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

清代的避讳

呵呵,看到一个朋友问起:

提问:嘉庆帝这个“颙”字是因为:
1、本来乾隆的儿子都是“颙”字辈,嘉庆即位后把兄弟们的名字改为“永”?
2、嘉庆即位后怕大家避讳麻烦,自己改了个比较生僻的字?
3、“颙”和“永”根本就是异体字,一回事?

问这个是因为看刘心武说红楼梦里北静王水溶这个“水”字和乾隆儿子排行的“永”字有
关,看了我第一反应就是乾隆年间皇子们是“永”字排行吗?。。

简单作答,顺便说说清朝的避讳。

1 乾隆皇帝的儿子都是“永”字辈的,嘉庆帝即位后,因为“永”字是个常用字,避讳不方便,才把“永”字改为“颙”字,这样的先例很多,譬如故剑情深的汉宣帝,原名病己,即位后即改为刘询;

2 这个应该是乾隆皇帝给该改的

3 颙和永不是异体字,两个意思不同

清朝比较有趣的地方在于前三个皇帝的名字(努尔哈赤,皇太极,和福临)并不避讳,努尔哈赤的名字可能因为音译的痕迹过重,本不是汉字,谈不上避讳;但是福临确实是一个地道的汉名,当时人们之所以不避“福”字是因为顺治帝的一道圣谕:“不可为联一人,致使天下之人无福”,后世不少文人评价这是清初收买人心之举,不管怎样,有清一代,“福”字还是可以照用的。不过在书写皇帝的实录时,皇帝的名字还是需要避一避的,据说是贴黄,把名字贴起来。

从康熙起,避讳严格起来(同时文字狱也开始盛行),翻看一部《康熙字典》,“玄”字与“烨”都缺最后一笔,而在平时使用中“玄”字要改为“元”字,“烨”字要改为“煜”字,于是《千字文》里的“天地玄黄”就成了“天地元黄”,玄色也成了元色。雍正帝做得更过,把他兄弟的名字中的胤字一律改为“允”字,而在不得不书写“胤”字的时候,也用缺笔来表示避讳。乾隆的弘字避讳的时候缺笔,但是“歷” 字在书写中却都要改为“暦”,是一异体字。

从嘉庆帝改名后,清皇室的名字开始使用非常冷僻的文字,呵呵,这倒是给后来拍清宫戏的导演们添了不少麻烦,譬如宣统帝他老爸摄政王到底“载澧”还是“载灃”,不少编剧导演都没整明白,一会儿li,一会feng的混叫,载沣(简化后)的老哥光绪帝载湉虽然不知道自己要做皇帝但是还是起了个极酷的名字“湉”,但是后来却被章太炎揪着大骂为“小丑”。还有一则更有趣的传说,光绪帝的老哥载漪因是他老爸很“不谨”再给道光皇帝“持服”时生下来的,所以名字中必须要有一个“犬”,以示不孝,但又不能起一个恶名,同时考虑到这一辈人的名字还必须有“三点水”旁(譬如载沣,载湉),所以就找到了这个“漪”字,有水,有犬,意思还很好,呵呵,看来要感谢汉字的博大了:)

Blog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