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

白起和粮食

接着希特勒和粮食,继续写白起与粮食,解释一下白起为什么要杀赵降卒。首先,我们知道,战国后期主要是征兵制,虽然也有少数招募来的职业军人,军队的大部分还是由普通的平民组成,也就说40万赵卒中绝大部分是象秦国从河内征召来士兵一样,不过是平时务农的老百姓(或是城市平民),是生产者,只有在战时才应征入伍。其次,我们知道,战国时各国非常重视本国的人口数目,譬如《孟子》中梁惠王的一段话:"寡人之於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於河东,移其粟於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虽孟子认为这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区别,但是至少表明当时君主非常在意自己人口的多寡,因为在战国时代,无论战争与生产,人口都是国家之本;再次,战国时期从平民到知识分子对于自己的国家的认同感都不是特别强,所以才有不少人在别国仕官为别国出谋划策甚至还征伐自己乡国的。在秦国,虽然闹过一出《逐客令》,但是不久就因为李斯的上书而收回这道命令。而秦国大部分的谋臣武将也都是来自于其他的国家,也就说不仅战国时人们对自己的国家不是非常的有感情(根本没有现在的民族主义或是爱国主义),而且诸侯国(特别是秦国)也乐意使用外来的人才。秦末六国贵族反叛,其实很大程度上也不是对故国的怀念而不过是想恢复被强秦剥夺的特权生活罢了,所以祖上五世相韩的张良后来也没有对韩王从一而终。

我们把以上三点联系起来:40万的赵卒大多是普通的农民,各国都希望扩充自己的人口,战国时普通的人对自己的国家并没有太强的认同。所以这40万人对于秦国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断没有杀掉的道理,秦国本身又有着严密的户籍与什伍制度,可以有效的吸纳这40万的劳动力。另外看一下战国的历史,很少大有规模杀俘虏的,譬如郑安平带领二万秦军降赵,这两万秦人就被赵国吸纳了,郑安平也得到了封君(当然这下害惨了范睢)。此事发生在长平之战之后,赵人并没有因为长平之恨而杀掉这两万秦降卒泄愤。或者有人说秦人因为军功的缘故而嗜杀,但是获得军功的是在战场上杀敌,坑杀俘虏是无军功而言的。再或者有人说,范睢入秦,给秦王献的计策除了"远交近攻"以外就是"毋独攻其地而攻其人"并批评过去魏冉"十攻魏而不得伤",是因为只攻地不攻人。但是赵卒已降,攻人的目的已经达到,秦国吸收这些俘虏不仅可以削弱赵国也可以增强秦国自身的实力。更何况优待战俘可以更好的瓦解敌人的反抗,虐杀战俘只会导致拼死抵抗呢? (乐毅与田单的例子) 。那么白起究竟为什么要杀死这四十万的赵卒呢? ------ 因为粮食。

长平之战的开始,由于廉颇的筑垒固守,秦、赵在长平僵持了三年。这三年完全是消耗战。几十万的军队在前线,不仅无法生产粮食还是粮食的巨大消耗者。以当时的生产力,这三年时间几乎把秦国与赵国都榨干了。两国都开始大面积缺粮,闹起饥荒来。"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赵国粮食耗尽,想向其他国家借粮,但是又没有借到。而秦国也是"国虚民饥",国内粮食匮乏。而这种僵持导致了一个典型的commitment problem,没有一方敢单方面撤军的,这就好比两个武林高手比内力,如果一方停止发力,另一方就会铺天盖地的压过来,所以双方不得不死扛。既然无法后退,这个时候两国的国君事实上都在焦急地希望能够打破这个僵局。于是秦使用了反间计,调回了廉颇,而赵王之所以使用赵括也是希望能够尽快地主动出击,大败秦人,结束这场昂贵的消耗战,因为实在不能再撑了,那时的天下除了秦赵,还有其他五国在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来捡便宜(也是因此秦赵又不得不发动外交攻势,稳住其他几国)。终于,战争结束了,秦人手里有了40万的赵卒,但是此时的秦国已经无法吸收安置这么多的赵人了,因为没有粮食。

经过三年多的僵持,秦国本身也已经异常疲敝,养活本国国民、供给本国的军队都成了问题,更别说有额外的粮食来安置这四十万赵卒了。虽然这四十万的赵卒在将来可能会给秦国带来巨大的产力,但是在眼前如何养活这四十万的人口是一个很大问题。由于眼前的问题解决不了,对于秦人来说,这四十万的人口是没有将来的(呵呵,heavily discount future)。不仅如此,按照白起的作战计划,打算一鼓作气灭掉赵国,所以即便是能挤出一点粮食,也不会用来供给这四十万降,而是要补充他正在作战的军队的需要。长平之后,秦军兵分两路,一路北上攻略太原等地,一路东进,直逼邯郸,与此同时白起也不断的向国内催粮。两年后,当白起获罪的时候,秦王还旧事重提:"前年国虚民饥,君不量百姓之力,求益军粮以灭赵。"足可见当时秦国的饥馑。也正是没有足够的粮食来安置利用降服的人口,白起才坑杀了这40万赵卒。

Blog分类: 

希特勒与粮食:Some Evidence

继续把这个话题挖到底:)昨天关于希特勒、白起和粮食很大程度上是猜测(呵呵,hypothesis?),今天补充一些证明。先说希特勒和粮食,白起与粮食下次再说。一些证明琐碎的出现在昨天讨论的回复中,并湮没于兔子肠子的长短与纤维素种蘑菇的设想里,所以这里比较清楚的整理一下。

首先关于大屠杀(包括犹太人与苏联战俘)和粮食关系的一个佐证是至少在1940年夏天,德国还没有杀死欧洲占领区内的犹太人的计划,也就是说按照德国人的计划,犹太人并非是必须要被清洗掉的。在那个时候,德国人处置犹太人的大致计划是"马达加斯加计划"(The Madagascar Plan)。1940年的夏天这个计划被认真地讨论,并初步打算执行。按照这个计划,欧洲几百万的犹太人将被运送到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在那里建立犹太人的"家园"以彻底解决犹太人的问题。因为马达加斯加岛当时是法国的殖民地,所以在对法战争即将胜利的40年夏天,这个计划变得比较可行了。德国人甚至为此做了非常具体的物流配送计划。按照德国人的设想,在法国投降不久以后很快就可以结束对英的战争(不管是英国投降还是英德缔结停战条约)。这样德国可以从法国手里得到马达加斯加岛,并利用德国、法国与英国的海运力量在四年内将几百万犹太人运抵马达加斯加,同时必要的费用可以部分来自于世界各地犹太人的筹款以及对欧洲犹太人财产的没收。1940年7月份,因为德国人认为即将执行这个计划,所以停止了正在建设中的几处欧洲的犹太人聚集区。但是出乎德国人的意料的是,对英战争并没有迅速的结束,这导致整个马达加斯加计划的搁浅。原因很简单,如果对英战争继续,那么海运将无法保证,也无法利用英国的海运力量。于是大约在40年年底这个计划被废止,犹太人继续被强制驱入聚集区。但是有一点是很明确的,此时还没有大规模屠杀犹太人的计划。对犹太人的屠杀是从41年夏天以后开始的,那么这中间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导致纳粹干下如此丧尽天良的勾当呢?---- 是食物的短缺。

1940年12月14日,德国食品与农业部长 Herbert Backe向第三帝国的领导提交了一份关于欧洲粮食状况的报告[1],这份报告让第三帝国的领导人大为震惊:这是欧战开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粮食歉收,并将造成严重的食物短缺。对此,Becke的建议是在全德国施行食物配给制并从欧洲占领区那里大规模没收粮食以供给德国国民的需要。Becke进一步指出要解决德国长期的食物短缺问题必须进攻苏联,没收苏联所有的食品以及牲畜。他同时还指出,即便俄国所有的食品与农业资源都为德国所用,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必须要通过饥饿与清洗杀掉几百万的俄国人才行[2]。希姆莱与海德里希仔细研究了这篇报告。这篇报告也直接导致了希姆莱几个星期后在对党卫队高级官员的特别指示中指出在东线的战争中将要杀掉大约三千万左右的俄国人[3] 。也正是这个粮食的问题,日后成为纳粹对犹太人以及苏联战俘大屠杀的重要原因之一。

[1]Charles Sydor 转引自Aly & Heim 的 Vordenker pp 368-70; 见Charles Sydnor的Exective Instinct,The Holocaust and History的第12章。p173
[2]Aly & Heim, Vordenker, pp 368-370;以及Backe在纽伦堡审判中的供词,见TMWC, Blue Series, vol. 36 pp 135-37|
[3]Breitman, Architect of Genocide, p 147

Blog分类: 

希特勒、白起与粮食

在读关于革命与社会变化的一些书,看到一个有趣的关于一战时革命爆发的解释: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意识形态,而是粮食。爆发革命的俄国、德国与奥匈帝国因为战争的缘故无法为其国民提供足够的粮食供给从而导致国民革命。一战中的法国与英国因为有海运,虽然也处境艰难但尚可保证战争时期粮食的供应。与英法相比,奥匈帝国的出海口在地中海,被英国封锁无法获得外部的给养,俄国的海运能力比较差,德国又无法从根本上挑战英国的海洋霸权,所以这三个国家的国民在一战中受到的苦难是最大的。持这个观点的作者还进一步比较当时几个国家在战时平均每个国民日热量的摄入量,其中奥匈帝国是最少的,所以也是被一战削弱的最厉害的一个国家(德国与俄国大致还保持了大部分的领土,奥匈帝国彻底的跨掉了)。

其实仔细想想,一个简单的粮食问题也可以很好的解释大战中的杀害战俘及平民问题。譬如希特勒,在1941年冬季以前,他只是把犹太人驱赶入一些强制的聚居区,并没有开始大规模的杀害犹太人,但是1941年中开始进攻苏联以后,一方面德国治下的犹太人数量增多,一方面德国的粮食供给开始有些缺乏,所以希特勒开始惨无人道的杀戮行为,其实除了犹太人,希特勒还杀害了大约3百万的苏联战俘,也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粮食养活他们。虽然一些犹太人或是苏联战俘可以用来做苦工(事实上有一部分人确实被送去做苦工而不是进毒气室从而存活了下来),但是labor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特别是在在labor abundant的情况下,即便是做苦工也存在劳动力过剩的问题,所以德国人才对赤手空拳的人们下了毒手。同样的,其实白起坑杀赵卒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类似的原因,史书上给出的坑杀解释是"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但是事实上长平一战,秦国基本上也是孤注一掷了,根本不可能有更多的粮食来供给40万赵卒,而在当时的技术条件(特别是冷兵器)下,又无法有效的利用战俘做苦工(无法有效监管,因为当时的武器的杀伤力与劳动工具的杀伤力相去不远,所以古人可以斩木为兵),为了节省粮食白起便痛下杀手了。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古代的兵书中一再强调粮食的重要性,几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都是先断了粮食,而唐最后征服高丽,也是因为粮食。呵呵,就连最新的《三国志11》,粮食也被提高到了一个空前重要的地位,军队或是城市断了粮很快士兵就逃散了,所以即便是你聚集了几十万的大军,也不敢轻易出兵,必须苦苦的等待后方各城先把粮食给你送来:)

update: 点击这里观看这篇blog在BBS上的讨论,胜过文章本身啊!:)

Blog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