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兴和战(二)北伐南征(1)


cosmicstring

(1)初战告捷

隆兴元年(1163)四月,赵shen绕开三省和枢密院,直接下令张浚江淮都督府挥师北伐。关于这次北伐,史书语焉不详,所以我只能做一简略描述。

「齐东野语」记载这次北伐动用兵力八万,丁夫五万,号称二十万。而除去后勤运输部队,可用兵力只有六万左右。这些部队的来源当来自江淮都督府直接统帅的建康、镇江、池州、江州四只驻屯大军,都督府将领、主管殿前司公事李显忠统帅的殿前司军队和侍卫马军司军队。据记载,孝宗朝建康兵额五万,镇江四万七千,池州一万两千,江州一万,殿前司七万,马军司三万,总计二十余万。除去拱卫临安和防卫两淮前线的军队,八万军队已经是这次北伐所能调动的最大兵力了。对比金国在汴梁、睢阳一线的十数万兵力,并不占数量上的优势。而这些军队的前身主要是韩世忠(镇江〕、张浚(建康〕、刘光世(池州〕、杨沂中(后赐名杨存中,殿前司〕的军队,在南宋驻屯大军中,向来不是战斗力最强的军队。而完颜褒登基之后,把前线部队尽数换成了战斗力最强的女真部队。所以北伐军在质量上也不占优势。在南宋驻屯大军中,战斗力最强的是驻扎鄂州的军队(岳飞部曲,属京湖战区)和四川军队(吴氏兄弟部曲),在抵抗完颜亮南侵中也表现最佳。但是四川宋军在德顺之役后元气大伤,而都督京湖战区的汪澈与张浚意见不合,刚被弹劾。所以在这次北伐中,两支最强的军队不见一兵一卒参战,也不见实施任何战略牵制。而张浚设想的以舟师进兵山东策应的计划也不见史册,不清楚有没有实施。

这次北伐计划以李显忠自定远(今属安徽〕渡淮攻取灵壁(今属安徽〕,建康府都统制邵宏渊自盱眙渡淮攻取虹县(今属安徽〕,然后两支军队会师攻取宿州。史书没有记载两位将领分布统帅的是哪些军队和兵员状况,也没有记载攻克宿州后的计划,但是这次北伐的路线似乎与李显忠三月上书的设想一致,加上李显忠在收复宿州后被授予的淮南、京畿、京东、河北招讨使的官位的暗示,宋军的下一个战略目标是收复汴梁。

灵壁、虹县是金军囤积粮草之所,所以成为北伐军首攻目标。五月戊子,邵宏渊部出发,次日,李显忠部出发。李显忠一路进展顺利,于七天后抵达灵壁。灵壁守将万户萧琦是辽国遗族,本来与李显忠约定为内应,这时大概因为金国局势趋稳,撕毁前约,以两翼骑兵,也就是俗称的拐子马来据,结果被李显忠打败,再次显示了李显忠的军事才能。五月丁酉,萧琦逃遁,李军入灵壁,宣布德意,禁止杀掠。而邵宏渊所部却被金守将蒲察徒穆、大周仁阻于虹县,李显忠派遣灵壁降卒入虹县开谕祸福,同时移军虹县,蒲察徒穆、大周仁为宋军击溃金军骑兵的实力和李显忠的威名所震,于五月庚子开城出降。一系列出降造成连锁效应,五月癸卯,萧琦、河南都统奚族人挞不也相续叛金投降李显忠。

开局顺利,但是李、邵之间开始出现裂痕。问题出在邵宏渊身上。邵宏渊并非良将。完颜亮南侵之时,邵宏渊为真州(江苏仪征)守将,金兵兵临城下之时酒醉未醒,仓促应战,战败,竟然擅自渡江南逃。事后不见受惩,其真州之役(史称胥浦桥之战)还被后来宋人列为南渡以来十三处战功之一,可见其善于钻营。虹县之役,邵宏渊因为功不由己,对李显忠心生嫉妒。

两军合军,于五月甲辰(五月十一)抵达宿州。金守将没有坚守城池以待援军,而是轻率出战。被宋军击败,死伤数千。李显忠闭营休息士卒一天,为攻城做准备,而邵宏渊不予理睬。由于两将没有明确的统帅关系,李显忠无法命令邵宏渊合力攻城,只得于五月丙午(1163年五月十三)率领自己的军队登城作战。直到李军控制了宿州城池,邵宏渊才率军尾随入城巷战。巷战中建康前军统领王珙战死,可见金兵抵抗相当顽强。此役戮金兵数千,擒八千,李显忠的勇猛连做壁上观的邵宏渊都不能不佩服,称赞其为“真关西将军也”。

这一天距离李显忠兵发定远的日期只有十八天。捷报传来,中原遗民纷纷响应,赵shen兴奋异常,手书慰劳张浚“十年无此克捷报!”,并升李显忠为淮南、京畿、京东、河北招讨使,升邵宏渊为副使,位在李显忠之下。

Taxonomy upgrade extr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