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心在kzeng的BLOG上看到2005.1.25的关于汉服的文,因为在下是一过客不想多说,仅想留下两篇转载的文.
作者名为关雎之畔。(内容稍有修改):
《汉武大帝》在播放的时候,有人说,里面的衣服像日本人的衣服。
这还算好的,据说《花木兰》在美国放映的时候,有华人抗议说里面的花木兰穿的衣服像日本人,他们认为应该改成长袍马褂……
这个传说不知是真是伪?
对于把汉朝服装指为日本和服的谬误,我自然是觉得奇怪的,加上之前汉服遭遇的种种情况,难免会问一下:这种情况为什么这么普遍呢?有些事情真的需要说一说。
大约是去年吧,在新加坡的《联合早报》上看到这个报道:王乐天,中国大陆第一位把“汉服”穿上街的人。说汉服在华夏大地消失了三百六十年之后,终于重现街头。
当时,我并没有怎么在意他对于某个特殊历史事件来说,可能存在的特殊意味,而只是把这一事情当作改革开放时期的一则新闻而已——但是无可否认,这是一则重要的新闻,一则多年之后,仍然会受人重视的新闻。
关于衣服,对于不久前的中国人来说,当“有没有衣服穿”都成问题的时候,争论“穿什么衣服”就是奢谈了。如今中国人不愁衣服穿了,于是穿什么衣服的问题提了出来。中国人是恋旧的,我不知道这种恋旧是否与中国当年独步天下几千年的辉煌有关系,我只知道世界各国的华人聚居区都固执地叫作“唐人街”,而近几年渐渐兴起的旧时的长袍马褂,则被称为“唐装”。这种“唐装”在一个国际性的会议上由各国领导人带头穿出来之后,一夜之间风靡全国。
然而有专家说:“这不是唐装,不能叫唐装,是伪唐装。”
我当然知道这长袍马褂不是“唐装”,而是清朝的服装,或者说是清朝服装的改良产品。但是这有很大的问题吗?现代海外华人不是唐朝人,然而他们喜欢把自己的家园称作“唐人街”,这有很大的问题吗?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多民族一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族人民都为着新中国的缔造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甚至宝贵的生命。当“仓廪实”的时候,“知礼仪”就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当各族人民纷纷在节日里穿上民族盛装的时候,汉族人开始茫然了——我们该穿什么?
新中国成立之后,历年来,每当出现大家都穿民族服装的时候,汉族人都是最简单的对襟褂子,直腿裤子,腰里系根红绸子,头上缠个白布巾子——他们,在各族人民鲜亮的衣服中显得是那么的逊色。
不甘心逊色的人们于是开始寻觅。
历史总是从最近的地方开始回忆。世界小姐里的中国小姐寻觅到了旗袍。旗袍经过改良之后,的确很美。而在民国时期,这种衣服也是流行过的,也的确是中国人曾经的民族服装。于是,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改良旗袍成为中国民族服饰的代表。
那么男性呢?女性是旗袍,男性自然要穿相对应的马褂。于是旗袍马褂再次开始流行。年画上的金童玉女也穿上了长袍马褂,男孩子戴起了瓜皮帽,还在脑后拖一根小辫子——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小的时候,年画中的胖娃娃都是戴肚兜的。
旗袍马褂被赋予了新的名称:唐装。大部分人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包括对于历朝历代的服装有一点了解的我,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这个时候,久远的记忆开始了——有人穿起了汉服,在活着的人们的世界里消失了三百多年的汉服。那“右衽、交领、曲裾、广袖、博带”的样式,由于制作者手艺的生疏,和穿着者穿着的生疏,显得不是很协调,与文物中和部分影视中见到的汉服的飘逸、洒脱、自信,差了一截。但这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为着表达自己恢复民族服装的理想,穿上这种裁剪并非很合适的服装,敢为天下先,走上了街头。
穿便穿了,走便走了,本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耐人寻味的是:看到这典型的中国汉朝时期的服装(他当时穿的是右衽、交领、曲裾、广袖、博带),中国的老百姓竟然十之八九说他穿的是“和服”,或者“韩服”。
这一点令我惊讶。
虽然日本人和韩国人曾经从中国学了很多东西,他们的民族服装也的确是打上了汉服的烙印,但是其中的区别还是一眼就能够辨认出来的,何至于把典型的汉朝服装说成是“和服”“韩服”呢?后来穿汉服上街的一些网友,几乎无一例外地有过被误认为是日本人或者韩国人的经历。
大约是我们与我们的民族服装疏远得太久了……
不仅如此,就连风靡全球的芭比娃娃,也将敦煌的飞天仙女的造型,让给了日本,标示其为“日本娃娃”,广袖、盘髻的漂亮娃娃,也叫“日本娃娃”。至于“中国娃娃”,是穿清朝满装、头顶小黑板的。
我并不反对把一百年来日本侵略中国的事情拿出来教育小孩子,但是反对把三百多年前的民族问题拿出来炒作。因为中国各民族已经是一个大家庭了,没有任何理由再将老祖宗的仇恨拿来搅得现今的同胞不和。况且明朝的灭亡在当时,说实话,更应该怨自己——事实也是这样,明朝亡在自己的朝廷、自己的子民手里。
如今,清朝也亡了,满汉终于平等了,作为一个民族延续了几千年的民族服装——飘逸、洒脱、自信的汉服难道还不能从那冰冷的九泉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吗?嘲笑汉服的人,我不知道他们是出于什么心理。
本来懒得说什么,因为今天又看到一张被篡改的照片,把一个穿汉服的女孩子和哭丧的人放在一起,还加了一些嘲弄的话语。看到之后,就敲了这些字。顺便说明一下:本人坚决反对某些网站里的大**主义,同样也为那些肆意嘲弄汉服的人的无知感到羞愧——这是典型的不思民族之痛,反笑民族之伤。
" 一下是一篇转载的文章,文章对汉族服饰衰落的历史有较准确的描述。由于原文作者有些过激看法,本人将其不利民族团结的内容去掉了。望大家以“了解历史,超越历史”的心态来看这个问题。"{这是修改过这片文章的一位转载者所说)
题目:<<汉服?唐服?满服?民族服饰!!! >>
今天的中国人大多数都认为自己是汉族,可是他们毕生都没见过没穿过自己的民族服装,这确实是非常可悲的。
中国五十多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饰,而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的汉族却似乎没有自己的民族服饰。当我们惊羡其他兄弟民族那美丽动人的传统服饰时,常常纳闷:汉族,也有自己的汉服么?历史剧、古装剧、相声,等等, 却一再地带领我们,穿过沉积的历史,抹去时空的灰尘,领略着祖辈们的服饰风采。宽袍、飘带、长摆,如历史长河中招摇的水草,不停地漾动着我们的好奇。汉服,这个曾经个性最鲜明、最美丽的民族服饰,它,怎么消失了呢?
世界上有很多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民族却不多。中国56 个民族中,藏族、蒙族、维族等均有自己的民族服装,唯独汉族却没有自己的民族服装。汉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服装,在不少情况下显得比较尴尬。比如19**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10元券,俗称“大团结”,票面上的各民族穿着各自的民族服装,汉族却穿着中山装。再比如1987年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描绘了中国人口总数在百万人以上的各民族的图案,其它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装,唯独10 元券上面的汉族和1角券上面的满族,却穿着同样的服装。甚至不少中国人有这样的印象:穿民族服装是少数民族的象征。
其实汉族并非自古以来就没有自己的民族服装,相反汉族古时的民族服装还是非常有特色的。春秋战国时代,汉族的民族服装基本定型,这就是宽衣肥袖的汉式服装。宽大的衣袖是汉式服装区别于其他民族服装的最大特点,除此之外,肥大的衣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兼作衣袋,把东西往衣袖里一塞,用手捏住袖口东西就不会掉出来,和西装的衣袋相比,汉式服装的衣袖可以放更多的东西。
古时有个著名的孝子(名字一时想不起来),是个穷书生,到一个财主家做客时,财主请他吃橘子,他乘人不备就偷了几个橘子藏在衣袖里。可是他临走前向财主作揖告别时,忘了衣袖里面还有偷藏的橘子,没有用手捏紧袖口,结果一作揖橘子就滚落出来。旁人都嘲笑他偷橘子,他却面不改色心不跳,振振有词地说:“我家老母从来还没有吃过这样美味的橘子,我不敢一人独享美味,所以想拿几个回去让老母尝尝。”旁人听后立即由嘲笑转为肃然起敬,盛赞该书生孝心可嘉,偷橘子也成为人们孝行的美谈。可惜今人不象古人那样孝顺了,现在如果有人偷了橘子后以同样的借口解释,不会被人们当作“孝子”来赞叹,而是当作“笑子”来嘲笑。
汉族服装的另一个大特点就是不用衣扣。但由于没有衣扣,所以必须用一根宽腰带把衣服束住,才不至于敞胸露怀。当时直接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阶层穿“短衫”,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叫“裳”。现代汉语中仍有“衣裳”一词,但口语中已把下身穿的改称“裤子”。对于那些有钱有地位的人,以及不直接从事体力劳动的读书人,一般则穿“长衫”,即上衣下裳连为一体的袍服。从汉代起袍服被用于朝服,此后唐、宋、明等各朝代,均沿用衣袖宽肥、不使用衣扣的典型汉族服装作为朝廷官员的正式服装,宽衣大袖的服装也成为中原地区汉民族文明的一种象征。
宽衣大袖的汉族服装,也反映了汉族对生活的人生观,即追求悠闲清净的安祥生活,不喜欢搞激烈冒险的活动。宽衣大袖的服装,对于观月赏花、吟诗作画、抚琴下棋的悠闲生活是再合适不过,但穿这样的服装搞骑马打猎等激烈活动就非常不便了。自古以来中原周围的少数民族,多采用窄袖紧身的服装,以适应他们喜欢骑射冒险的生活方式。战国时赵武灵王曾经想推行窄袖紧身“胡服”,但由于传统势力太大并没有取得多大成果。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窄袖紧身的胡服也曾风行过一时,但并没有对传统的汉族服饰造成很大影响。
宽衣大袖的汉族传统服装到了清代时突然绝迹。等到辛亥革命汉人复辟后,汉人们开始为自己的服饰大伤脑筋:沿用满人的长袍马褂吧,汉人们不愿意;全民改穿西装吧,又有些不伦不类;复辟清朝以前的汉族传统服饰吧,已无人知道200 多年前的汉式服装是什么式样。所以最后汉人不得不为自己重新设计一种服装,来摆脱没有民族服装的窘境。新的民族服装采用什么式样?思想先锋的革命党人和一般民众的想法并不相同。
革命党人思想西化,所以在服装问题上也考虑采用西洋式的服装式样。辛亥革命时的革命党人多为留学日本的留日生,那时日本大学的学生一般都穿学生服,据说孙中山本人为了躲避清廷侦探的耳目,在日本时也常穿学生服化装为学生模样,因此革命党人对日本大学的学生服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革命成功后,孙中山根据日本大学的学生服为原本,稍微改动了一下式样,就为汉族制定了新的民族服装:中山装(有心者看一下鲁迅等人留学日本时的学生服照片,就可以明白中山装与学生服的相似程度)。中山装得到了革命党人的一片喝采,但普通民众的反映却是冷水一坛。当时中山装除了革命党人外,并没有在民间掀起一场中山装热。袁世凯北洋政府中的武官穿军装,文官穿西装,也没有采纳中山装作为正式官服。不过袁世凯当皇帝时,根据汉式传统服装设计了宽衣大袖的皇帝服和大臣服,但这些服装也和袁世凯的皇帝梦一样一现即逝。
普通民众的思想远比革命党人保守,在服装改革问题上也没有走激进的道路,而是选择了渐进的改良主义。民间服装设计师结合传统满服和外来西服的特点,设计出了多种款式的新式服装,其中最为成功的就是“旗袍”。本来旗袍是指旗人(不论男女)穿的袍服,但我们现在一般所说的旗袍,是指1920年代以后兴起的新式女装。这种新式女装是在旧满式女旗袍的基础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紧身合体,并加大了服装外露程度,充分显露出女性的身体曲线美。新式旗袍最早在上海的女学生中开始流行,一时间穿新式旗袍成为新时代新女性的象征。到1930、1940年代,旗袍进入全盛期,成为中国女性的标准服装。
革命党人提倡的中山装太为西化,没有什么东方的特点,外国人也没有把中山装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来理解。而旗袍则东方风味浓厚,得到了世界的承认,博得一个洋名“CHINA DRESS”,旗袍所用的小布扣也被称为“CHINA BUTTON”。但大多数洋人并不知道所谓“CHINA DRESS”和“CHINA BUTTON”,与占中国人口 90%以上的主体民族汉族,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血缘联系。
虽然中山装是一种脱离民众的长官钦定民族服装,并没有得到广大汉人的认可,没有在中国流行起来。可是解放后,情况有所改变。各种款式的服装纷纷消失,中山装(亦称人民服)一夜之间变成了中国人的标准服装。还有一些不明底细的外国人称中山装为毛服,因为中山装是毛泽东时代流行起来的服装。
文革过去后,服装也有更多的变化。虽然旗袍等1930、1940年代的流行服装没有起死回生,但西式男女装开始流行。1950年代穿中山装代表思想进步的革命青年,1990年代穿中山装却变成了思想守旧的老顽固象征,就连当年穿中山装闹革命的老干部们,也多半换穿了西装。现在中国除了一些特别偏僻的地方,已很少看到中山装的踪迹,也再见不到专门生产中山装的服装工厂了。看来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中国汉人设计的民族服装中山装,始终没有得到广大汉人的认可。虽然说洋人把旗袍称为“CHINA DRESS”,但汉人们都明白旗袍不是汉人的传统服装,所以到现在为止汉人还是没有摆脱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窘境。
尽管传统的汉式服装在中国绝迹,却在东邻日本生根开花。日本在推古朝代,汉族服饰就逐步进入日本,奈良朝代向中国大量派遣“遣唐使”后,日本更是积极引进唐朝汉式服饰,日本民间也大举流行所谓“唐风”服装,日本今天的“和服”,就是在唐朝汉式服饰基础上形成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现在日本的“和服”倒更应该称为“汉式服装”,因为和服的历史比汉式服装晚得多,而且和服是汉式服装的仿制品或翻版,完全继承传统汉装宽衣大袖,不用衣扣的主要特征。女式和服采用宽大的腰带束住衣服,腰带要在背后打个结,打结的花样多种多样,有的看上去像个小包袱,以至于有人认为日本女人在和服后面背个小包。日本人对和服有特殊的钟爱,虽然一般日本人平时都穿西式洋服,但在节日庆典活动时,很多日本人还是要穿和服。如果有人看过1993年日本皇太子成婚时的身穿和服“御照”,就可以缅怀一下中国古代汉族王朝宽衣大袖官服的感觉。
但现在汉人已无法讨还自己发明创造的汉式服装的发明权,世界上已把和服看成是日本的民族服装,洋人也按照日文发音把“和服”成为“KIMONO”。真正汉人发明创造的宽衣大袖服装被称为“和服”,而和汉人没有直接血缘关系的旗袍倒被称为“CHINA DRESS”,这也是历史对汉人的捉弄吧。
不仅外国人不知道“和服”是“汉服”的翻版,一般日本人也不知道,以为和服是日本人独创的民族服装。有一次我和一个日本人谈起和服是仿照古代中国服装的式样,那位老兄把脑袋摇的象榔鼓一样说:“不对,不对,你们中国古代的服装用衣扣,CHINA BUTTON,还有衣领,和服不用衣扣,也没有衣领,和服和你们中国的古代服装完全是两回事”。一般日本人心目中的古代中国人形象都是长袍马褂、梳个长辫子的满清人打扮,不知道中国人这身打扮是是后来才出现的。
现在世界各国都以穿西装为主,日常生活中大家也都穿基于西式洋服的各种款式服装,但在节日庆典活动时,各民族的人都要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中国汉人即使在春节这样的纯粹汉人节日时,也找不出合适的民族服装,只好用穿新衣服的方式来滥竽充数。尽管汉人总是自豪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可是一个有5000年历史的民族却没有自己的民族服装,亦是让人难于置信。不过好在汉人的自慰精神旺强,很少有汉人为没有自己的民族服装而感到难过或羞愧:“没有就没有吧,有自己的民族服装又怎么样?”
如果有一天,世界各国的华人能够穿上真正的自己的民族服装——汉服,或曰华服,在自己的民族节日里、甚至在日常的闲居生活中。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想,真正的民族复兴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