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战争与绝世武功

因为“欲饮琵琶马上催”这句诗胡扯在一起的几个的话题。王翰这句诗虽然脍炙人口,但是对于它的解释,历来却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说“ 琵琶马上催”是催将士饮酒;另一说是催将士出发征战。意境上,第二种解释要更好一些,喧闹中透出一股悲壮,但是实际中,却又有不很合理。军队中以乐声作为号令固然常见,但是通常使用的是鼓、钲、箫、笳,简而言之,就是“鼓吹”。一般来说,击鼓是前进的号令,所以才有“一鼓作气”的成语;而击钲则是停止的号令,所谓“鸣金收兵”。因此,“钲鼓”也就成了行军打仗必不可少的乐器了,所以《汉书》上有:“遣执金吾侯陈茂假以钲鼓,募汝南、南阳勇敢吏士三百人。”

选择“鼓吹”类的乐器作军队的号令,一是因为声音大,容易分辨,二是因为乐器易于维护,不容易出故障。相比之下琵琶就有些问题了。琵琶的声音可以很大,但是却没有钲鼓那么结实,箫笳那么简单。以琵琶为令,倘若不小心琵琶弦断,仓促间又不能修理,加之战场瞬息万变,岂不是要误大事?所以琵琶不该是一种很好的号令乐器。

那这句“欲饮琵琶马上催”又该怎么解释呢?于是去翻《乐府杂录》,查琵琶,但是却发现了另外关于琵琶的趣事,读起来宛如一部武侠小说,居然忘记了本来是要查什么的(ft)。

琵琶原本是一类乐器的统称,“琵”和“琶”是模拟演奏手法的形声字。据传,汉琵琶是和亲的解忧公主所作,晋代的阮咸擅长弹奏此器,后来就被称为“阮咸琵琶”,又简称“阮咸”,“阮”了。

看到《乐府杂录》上的那段琵琶的故事,说的是隋唐时广泛流行的龟兹琵琶,也就是现在的琵琶。唐代开元年间,有一位琵琶高手贺怀智,他的琵琶,“以石为槽,鹍鸡筋作弦,用铁拨弹之”,短短三句话,一位武林高手的形象跃然纸上了(当然是我臆测的了,通常黄药师,欧阳峰之类的角色,都用这样的乐器)。而紧接着的一个故事更为传奇了。

唐朝贞元年间,长安大旱,皇帝下诏在东西二市搭台祈雨。东西市人欢闹之余开始比赛声乐(有些华山论剑的味道)。东市有一位绝顶的琵琶高手,也是一位宫廷乐师(大内高手? ),叫做康昆仑,所以东市人认为东市必胜。比赛开始,东市人请康昆仑登上东市的彩楼,弹了一曲他新翻的羽调《绿腰》。曲毕,世人以为精绝。于是东市的人冲着西市的彩楼起哄,认为西市必败。而此时,西市的楼上出来了一位女子,抱着琵琶,说:“我也要弹同一首《绿腰》,但是我把调子移到了枫香调中。”枫香调是何调,于史无可考,宋代写《碧鸡漫志》的王灼也说:“所谓枫香调,无所著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是类似《九阴真经》的绝世武功。

这位女子刚一拨弦,周围的人就开始惊叹,等她演奏完,所有人的评价只有四个字“其妙入神”。而康昆仑更是惊骇,马上就下拜,恳求此女子收他为徒。这样的场面,武侠小说里也难见,即便是华山论剑,洪七公等人败北,也没有马上就拜请王重阳为师的。以康昆仑天下第一的技艺,听了此女子的一曲《绿腰》就要拜师,更显出了江湖之大,天外有天的武侠主题。

女子更衣初见,原来他是一个男扮女装的和尚!(ft,和尚有这么清秀的么?不过《南北少林》里李连杰似乎扮过姑娘)。他本来在庄严寺修行,因为比赛的缘故,被西市的豪族重金请出。他俗姓段,法号善本,所以就被称为段善本。(《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

第二日,唐德宗召见段善本,令他演奏几曲,嘉奖异常,于是就让他作康昆仑的老师。段善本说,要先听康昆仑演奏一曲。康昆仑刚刚开始弹,段善本就说,康昆仑的本领太杂,里面还兼有邪声。(就好比武林高手看一看后辈的三招两式就知根知底,说,你的武功不纯正,少林不少林,武当不武当,中间似乎还夹在着些星宿派的东西)。

康昆仑吃了一惊,感叹段善本是神人,并说他年少初学艺的时候,曾跟着一个女巫学过一品弦调,后来又换了好几个老师。

段善本对皇帝说,如果让我教康昆仑,必须让他十余年不碰乐器,彻底忘记他的本领,我才能教。(可惜啊,段善本不能直接废了康昆仑的武功)。康昆仑马上就答应了,真的等了十几年不弹琵琶,后来得到了段善本的真传。看到这儿不禁叫绝,情节要比武侠小说精彩多了。后来段善本似乎成立了一个“门派”,所以元稹的《琵琶歌》里说:段师弟子数十人﹐李家管儿称上足。

但是,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欲饮琵琶马上催”到底该如何解释呢?(sorry,这个题跑得有些远)。

Blog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