隶制时代》等一些文章后,这方面的研究却被打断了,老郭生搬硬套的功夫了得,代“马克斯”言亦属炉火纯青,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因为老郭的问题而看轻马克思,直到到了米国,认真读过老马的著作(英文和德文版)后,才知道老郭误人非浅。(当然还有斯大林的问题)
此篇先灌到这里,下篇切入正题。本文述及的时代大致在商盘庚之前,盘庚之后因为有了较为明确的史料,不再算作传说时代了。
昨天和Johny兄还有ironarmor兄商量上传其他一些东西供大家下载,所以开辟了这么一个分类,可惜,可惜,刚才查了一下空间使用和流量,没有足够大的地方储存ironarmor传来的1G多的国画,兵器,还有印章的资料了,正在想是不是bt,或者是刻光盘。
中国历史上传说的古帝王之一。始见于《楚辞‧天问》、《国语》、《左传》等书。尧、舜禅让,是流传很广的故事。《山海经》神话中有“帝尧”之名,但在古帝世系中却没有,说明他在最早的神话传说中地位不高。但在儒、墨两家文籍中,尧是古代的圣王,儒家对他尤其推崇。《论语‧泰伯》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尚书》还专门编撰了一篇《尧典》来颂扬他的政绩和德行,以及传位与舜“光被四表”的盛业。但《竹书纪年》等书则说“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中国古史传说时期最早的宗祖神,华夏族形成后被公认为全族的始祖。上古时期约在姬水一带(即东起渭水西迄湟水之间今陕甘青地境的古齐家文化区域)形成的较 为先进的黄帝族,即由这位杰出的始祖而得名。黄帝族和住在姜水(在今陕西岐山﹑武功附近注入渭水)一带的姜姓炎帝族世代互通婚姻。后黄帝族后裔中的一支进 入今山西南部,创造了夏文化,遂称夏族。夏族进入中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代。再传就是也生息在陕西境内的姬姓的周族。周族推翻商王朝,建立了周王朝, 为了追念远祖黄帝族,就用自己的姓来追呼它。
黄帝时期
帝尧时期
帝舜时期
<
p>
约公元前22世纪------夏禹时期
上一回大致的说了关于帝喾的流行比较广的一个传说,也就是他的儿子的故事,Baojie老大作了一个比较详细的图表,可以帮助理清一下,参看一下他的“少昊系”。但是这些关系都是存疑的,有些应该可是被证明是错误的。
首先说说帝喾和高辛氏的关系。《史记》上说帝喾的氏族便是高辛氏,其实是引用了《大戴礼记》中的《五帝德》和《帝系》,但是这两篇都是齐鲁的儒者综合出来的结果,里面有不少靠不住的东西,并且这似乎也只是一个孤证,其他的古书中再也找不到帝喾和高辛氏有任何关系,而凡是支持这种说法的,都同出一源,也就是这两篇东西。
事实上,高辛氏的“高”字很有可能和“郊”字是一个字,准确地说,“郊”是“高”字的后起形声字。“高”字出现得很早,甲骨文和金文里均有“高”字,而无“郊”字。“高”字的本义和“亭”非常像 ("亭"见下图)。
“亭”字下面的“丁”字是后来增加的声符,不看“丁”字,“亭”其实就是一个城门以及城门楼。而“高”字便是在“亭”字上开了一个“口”,也就是一个门。特指城门。引申为高大。而高和亭都可以省写作“冋”(金文),或者是“冂”(甲骨文),表示野外,郊外的意思,也就是出了城门便是郊外。这是“郊”字的本字,后来也有一个后起的形声字“坰”,意思是郊坰,也就是郊外的意思,所以说古时的“高”和“郊”很可能是同一个字。(Thanks God,没有想到这些古怪的汉字居然还都保留下来了,在写以前,我根本没有想到过汉字字库里居然还能打出“冋”“冂”来:)
诸位看官要纳闷了:你费了老半天劲儿考证“高”和“郊”干什么?因为疑心“高辛氏”和“高阳氏”的“高”字同出一源,便是“郊”字,而“郊”在古代有“祭祀上帝”的意思,氏族里有这个字表示了这个氏族的宗教色彩,高阳氏乃是颛顼的氏族,我们前面已经讨论过了,他乃是宗教主,而高辛氏似乎也有同样的角色,在不少古书中,高阳和高辛都是混淆在一起的,两个氏族似乎离得很近,前面提到“颛顼...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而郑语上又说黎为高辛氏火正,似乎可以说明高辛与高阳的渊源,如果真是这样,则高辛氏和帝喾没有任何关系, 因为帝喾是西方的古帝(其实是周人的,也是周人唯一祭祀的一位古帝),而高辛氏和高阳氏都是东方的氏族,和颛须,东夷以及后来的商人有着比较深的渊源。这点只是存疑,并不确切。
其次,说说帝喾和商人的关系。殷人禘舜,和喾并无关系,(这里的禘也是祭祀的意思,摘抄一个郑玄的注解:“禘、郊、祖、宗,謂祭祀以配食也。禘謂祭昊天於圜丘,祭上帝於南郊曰郊,祭五帝、五神於明堂曰祖、宗。”) 这一点是非常肯定的,很多古书都提到了这一点。殷人的祖妣有有娀氏。《诗经·商颂·长发篇》说:“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将”是大的意思,“有娀方将”就是说有娀氏正强大。而古人觉得生子总是和神有关(特别是母系社会的时候,不知其父),所以说“帝立子生商”。《吕氏春秋·音出篇》记载的有娀氏的女子吃了燕子蛋怀孕而生下了殷人的祖先的传说和《商颂·玄鸟篇》“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也一致。其实推断起来,商人祖先的那个年代应该还是母系社会,有娀氏的姑娘怀了孩子,不知道老爸是谁,于是便有了传说,这和周人的传说很相似。在那个时代也不可能出现一夫多妻制,也不可能有帝喾还有他的妃子简狄的故事,所以帝喾和殷人的关系是后来编造出来的(下面还要说)。
其次,帝喾和帝尧的父子关系也有很大问题,他们似乎有某种关系,因为在《山海经》里,两人总是同时出现,但是帝尧的名字总出现在帝喾的名字的前面,这与帝喾是帝尧的老爸是冲突的,这个留在说帝尧的时候再详细的说。
再次,帝喾和周人的关系是肯定的,但是周弃(也就是后稷)肯定不是帝喾的儿子。从周弃到文王,不过“十五王” (《国语·周语下》周太子晋讲述他的祖先)大致推算,周弃应该是夏朝末的时期的人物,到了商朝才被祀为稷神。和帝喾的时代相差太远。并且所谓帝喾元妃姜嫄之说类似殷人的简狄之说, 明显是附会的。
最后,帝喾和帝挚的关系不是很明了,所存记载不多。
综上所述,也就是说帝喾的神话很多都是后人编出来的,那么到底是谁,为什么要编这些?还有《礼记·祭法篇》里的:“有虞氏禘黃帝而郊嚳,祖顓頊而宗堯。夏后氏亦禘黃帝而郊鯀,祖顓頊而宗禹。殷人禘嚳而郊冥,祖契而宗湯。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怎么解释?帝喾最终为何被列入五帝?帝喾,帝舜,帝俊到底是何关系?咱们下回再说:)
呼~呼~,总算弄完了,前阵子考试耽误了不少时间,后来ipchina又关闭了国际访问,搞得俺手忙脚乱的,现在总算完了。呵呵,欢迎观赏:)
另外,制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忙中出错,如果发现图片链接有错,或是注释文字有错,或是无法访问, 请在出错的地方留言给俺,多谢:)
那些图片会一直放在这儿,欢迎随时查询,随时讨论。另外还打算写一些关于中国历代疆域变迁的东西,可以合着地图一起凑合着看,嘻嘻,先预定了一个大坑^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