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墓

曹操墓·翡翠珠?

F201006121528051987086812[1]

去年曹操墓发掘的时候,曾经聊过两句。后来看新闻,说曹操墓入选 09 年考古十代发现,似已成盖棺定论,所以也没再关注这件事情,刚才在人民网看新闻,发现一则关于曹操墓出土翡翠珠的报道,觉得有些问题。

关心古董玉器的人都知道,现在意义上的翡翠(aka,硬玉)在中国流行是十八世纪后期的事情,原因有二:其一是因为宝石级的硬玉只有缅甸才有,史书上记载缅甸向中央政府第一次进贡翡翠(硬玉)是在1784年(四次中缅战争结束之后,缅甸根据中缅和约入贡),这也是李约瑟认为18世纪前中国并不知道硬玉的证据,虽然在此之前翡翠可能已经输入中国,譬如徐霞客游记里提到的滇西的翠生石,但是只限于云南一带,并未在全国流行,并且时间的上限也不可能推至三国时期;其二是硬玉硬度大,容易断裂,非常难加工打磨,所以只在近代工艺技术比较发达以后翡翠工艺才有所发展,因此传世翡翠精品很少。

中国古籍中虽自先秦就不断提及作为装饰使用的“翡翠”,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在宋代以前——这指的都是翠鸟的羽毛而非一种玉石,差不多从宋代起,翡翠开始用来借指玉石,但是也只是像翠鸟一样绿色的软玉(也就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玉石),因为那时硬玉并未大量输入中国,真正翡翠专指缅甸产硬玉,是清乾隆以后的事情了。

再看曹操墓里提到的这枚“翡翠珠”,专家说是无色的玻璃种翡翠,因为它不是绿色的,所以按专家的意思它肯定是现代意义上的硬玉翡翠了,那么问题就来了,曹操墓里从哪里来的打磨得如此光洁的硬玉翡翠?并且魏晋墓葬里什么时候有过出土硬玉翡翠的先例?难道真的有人穿越了 ……:)

Blog分类: 

说说曹操墓

凑热闹说说最近新闻上提到的曹操墓。先澄清几个误解。首先,曹操没有疑冢,他的陵墓在他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是很明确的,并且他的陵墓曾经有地面建筑。虽然《三国志》上提到曹操的《终令》:“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 但是根据《晋书·礼志》:“魏武葬高陵,有司依汉立陵上祭殿。”也就是说曹操下葬之后,陵墓上仍然像汉代帝陵一样,修建了园邑寝殿。直到黄初三年,魏文帝曹丕才又改变决定,毁掉了曹操陵墓上的建筑,他的诏书里说:

“先帝躬履节俭,遗诏省约。子以述父为孝,臣以系事为忠。古不墓祭,皆设于庙。高陵上殿皆毁坏,车马还厩,衣服藏府,以从先帝俭德之志。”(《晋书·礼志》)

虽然建筑毁掉了,但是陵园应该还存在,曹操并没有留下诏书让人隐藏自己的陵园,相反的,按照《文选》转引的《邺都故事》:

“魏武帝遗命诸子曰:‘吾死之后,葬於邺中西岗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馀香可分诸夫人,不命祭吾。妾与伎人,皆著铜雀台,台上施六尺床,下繐帐,朝晡上酒脯粻糒之属。每月朝十五,辄向帐前作伎。汝等时登台,望吾西陵墓田’”

曹操的陵园墓田在铜雀台上是可以看到的,也是因为这段故事,后人才有不少吟咏西陵(魏武帝高陵的别称)的诗句,譬如小谢的《铜雀台》。(不过估计会让曹操郁闷的是,后来苏小小的墓也被称为西陵,并且因为李贺,罗隐等人的诗,名气甚至大过了曹操的西陵。)

所以魏晋间,曹操的陵墓没有什么秘密可言,虽然陵墓上的建筑被魏文帝毁掉了,但是大致方位不会错,应该是在邺城以西。也是因此,新闻中提到多次的后赵大仆卿驸马都尉勃海赵安县鲁潜的墓志中才会明确提及魏武帝陵寝的位置,所以魏武帝陵墓大致的方位一直都是确定的,只是后来陵园荒芜,具体的位置才变得不为人知。

但是此处发现真的就是曹操墓么?

(以下是不负责任的猜测)

至少俺觉得有几处疑问。首先,这处陵墓的规模并不是很大,墓室的大小按照新闻上给出的数据和俺爹他们厂里施工挖出来的“曹魏正始八年墓”的规格相差不大(比如陵墓的长度都是三十多米,远远小于东汉的帝陵),正始八年墓肯定只是王公贵族级别的陵墓,难道魏武帝陵只和正始八年墓是一个级别?特别是他死后,陵墓的建筑并没有遵循他的遗愿,而是按照汉制修筑了园邑寝殿,很难想象地面的园寝只对应这样一座不甚宏大的地宫。并且魏武帝死时,东汉厚葬的风俗应该还很流行(汉天子即位,天下三分之一的贡赋充山陵),甚至到了魏文帝临死的时候,仍然担心子孙违背自己的遗愿厚葬自己而发毒誓:

“若违今诏,妄有所变改造施,吾为戮尸地下,戮而重戮,死而重死。臣子为蔑死君父,不忠不孝,使死者有知,将不福汝。”

魏文帝在黄初三年才毁魏武帝的寝殿,可见魏武帝下葬之时,丧葬的礼仪恐怕他无法太多的干预,估计他也是因为担心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所以才说上面那段狠话。由此看来,新闻中所说的曹操墓在规制方面可能略显小了一些。

除此以外,高陵应该是卞太后和魏武帝的合葬陵,为何陵中出土的尸骨是一男二女?曹操对于诸夫人以及妾与伎人,并没有殉葬的遗诏(按照上文的记录,曹操对于诸夫人以及妾伎的安排还是很浪漫的)。

另外,曹操在《终令》中提及:

“周礼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汉制亦谓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其广为兆域,使足相容。”

也就是说曹操是希望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死了之后陪陵,所以以现在有限的出土文字,也不能完全排除这是一座后来陪附的有功的大臣或者武将贵族的陵墓。刀和戟不过是曹操赏赐给墓主的 —— 当然这也只是证据不足的猜测。

Blog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