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俄国与全球经济的讨论的总结(2)

乔治城的B教授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当然不止一个人提出过类似的问题):从1991年起的15年间,中国逐渐成为全球经济中的工商业巨人,而俄国却停留在原材料的生产上。以2003年两国的出口产品构成为例:中国出口额是 $438,228 M,而俄国只有 $133,717M。中国的出口产品中90.6%是工业制成品,其中重工业产品占总出口额的42.8%;而俄国占出口产品的53.0%是能源,工业制成品只有21.2%,其中重工业产品只占总出口额的7.0%,与矿石出口比重差不多(6.8%)。但是,在两国开始改革的时候(中国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俄国在85年左右,戈尔巴乔夫的Perestroika和Glasnost),俄国明显比中国有更好的工业基础,更强大的技术力量以及普遍较高的教育水平,但是为什么二十年的改革过去了,俄国变成了一个依赖能源出口的国家,而中国却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国家?

其实这也是发展经济学中一个有趣的话题,为什么发展中国发展了几十年却鲜有成功的?为什么为数不多的几个成功的例子都在东亚?B教授还给出了一个统计数字,在过去二十年中,如果算上中国,世界贫困人口的比例下降了;如果除去中国,世界贫困人口的比例却是上升了,也就是说贫穷发展中国家真正发展的基本上只有中国。

B教授比较了中俄经济发展的四个不同方面:区域发展,经济部门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以及腐败问题,并认为在所有的方面中国都胜过俄国许多,即便是腐败问题,中国的腐败也要比俄国的腐败更有积极作用一些,他把腐败分为三种:掠夺者(looter),寻租者(rent seeker)和红利征收者(dividend collector)。所谓掠夺者,就是指官员直接通过行政手段与权力没收掠夺并占有私人工商业者的财产;寻租者则是官员通过权利强行剥削私人财产;红利征收者则是官员通过鼓励支持地方私人工商业的发展从中得到相应的红利。虽然三者都是贪污腐化,最后一种对经济的影响要小一些,而第一种则是对经济发展的直接摧残。当然,B 教授的这些比较给人一种事后诸葛亮的感觉,所以听众急切想知道的是他对这些发展的差异的最根本的解释。

但是,他的解释却令人较为失望。(下次继续^_^)

Blog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