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中朝边界的变更(1)
Submitted by kzeng on Sat, 2006-05-13 19:51
继续聊聊中国与朝鲜的关系。呵呵,因为朝鲜(韩国)不断推出"惊世骇俗"的历史地图,所以通过历史地图说说近一千年来中朝边界的变更以及原因。
故事从唐末开始,先看元和十五年(820年)中朝边境的大致地图:
新罗与渤海以及唐的边境是以后1000多年中朝边境的基础。我们可以把这段边境分作东西两部分。东部的边界大致到朝鲜的铁岭一带(参见上篇blog),也就是今天朝鲜的咸兴与元山之间的区域,东临东朝鲜湾(参见这里的现代朝鲜地图),直道明朝,这一直是中朝的东端边界。西部的边界此时是以流经平壤的大同江为界的。历史上中朝的西部边界经常在大同江与稍北的清川江之间滚动(当然也有中国占领朝鲜大部分的时候,此时谈边界也没什么意义了),譬如战国时燕国的辽东郡就是以清川江为界的。
公元926年(辽太宗天显元年),辽征渤海,围忽汉城,渤海降,遂亡国。渤海世子大光显出奔高丽,辽在东部大致继承了渤海与高丽的边境。但是在西部,高丽却伺机不断侵蚀,不仅越过了大同江,甚至开始在清川江两岸构筑城堡(见下面的鸭绿江、清川江、大同江示意图):
此时辽正忙着在东北与华北作战,暂时无暇顾及,甚至还送了50峰骆驼给高丽,以示修好,结果高丽不领情,认为契丹是禽兽之国,饿死了辽送来的骆驼。不久,公元960年北宋建立,高丽与北宋有结盟攻辽的倾向,所以辽与高丽进一步交恶。公元993年,辽开始第一次以80万军队征伐高丽,高丽求和,而辽军也不敢深入,所以准和,高丽向辽称臣,建立朝贡关系,奉辽正朔。而辽同时也允许高丽在鸭绿江下游以东,清川江下游以北的江东六州(沿上图西朝鲜湾一带)筑城开发,这是高丽第一次正式在西部边界跨过清川江,将势力拓展到鸭绿江东岸附近地区。
由于高丽在对辽朝贡的同时还与北宋以及女真有着往来,所以公元1009年,辽趁高丽内乱,第二次伐高丽,攻入江东六州,先攻西京(今平壤)未下,又转攻高丽的都城开京,不久攻克。高丽王逃入罗州,遣使求和。辽退兵,但是高丽王拒不履行和约,辽怒,遂索要江东六州,高丽自然不愿轻易偿还,于是1018年辽开始对高丽的第三次大规模的进攻,因为粮草不济,第一次远征失败,辽圣宗不甘心,又集结兵马准备再战。此时的高丽因为辽的三次大规模进攻,国力大衰,又遣使赴辽,"请称藩,纳贡如故"。辽圣宗接受高丽之情,但是作为和约的条件却只提出了(高)丽(北)宋断交,未再索还江东六州。从此辽与高丽开始长达近一个世纪的和平交往,而中国与朝鲜的西段边境至此也基本尘埃落定,但是此时辽仍然控制着鸭绿江东岸的来远、保州等城(现在朝鲜的新义州一带),并掌握着鸭绿江上的浮桥,这两座城直到金时才被高丽骗去--这是后话,下次再说。下图是辽天庆元年(公元1111年)辽与高丽和平以后的边界图,东部边界相对稳定,仍然在咸兴与元山之间,西部边境以鸭绿江东岸地区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