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趣

闪亮的日子·小小的地球

Google Map.gif无数次徒劳的想在Google地图上找到本科念的大学:先定位到故宫,然后往西,努力在闹市中寻找一块操场,水泥森林里只有操场才是最容易发现的,不只一次的在地图上找到那片操场,可是附近的建筑物怎么看都不像印象中的学校。今天才恍然大悟,原来一直以来看到的是附近的一处体育场而非学校的操场。把地图放大到最大的倍数,努力的盯着屏幕,终于找到了它。标上了五个数码:① ② ③ ④ ⑤。这五个数码就是大学四年的轨迹。① 是唯一的教学楼兼食堂;②是唯一的学生公寓;③是唯一的澡堂;④ 是唯一的操场;⑤是唯一的图书馆 -- 就这些"而已"。每天的生活也很简单,刚入校,大家还有晨读的习惯,后来只有女生寝室还保留了这个传统,所以早上一校园女声朗诵,我们住二楼,又临着学校的"主"干道,加之没有阳台,每天早上不胜其扰。到了7点,开始做早操,冬天懒床,死活不愿意起来,总希望下雨,所以每天早上派一个室友起来张望天气,或是张望有没有出操。有时忘记了,超级辅导员就会来敲门,屏气装作屋子里没有人,辅导员在门口待兔。饥饿的兔子总要出门觅食,经常被守株的辅导员抓住,拉到校园"主"干道上去做早操。那时早操已经结束,我们爷们五六个却不得不当着早晨八点钟的太阳,在众目睽睽之下跟着超级辅导员做跳跃运动,有时还会耽误早上第一节课,一个班一共就18个人,少了我们6条汉子显得空荡荡的,老师询问人哪里去了,女生们幸灾乐祸的指指楼下的"主"干道,一干衣冠不整地男青年们正被超级辅导员监督着双脚跳跃,楼上好事的外交学系的女生还很助兴的喊着号子... ...

偶尔也去③做操,我们系的位置比较好,守着操场的大门,可以看着别的系的女生来来往往。总有外语系的女生,故意很青春,很靓丽,很颠簸的跑着来做操(这种颠簸很显身材),经过我们系女生鄙夷的、男生艳羡的目光之后很得意的跑到外语系的位置上站好。说是外语系,其实只有法语和日语两个语种,所以我们寝室私下讨论的话题之一是文化对人的改变。

做完操就到①吃饭,学校人不多,但是饭总不够吃,食堂的大师傅们看来深谙供求均衡确定价格之道。刚入校的时候还很土的用饭票,做小面值一分,最大面值5毛,而通常一个菜要4元左右,所以拿着5分的饭票去买一分早餐,颇有些抗战后用法币买火柴的感觉。每张饭票的背后都是涂鸦的好地方,那时无聊,总在饭票背后抄某一代《三国志》游戏的人物介绍还有武力值智力值什么的,想看看什么时候可以回流回来,但是回流的寥寥无几。

吃晚饭拎着饭盒直接上楼上课。上课倒是一件挺有趣的事情,听老师们讲些奇怪的见闻,好像读《镜花缘》一般。大一的一个老师教了一半就奉调到非洲的一个使馆去了,过年的时候寄了一张贺卡给她,没想到她的回卡居然还算作了外交邮件,由某位信使司的师兄师姐直接从非洲带了回来,信没有封口,也没有邮票,直接到了系里,由超级辅导员郑重地转交给我。还好以后有了电子贺卡。

中午继续到①抢着买饭,匆匆吃过,一些人回②睡午觉,大多数人直接到⑤自习。然后下午上课,再抢饭,抢饭之前的等待时期一般会和同学一起到①边上的乒乓球台边玩会儿球,后来还和一个同学参加了学校的乒乓球双打比赛,因为对手一再弃权我们好像还拿到了前三名。

吃过晚饭,可能会去到③去洗澡。一开始③是男女共用的,一三五男生洗,二四六女生洗,星期日澡堂休息。后来大家不满,才改为每天都可以洗。收拾停当,正当彩霞满天的黄昏,开始例行的练口语,男生女生组成的口语伙伴,因为男生比较少女生比较多,所以男生此时比较抢手,也多了一份自豪。开始是沿着校园"主"干道练,后来十分钟就一圈太没劲儿,再加之道路拥挤,就朝四面八方走着练。我最用不过走到动物园、阜城门桥西四一带,顺便到鲁迅纪念馆前的茶汤李吃茶汤作点心或是和口语伙伴在肮脏拥挤的小店里吃一碗卤煮火烧解馋。也有比较能练,可以一直练到海淀,练到通州去,也有练到北戴河的--俩儿人走着走着就想去北戴河了--不过比较少见。

练完口语回①上晚自习。10:40自习室关门,回 ②借水泡面看晚间新闻。大一的时候11:30熄灯准时上床,然后听老生的收音机里的背景音乐台。后来就习惯熬夜了,每天晚上到地下室的一间空屋挑灯夜读,凌晨间出来到走廊里打了半套太极拳,还吓倒了起夜的女生。走廊很窄,我正在那里白鹤凉翅,一个女生睡眼惺忪的开门出来,看到我就跑了。

后半夜从地下室的通气管到里爬出来,到我们的袖珍小操场③跑几圈,然后回去睡觉。原来小操场还有足球场的,小场地,5个人玩那种,一般守门员发球就可以射门。但是现在从卫星地图上看奢侈的足球场已经没有了。

一天就这么过去了,现在想想还挺怀念的,呵呵。


Free Tags: 
Blog分类: 

胖胖到访

胖胖到访 胖胖的主人又要去开会,于是胖胖又有机会来和蛋花团聚了。胖胖刚进门,蛋花就迎了上来,仔细看了看是故知,所以就毫不犹豫地扑上去去打胖胖。胖胖先是一愣,有些莫名其妙,仔细看时,认出了蛋花小贼,所以就懒得理蛋花了。蛋花一个猛扑,扑到胖胖跟前,但是发现胖胖无动于衷,丝毫没有畏惧的意思,所以蛋花就停止了威胁动作,有些失望的跟着胖胖到了客厅。胖胖跳上玻璃了茶几,蛋花马上尾随过来,蹲在茶几下面观望胖胖,不断作龇牙咧嘴装,无奈胖胖不为所动。胖胖假寐了一会儿,跳下茶几,伸了伸懒腰,顺便去审视了猫沙盘与蛋花的饭盒,然后大摇大摆的吃起了蛋花的猫粮。蛋花有些愤怒了,用低沉的呼呼声表示着抗议,可是胖胖仍然不予理睬,似乎觉得蛋花打搅了他就餐的雅兴,不耐烦地摇着尾巴。蛋花出离的愤怒了:到了我的地盘,不鞠躬不作揖,不打招呼就吃我的猫粮,甚至还对我作不耐烦装。于是蛋花又扑上去,直击胖胖的尾巴,结果却中了胖胖强有力的尾巴的一击。蛋花丝毫没有善罢甘休的意思,把自己的尾巴鼓的粗粗的,嘶叫着又冲了过去。这下子胖胖让开了,蛋花连忙凑到饭盒跟前,却发现猫粮已经见底。。。两只猫闹了一下午,现在都累了,于是消停了些。蛋花跑去卖乖,歪在MM旁边陪MM看新排的《神雕》,胖胖也酣然入睡,不过睡姿确实相当的"张狂":)

Technorati : , ,

Free Tags: 
Blog分类: 

翻译往事

拾起drupal的翻译,想起来一段翻译的往事。第一次大规模的做科技翻译是在大三的时候,给朗讯翻译了大概八九十万字的服务器和服务器端软件的说明书。当然不是我一个人翻译的,是我们的team翻译的,我和Jay是组织者,其实到头来我也没有翻译多少东西,只是和Jay一起拿了一笔组织翻译的酬劳,可能有几千块钱吧。Jay翻译了不少,大概后来有几万块钱吧。这件事情的起因其实挺有趣的。它的起因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会议。按照惯例,一旦在中国召开大的国际会议或是有什么重大事件(譬如克林顿访华),我们就放假参加会议服务,直到会议结束。幸好中国的国际会议不像纽约或是日内瓦那么多,不然的话我们都不用念书了:)

那次APEC的主会场在上海,但是几个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开,所以我们知道肯定会去服务。因为台湾,日本,美国等都是APEC的成员经济体(hoho,一定记的要用economy而不是state啊),所以我和Jay在一天晚上的卧谈会上就慷慨激昂了一下如何像曹沫劫持齐桓公一样劫持台湾和美国的部长,要求和平统一台湾,本来也想把日本算上的,可惜没人加入我们的敢死队,所以就作罢了。不过根据历史经验,威胁、劫持诸侯的人一般死不了,譬如蔺相如,毛遂之流,所以我们很放心。

呵呵,当然不要相信我们真的要去劫持部长,我们也就这么闲聊的"愤青"一下。但是服务的名单下来后,几乎全系的人都去了,就把我和Jay给撇下了。这个郁闷呐。因为参加大会服务基本上就是玩,可以住豪华的大饭店,还能去人民大会堂蹭国宴,会议结束时各国代表还有礼物送,从笔记本电脑到越南的土产咖啡,不一而足。不过这都是小事儿,主要是所以的同学都走了,只剩下俺哥俩儿在寝室里大眼瞪小眼,极其无聊。想打扑克,凑不齐人,单挑"街霸",也没个在旁边叫好的,很是没劲儿。于是我们俩儿开始反思为什么不让我们去。最后想到可能是我们俩儿个没去献血的缘故。其实我是献血积极分子,为了献血还去医院检查了眼睛,散了瞳(还顺带出了一次交通事故)。可是献血那天排队去晚了,我想加三儿,早点献完了赶紧去食堂抢午饭,结果被维持秩序的干部揪了出来,剥夺了我献血的资格。sigh,不管怎样,我们哥俩儿就郁闷在寝室了。

参加会议服务还给发一身行头,外交部的裁缝给量身定做的西服,蛮气派的,一时间寝室里衣冠楚楚,只有我和Jay两人蔫巴在窗户前天天看楼底下--得看好什么时候开饭。很多人都去服务了,所以原本就供应不足的食堂现在做的菜就更少了,一旦食堂冒起炊烟,就要赶着去排队打饭。回来以后,一边吃着茄子加米饭,一边听着回学校拿东西的同学描述他们吃的黑胡椒牛排,这个口水流的啊(其实那个时候我和Jay都没有吃过牛排,猜测一定很好吃,所以流口水,其实若干年后,等真正的吃了牛排,才觉得那真叫个难吃,远没有西直门的羊肉串香。)

除了吃饭,我们就闷得发慌。所以决定一起去旅游,暂时离开这个伤心的地方。但是估摸了一下,口袋里的银子只够我们去趟通州的,没奈何我们开始想办法赚钱。Jay找到了一份翻译的活儿,要去面试,在一个酒店的写字楼里。于是一天我骑着破驴带着Jay,顶着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按时到达了面试的地方。接待我们的是一个台湾大叔,人还不错,按要求我们先做了试译。俺哥俩儿当时实在是穷聊--既穷又无聊,于是拼出十分内力,很快做完了试稿。交给台湾大叔,他很满意,告诉我们大致有八九十万字的产品说明书需要翻译。朗讯到底是大公司,开出的价码很是丰厚,我们哥俩儿高高兴兴的接受了这份工作,并开始计算要招几个"小工"。回到学校后,和吃黑胡椒牛排的外交官们一说,大家一拍即合,扣除我和Jay的"工头"报酬,余下的按劳分配。于是黑胡椒牛排们晚上闲暇下来也和我们一起赤膊上阵,挥汗如雨的做起了科技翻译。

当时是夏初,很快就是暑假,APEC的会议也结束了,所以整个寝室的人都动员起来做翻译,盛况空前。一时间一个寝室6、7台电脑昼夜运转,飞速翻译着各种高精尖的网络产品。很多术语是没有广泛接受的汉译的,于是我们开始生造,约定俗成嘛,我们就是第一批约定者:)可惜中途我因为旁的事情离开,跟着央视一位PP的女节目主持人跑去采访各国大使,没有把这次翻译做完。呵呵,不过交稿的时候,看着满满几大光盘的文件,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Blog分类: 

我也来考证一下七侠镇的位置

<

p>

呵呵,作为《武林外传》的粉丝,有义务灌这一瓢纯净水。刚才看了两篇考证七侠镇位置的文章,一说在山西运城,一说在山西朔州山阴县。说运城,是因为七侠镇在关中而不在陕西,加之运城有龙门,所以就运城了;说山阴,主要是因为那里离恒山派的恒山比较近,旁边又有一座翠微山。呵呵,俺大喊一声,两说皆谬。首先,关中仅指八百里秦川,运城乃属关东(山东)河东,与关中无关;其次,莫小贝与莫大有不尽的渊源,而莫大是衡山派而非恒山派的掌门,所以不必牵强恒山。所以说以上二说皆不可信。

那么七侠镇究竟在哪里呢?当然要从地名入手,但是翠微山、西凉河这些地名皆不可靠,为什么?因为山水的名字当地往往有俗称,并非使用官名,譬如我家后面那个土坡,我们都叫它南山,可是土坡另一边的人却称之为北山,而官名似乎叫做周山。所以这些小地名先放下不表,单找大地名,因此老邢当差的十八里铺也先放下,让我们想想七侠镇旁边的大地名,对,一定要是一个大地名,那就是----广阳府,bingo!这广阳府在哪里?熟悉军事历史的你肯定会说这广阳还是在山西,八路军115师和129师在那里打过广阳伏击战... ...很遗憾,错了,那个广阳,只是个小镇子,哪能称得上一个"府"字?这真正的广阳府当然是个大地方,这个地方秦已有之,乃是四十个秦郡之一,西汉有广阳国,东汉时先并入上谷郡,后又辟为为广阳郡,那这个地方在哪里呢?其实就在---北京。广阳郡的治所在北京,当然范围要比北京大,而北京的房山县汉时称为广阳县,考虑到明朝的都城在北京,广阳府应该就是房山县,而七侠镇也应该就在北京西郊一带,这时候看官肯定要恍然大悟了,原来这翠微山就是北京西山八大处的翠微山啊,不只如此,魏公村,白石桥也都解决了。不过看官可能还有最后一个疑问,这关中怎么讲?呵呵,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到了明代万历年间,还提那函谷关作甚,这关中的关指的乃是山海关。

至此真相大白:七侠镇就是北京西郊的一个小镇子,可能离房山有些近吧:)

Technorati : ,

Blog分类: 

为什么写blog?

呵呵,昨天读新闻,在CNET上看到一个blogger在辞去所有工作专业的写了一年blog后,放弃了这种尝试,因为他最初的打算是利用写blog的收入来维系生计,其收入主要来源于有偿订阅和读者的捐赠,但是现在看来这样的收入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他停止了作为专业blogger这份营生。觉得他实在是有些太功利,以至于本末倒置了。依我看来,就像我在blog古今谈里戏谑的blog历史一样,blog其实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笔记的延续。

中国古代的笔记,其实就是随笔记录的短篇文章,形式非常随便,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格式,诸如见闻杂录,考订辩证之类的东西,都可以归入。明人胡应麟曾经对笔记有一个大致的分类(其实他是划分小说的,但实际上是笔记):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订和箴规等六类,基本上也与现在blog所写的内容暗合。或者,用更大的分类,笔记与blog都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鬼神仙怪,笔记中的譬如张华的《博物志》,干宝的《搜神记》,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洪迈的《夷坚志》以及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而blog中的,当以芙蓉姐姐的《冰火可儿》为最,其次的,如天涯上的鬼故事高手的blog;第二类是历史掌故,主要记录的是掌故遗事,民情风俗,人物逸闻和山川景物等,这类在古代的笔记中有很多例子,譬如赵璘的《因话录》,司马光的《涑水记闻》,欧阳修的《归田录》,而blog中,譬如谈论IT典故的keso的《对牛乱弹琴》,或是关于旅游的fufu的《网际旅游》;第三类是考据辩证类笔记,也包括读书随笔,笔记中如沈括的《梦溪笔谈》,洪迈的《容斋随笔》,顾炎武的《日知录》等等,blog中,如桑椹的《桑林志》,以及《奇迹笔记》等。我的《kzeng寱语》基本上是后两类吧。

既然blog与笔记类似,那自然也该有笔记的特点。就像前面说的,笔记不过是随笔记录,强调一个“随”字,也就是说是茶余饭后自娱娱人的一种消遣,并非正经的职业,就像古人没有以写笔记为生的,写blog自然也不是一种养家糊口的手段,不过是一时的闲思遐想罢了,譬如读了一段历史,忍不住有些感慨,提笔写下,日后翻起,别是一种情趣,别人读到了,也可以参与评论,一同激昂文字。从这点上讲,blog对于笔记是一个大进步,blog即时发布,可以广泛参与,而笔记则不行,譬如今日读到了《日知录》上的某条,觉得顾炎武老人家说的不在理,想去拍一砖头,可惜顾老夫子早已作古,无缘一叙了。

所以简而言之,blog不过是分享自己的笔记。在古时,只有官宦人家才印得起书,将笔记流传下来;而今日,blog提供了一种简单的发布参与机制,任何人想灌两瓢水,只需弹指之间:)

Free Tags: 
Blog分类: 

自己做书

自己做的书

是自己做书,不是写书。现在买书非常不方便,虽然网上有些不错的资源,可以down到掌上电脑上看也很方便,但是这些资源毕竟还是非常有限的。于是就订阅了超星,但是读书的乐趣之一就是可以舒服的歪着看书(sigh,现在戴眼镜的原因),虽然笔记本电脑也很轻巧,但是散热实在受不了,也不方便,所以就想到了自己做书,其实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现把超星的书打成PDF格式,然后再打印下来。反正现在打印耗材也很便宜,staple经常会送免费的打印纸;网上有可以买到DIY的打印机墨水瓶,打完以后,拿两个长尾夹夹起来,然后把夹子上的铁丝去下来,就成了一本装订好了的书,可以方便的猫在某个角落,一边听下雪,一边看书了:)

Free Tags: 
Blog分类: 

blog 古今谈

游戏文字,切莫当真

blog者,今人多以为舶来品,西人谓之web log是也。此说谬矣。blog乃我中华固有之物,古时之“笔录”是也,后传于西方,遂音译为 bilu。然西人云bi者,音近于“白”,为求精准,故改为b·lu,类若BBQ。且西人亦不喜以元音置于词尾,遂转书为b·log,讹为blog。

笔录者,随笔记录是也,又有笔记、散记﹑随笔﹑琐记、笔谈﹑杂识﹑日记﹑劄记等异名。笔录源于先秦,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汉书·艺文志》称之为“小说”,此亦误也。后于魏晋之时,笔录日盛,流传至今者如晋张华之《博物志》、干宝之《搜神记》及南朝刘义庆之《世说新语》。其内容多志怪轶事。至于唐代,演志怪为传奇,变轶事为杂录,譬如《酉阳杂俎》是也。宋人笔录,多史实,少传奇,如司马光之《涑水记闻》、王明清之《挥尘录》等皆为一时传诵。又有重考据证实之笔录,如沈括之《梦溪笔谈》、洪迈之《容斋随笔》、王应麟之《困学纪闻》等俱为精品。有明一代,笔录传世甚少,盖因清帝修编《四库全书》,销毁殆尽。清人之笔录,可谓集历代之大成,顾炎武撰《日知录》、钱大昕撰《十驾斋养心录》,又为其中翘楚。清末西夷侵陵,我中土之笔录遂衰,后播于西方,于近年复兴,是为blog也。

Free Tags: 
Blog分类: 

蛋花小贼 (video)

蛋花养成了一个新的毛病,渴了直接就在茶杯里喝水,怎么教育都不行。也许她越来越把自己当作这个家里的成员了,事事都要和我们一样。有客人来,她急忙跑去门口迎客,因为前门与后门的距离比较近,听到敲门声一时分辨不清楚客人在前门还是后门,所以只好看蛋花跑到哪个门口守着来判断客人在哪里;同时,蛋花还学会了熟练的开门,不管是卧室的门还是放杂物的柜子的门,蛋花都能驾轻就熟的打开,特别是开卧室的门她太小了,力道不够,但是她居然天才的发现了站立起来用自己的体重把门推开的诀窍,实在是太可怕了,半夜三更的,突然一个毛绒绒的东西拱过来-_-

因为蛋花每次在茶杯里喝水都会挨骂,所以就聪明了许多,专门挑四下无人的时候,才蹑手蹑脚的跑去偷水喝,不过恰巧被我撞倒了,见下面的video :)

AttachmentSize
File nini.wmv1.79 MB
Free Tags: 
Blog分类: 

Blog与日记

整理了最近五年的日记,之所以需要整理,有诸多原因,首先是年底,凡事都要有个总结;其次是因为这五年来的日记大多是用一个电子日记本软件Ediary写的,而Ediary在两三年前更新比较频繁,就的日记格式与新的日记格式不兼容,需要转化,有时因为懒,就把旧的日记扔在那里,直接再创建新的日记簿,也有的时候,忘记了旧的日记簿的密码,一时间想不起来,所以只好丢在一旁,创立新的日记文件。这阵子脑袋突然灵光,以前忘掉的日记密码居然都记起来了,所以赶紧把五年来的日记导入同一个日记本,以防丢失。但是,就像西天取回来的经书不能齐全一样,还是丢掉了半年的日记,挺重要的半年。

其实日记密码的主要部分都是我第一辆26型飞鸽自行车的钢印号,那是我的第一辆自行车,当时拥有它的心情堪比此时有了一辆宝马--可惜现在还没有宝马,所以体会不到那种愉悦的心情,其实即便是有,也未必会有那时那么高兴。可惜的是,才两天,就因为在路上骑车打瞌睡,飞速的撞在了一辆运白菜的三轮车上,人也如炮弹一般飞射了出去,当时疼啊 --心疼自行车。新自行车就成了破自行车,被老爸拿到工厂里敲打焊接了一番,于是我的自行车浴火重生,但是仍然是一辆破自行车,轮子不是很圆,骑起来像骑马一样,忽高忽低的,又骑了6年,高中毕业,自行车退休,整日被安放在储藏室里稳享天年,后来就被表弟拿去,终不知所终了。为了表示纪念,日记本的密码就用了自行车的钢印号,我比较“寿头”(据说是苏州话“傻”)的意思,总是记不清楚数字,不过这个记得比较清楚。

电子日记本里的第一篇日记是2001年1月的,可是印象中的第一篇日记应该是1988年写下的,当时刚上小学,认不得几个字,老师要求大家写日记,权当是一项家庭作业。我的第一篇日记应该写于88年汉城奥运会开幕式那天。那天老师上午提前放学,让我们回家看开幕式,同时让我们以此为题写一篇日记,记得这篇日记里只写了提前放学的愉悦,而没有过多的提汉城奥运会,以当时的理解能力估计看不懂奥运会,记得住“奥运会”三个字还费了不少的力气。后来小学的老师也就没怎么要求日记了,不过我还是一直的写。

到了初中,老师又要求写日记了,每篇日记他都要亲自批改,比较好的日记要誊写出来,贴在教师后面的黑板上,现在看来,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Blog系统--基于纸笔黑板的blog系统。它可以Trackback,譬如第一天一个同学说他扶老奶奶过马路了,第二天另一个同学援引前一个同学的日记说他自己在帮助大叔打扫卫生的时候目睹了前一个同学扶老奶奶过马路,并使得他自己更加热爱扫地(有第三个同学;它也可以自由评论,譬如班里面两个同学吵了一次架,两人分别在日记里自我批评,当然更重要的是批评;它可以加Tag,不过比较简单,只有好与坏两个分类,正面的榜样居多,也贴一些老师认为思想境界不高的,列作反面教材,譬如我记录的一次机智的逃票经历...

后来又想写些有实际意义的东西,但是又恐怕被老师看去,就发明了“日记笔法”,总之老师认为我是在胡言乱语,而我自己自得其乐,结果就养成了写日记时的一个习惯,以至于现在MM从我这里拷问来了日记的密码,也看不懂我写的日记。偶尔也这样写过blog,譬如关于汉王还有坚白的,奇怪的是很多事情过了五六年,我居然还能记得当时的隐笔是在写什么,所以自己读,自己开心,这也是“胡言乱语”的来历。

Free Tags: 
Blog分类: 

HP hx2755 升级到Windows Mobile 5.0 成功! (附详细步骤)

因为最近Dell寄出了给Axim 50/50v 升级用的 Windows Mobile 5.0 的光盘,所以常去的几个论坛上又掀起了一阵子WM5风暴,我也有些心痒,因为用的是HP的hx2755,所以兴高采烈的跑到HP的网站,看看有没有免费的午餐可吃,可惜HP过于吝啬,升级到WM5.0还需要另交39刀的银子,只好败兴而回。但是在PDAFANS看到有人升级hx2750成功的,心里又开始痒痒,可是又看到回帖说hx2755升级后出现了一些问题,原来的指纹识别不能正常运行,所以又有些顾忌,但是还是按捺不住好奇,最终毅然决然地决定试一下。

虽然HP很吝啬,但是它有一个好处,原先的譬如WM2003 SE的rom都在网上可以下载,并且提供多语言,也就是说可以很容易的把英文机刷成中文机而不需要去使用外挂中文系统。同时这个也是一个保障,一旦升级失败或是出现问题,还可以很容易的恢复原来版本的WM2003 SE。升级以前记得先备份重要文件。另外记得安装最新版本的ActiveSyn(ver. 4.0)。

我首先用了PDAFANS那篇帖子的楼主提供的HP针对hx2000系列的升级程序,下载解压运行,报错,说是SKU号码不对,升级失败,只好退出升级程序,再次运行升级程序,这下可以了,所以也没有多想出错的原因,继续安装了,其实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问题,稍后再说。安装的过程很快,不到十分钟,然后重启,稍微有些慢,等待过后便可以进入系统,一切都没有问题, 但是在测试指纹识别的时候果然发现了指纹无法识别的问题,然后利用HP的 Asset Viewer,查看了机器的信息,WM已经变为5.0,安装的是HP的1.00.00 L版,再查看rom的时候发现问题,rom只有64M,而hx2755应该是是128 rom的,所以疑心这个升级程序其实是给低端的hx2100和hx2400使用的,因为这两款机型的rom是64M,到网上google了一下,只有一个搜索结果,使用拉丁字母,但是绝对不是欧洲语言的一种,有点沮丧,不过最关键的几个词还是看懂了(呵呵,就是 for hx 2700),按照它提供的链接,找到了真正针对hx2700系列的升级程序,同时也确认了前一个是hx2100/2400的rom,再次安装,一切正常。128M ram + 128M rom显示完全正常,更重要的是指纹识别系统也运行正常,所有HP的自带的软件也运行正常。

于是可是彻底享受WM5.0带来的惊喜了,比较喜欢hx2755的一点就是rom与ram都足够的大,所以运行WM5.0速度很快,以前看到一篇文章说WM5.0把操作系统装入了rom已达到断电不丢失数据的目的,所以担心它在运行时会变慢,但是现在看来,没有什么问题。WM5.0的感觉总体还是非常不错的,如果还在犹豫,建议还是升级一下吧:)

Blog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