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史

族谱的八卦

<

p>

看到族谱讨论的这么热烈,贫两句族谱。前两天有人在民族版说李自成是党项人,虽没有具体说理由,但是证据不外乎《明史·李自成传》上李自成把李继迁认为祖宗,其实,这就好比南北朝时的候景把自己的祖先认到东汉三公候霸那里去一样,攀附名人而已。不仅做了皇帝的如此,自家修族谱的也是如此,所以龚自珍说,明朝的文士修家谱,动辄就平白的追溯八十代,并且一定要称汉郡,姓李的一定要追溯到陇西(呵呵,代隋而立的李唐还要攀附陇西,一般人家自然是趋之若鹜了),姓陈一定要追溯到颖川等等。各个姓氏都或多或少的有这个问题,比较小的姓氏噪音要小些,但是像“张、王、李、赵”这样的姓氏,由于来源复杂,人丁兴旺,追祖溯源,难免会有附会牵强。

<

p>譬如,宋代的三槐王氏,其先祖很难追溯到琅琊王氏去。《宋史·王祜传》只记载他是大名莘人(现在的山东莘县,另外他的名字应该为“祜”而非“祐”),范仲淹给王祜的后人王质撰写墓志铭,也只是说“其先太原人”,追溯不到琅琊去,如果要强认,也只能认到太原王氏。后来虽然有“三槐王氏”出自“琅琊王氏”的谱系,所著人名也于史有载,但是他们之间是否有关系就不可知了,并且参照宋朝当时人纪录,也多有不合,所以很难说三槐王氏就是王羲之的后人,更何况三槐王氏本身也没有去攀附名族呢?

<

p>这个倒是让人想起来宋人《梦溪笔谈》里的一则故事:

狄青為樞密使,有狄梁公之後,持梁公畫像及告身十余通,詣青獻之,以謂青之遠祖。青謝之日:「上時遭際,安敢自比梁公?」厚有所贈而還。比之郭崇韜哭子儀之墓,青所得多矣。

<

p>呵呵,宋人还是比较有风节的,再比如宋朝的“临川王氏”,王安石追溯先人时,也不过称:“王氏,其先出太原,今为抚州临川人,不知其所以徙。”也没有去攀附名族。而他的朋友姻亲曾巩在为临川王氏写的一则墓志铭中,也只是仅仅提到,王氏出自太原而已,不像魏晋南北朝时的墓志铭,非要向汉代的三公以及魏晋的世家大族上靠。当然这个可能是门阀政治衰落的结果吧。

<

p>到了明代,向上追溯名族的风气大盛,王世贞把自己的家世追溯到东晋王导,王阳明的家世也到王导,呵呵,真真假假就不可知了。

不过有趣的是没有人把自己的家世往王莽那里攀。王莽自称出自妫姓(而非太子晋的姬姓),是齐国王族的后代,并且直接追溯到了黄帝,参见《汉书·元后传》,其实王莽一支也有忠烈的后人,在东汉仍被封侯,但是后世好像很少有人自称祖上是王莽的。

呵呵,随便八卦一下,并没有不敬别人祖先的意思。其实看俺们自己家的族谱,也有生疑的地方,第一次读家谱,从黄帝起,到夏帝禹,再到夏帝少康,到少康封次子烈曲于鄫,这一段不管真假,《史记》上有记载,但是自先祖烈曲封于鄫之后,到申侯、鄫伯联合犬戎灭西周这之间的千年历史居然都也都写得滴水不漏,不禁让人疑窦丛生了。从这以后又很自然的接上《春秋》的信史了,虽然很衰,某个先人因为开会迟到,被宋襄公杀了当人牲祭神,但是一直都还算于史可考,纳闷的是从夏代到西周这么长的谱系是哪个祖宗写的:)

Blog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