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两天的生菜、芹菜、小胡萝卜拌 Light Italian 酱,终于无法忍耐,昨天借了 roomamte 的韩国酱油,撒了一点儿,酱油的味道不错,可是生菜和芹菜一样的难咽,今天早上又用热油炒了一遍这些菜,因为前阵子的禁卖,家里没有老干妈辣酱,只好再借 roommate 的是拉差辣椒酱,“是拉差”这个名字,是我见过的最糟糕的汉语翻译之一,本是种佐味的调料,为什么又要“拉”,又要“差”,哪怕翻译成“辣”与“材”呢?所以这样奇怪名字的辣椒酱炒出来的生菜、芹菜、小胡罗卜,味道也好不到哪去,因此吃饭的时候一定要有佐餐之物,譬如经典的相声,譬如传统的戏剧,所以午餐要感谢杨小楼、梅兰芳的《霸王别姬》。
不大喜欢京剧《霸王别姬》的故事情节,尤为不喜欢李左车诈降,项羽就是项羽,完全不能接受他被曹操(演义版)化!究其根源,大概是因为京剧《霸王别姬》出自明代沈采的《千金记》,明初的传奇戏曲,又能有什么期待?没有像《五伦全备忠孝记》那样赤裸裸的以戏载“道”已经不错了。但是不看整个故事,跳过有误的念白(霸王那句“项刘鸿沟曾割地,汉占东来楚霸西。”,正好说反),京剧《霸王别姬》里面“别姬”一段确实精彩,虽然不懂京剧,还是把那一段反复了看来若干遍,以至于再三不愿接受虞姬自刎的结局 … …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 … 良久,突然的想起,虞姬也许没有死;印象里,太史公没有说虞姬的结局如何,又翻了《史记》,果然: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於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於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史记》里,虞姬的结果没有交代,只是据说在另一部已经失传了的《楚汉春秋》上,载有虞姬所和的歌辞:“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首诗里虞姬隐约有轻生之意,但是,这部书现在早已不传,没有人知道原文究竟如何,我们看到的这首诗的文字是唐代张守节在写《史记正义》时转抄的,所以,也许是后世好事者的伪托?即便此诗是真,张守节的引文中也没有提及虞姬的下落,也许没有死呢?
不过,因为虞姬的这首诗,很多人都认为虞姬大约是死了,所以全唐诗中有《虞姬怨》,尽管作者没有提到虞姬是自刎。
再往后,故事逐渐的完整,到了冯梦龙的《情史》,我们就有了这么一个故事:
美人虞
項王籍,有美人名虞,常幸從;有駿名騅,常騎之。及軍敗垓下,諸侯兵圍之數重,夜間四面皆楚歌,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歌數闋。歌云: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和云:
「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項王泣數行下,謂姬曰:「善事漢王!」姬曰:「妾聞忠巨不二君,貞婦不二夫。請先君死。」項王拔劍,背而授之,姬遂自刎。姬死處,生草能舞,人呼為「虞美人草」。
如上所引,这个故事前半段抄《史记》,中间抄《楚汉春秋》,又加上一个编造的结尾,于是就成了一部悲剧,唉,实在不喜欢这个结局,特别是从项王嘴中说出“善事汉王”四个字,依稀让人想起这个情节的出处,《汉书·王陵传》:
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母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剑而死。
如果冯梦龙的结局真是从《汉书》这段中抄改来的,那实在是太混蛋了,且不说项王这四个字显得极为狭促,试想一下虞姬的身上突然浮现出王陵老母的形象,囧 … …
无聊的罗嗦之后,有些释然,如果真能穿越历史,也许能见到在项羽率领八百余人突围之际,虞姬并没有死,而是在云的彼端,有一个约定的地方(新海诚语,顺道推荐一下这部卡通,如果你能忍耐《秒速 5 cm》),如徐德言与乐昌公主一样,战乱之后终会破镜重圆 … … 可是又一想,项羽终究是要死的,一切都是注定,从他九战九捷在巨鹿大败曾经天下无敌的秦军开始,他是一个英雄,乌江畔,他不得不死。那么虞姬呢,即便是活着 … … 奈若何?
唉,废话一通,低头写 paper 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