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s

旗旗号开始远行

哦,这次其实不开旗旗号去。旗旗号该换油了,因为考试一直没有来得及换,并且关山遥远,万一路上旗旗号坏了可就麻烦了。上次在DC,突然旗旗号的“Serve Engine Soon”的灯就亮了,吓得我们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一路上小心翼翼的把旗旗号开回来,生怕把我们搁浅在宾州的土山上或是俄州的荒原里,到了家问了人才知道原来是小毛病。呵呵,这次还是到了地方再租个破船吧。旗旗号的使命是帮助我们每周出海打鱼,是艘“菜船”:)

上次橡皮鸭子被老鹰叼走后,大家一致认为会飞还是比较厉害。呵呵,到了再写游记吧。

Blog分类: 

央视的《中国史话》

昨天在BBS上看到有人提到央视的《中国史话》,想起来前阵子这个系列还在播放的时候还曾经贴过这个系列的简介,于是到央视网站上看了一下,现在38集已经全部拍完了。一直都觉得央视的一些历史纪录片拍得很不错,虽然有人说不如美国的Dicovery或是History频道的片子,但是觉得央视拍得还是挺仔细的,也不乏上乘之作。大约还是上中学的时候看过一部《望长城》,印象非常深,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一部关于长城的介绍纪录片,记得主持人还是一个锡伯族人。

之后还看过一个《发现》系列,没有看全,只看到了曾侯乙墓的考古发现,很多当年实地的照片和考证。再后来比较出名甚至著名的就是去年央视的《复活的军团》,一部介绍秦朝(国)兵马俑和兵制的片子,成了大家经久不衰的话题,这部片子的台词甚至在同一个讨论区前后被转载了十几次。

这次的《中国史话》知识看到了介绍,并没有看到具体的内容,以前在央视自己的网站下载过,可惜非常不清楚。刚才在网上google了一下,已经有人把它的DVD版做成了BT和EMULE两个版本,其中BT的版本不全,只有17集,而EMULE的版本38集是齐全的,但是BT的版本可能要比EMULE的版本清晰一些,因为BT一个RMVB文件是260M左右,而EMULE的一个文件是151M。

如果想从央视网站下载,请访问 http://www.cctv.com

如果选用BT下载,种子在这里

如果选用EMULE下载,链接如下: http://www.donews.net/ptop/archive/2004/11/06/162459.aspx

:BT也是全的,分两部分,如下: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Blog分类: 

晒晒历史

新做了一个晒晒历史专栏, 把几年来沉积在历史版精华区的帖子再重新贴出来,晒晒太阳。从这些帖子里,也可一窥当年历史版的盛况。呵呵,不知现在和当年比,能有几成。

Blog分类: 

修好了一个旧的Playstation

前几天从ebay上买了一个旧的Playstation,想趁着寒假怀一下旧,谁知道寄来就是个坏的,感慨了一阵子ebay商人不可信,就把这个坏的Playstation扔在一旁,写信给了seller,抱怨了一番,那个seller也有些心虚,不过倒也诚实,说刚刚也有另外一个buyer向他抱怨,说是寄到的Playstation是坏的。这个seller是一个专门贩售二手游戏机和游戏CD,答应说再重新寄一个给我,我要把旧的寄还给他,他说算了,扔到垃圾箱里就好了,因为一个旧的Playstation还抵不上运费的钱。于是就把这个坏了的机器仍在一旁。

今天晚上闲着无聊,看到了这个笨重的PS 1 (非常古老那种,不是后来更新过的比较小巧的Playstation 1),就想打开看看。拆开以后,发现内部结构及其简单,其实就是一个光驱,原先接上电源的时候听到光驱“吱吱”的响,但是并不读盘,于是把光驱拆开看看,问题果然出在那个陈旧的马达上,修马达倒是小事一桩(比起电路来),原来在大学倒腾旧光驱,很是拿手。于是拿来江湖行头,三下五去二的便修好了,再插电居然能用了!hoho,打算写封信给那个seller,把这个修好的Playstation寄给他,然后向他收一笔维修费:)

Blog分类: 

传说时代的历史(9)---尴尬的帝喾(3)

关于帝喾,仅有两点是比较可靠的,第一,周人的氏族从他而出,并且他是唯一一个享受周人禘祭的人(或神),只有周人供奉他;第二,便是《国语·鲁语》上说的: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 韦昭的注释解释为:“能次序三辰(日月星)以治历明时,教民稼穑以安”。《五帝德篇》也说他“历日月而迎送之”。可能帝喾对于天文历法有所贡献吧。但是帝喾入选五帝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他和周人的关系,周人得天下,对喾得祭祀自然也影响到周所统治得广大区域,喾得地位也不断得被提高,虽然比起黄帝、颛顼,喾逊色了些,但是谁让他是周人的先祖呢?就好比蚩尤其实也是大英雄一类的人物,但是后来华夏体系的部族处在强势地位,蚩尤就只有做饕餮的份儿了。(不过在某些少数民族中,蚩尤还是被当作英雄供奉的)。

回到上一篇结尾的几个问题:

为什么《礼记·祭法篇》里说:“有虞氏禘黃帝而郊嚳,祖顓頊而宗堯。夏后氏亦禘黃帝而郊鯀,祖顓頊而宗禹。殷人禘嚳而郊冥,祖契而宗湯。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这个问题很简单, 因为这是后世齐鲁的儒者篡改的, 这段话的原出处是《国语·鲁语》中展禽的一段话,原话是:

“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一对比,显而易见,喾的地位被提高了很多。把商人的禘舜改为禘喾,这可能是因为周人(特别是后世的儒者为了他们的学说)想证明他们与前代统治者或被他们征服的民族是同根同祖,崇拜同一祖先。并且进一步推崇他们的始祖。

而更改有虞氏的祭祀,则是因为改这段话的儒者错误的理解了这段话的原意,有虞氏和夏后氏的时代不可能有这么完备的和周人一样的祭法。这里的有虞氏其实指的是陈国(有虞氏的后裔),而夏后氏指的是杞人和鄫人(夏后氏的后人),商人指的是宋人(商朝的遗民)。齐鲁早起的儒者以为这里的有虞氏、夏后氏、商人是实指(他们也比较希望这样来理解),又因为有虞氏只有舜一朝,无法解释“宗舜”一说,只好把“宗舜”向前推为“宗尧”,如果“宗尧”了,那么有虞氏就不能再“郊尧”了,只好“郊喾”了。这其实也说明了在写《礼记·祭法篇》的时候,五帝(黄帝,颛顼,喾,尧,舜)已经被齐鲁的学者接受并在他们之间广泛流传了。

丢开这个无聊的考证古书的问题,想一个更有趣的问题。帝喾入选五帝是因为周人的缘故,周人崇拜祭祀喾,而周人又得了天下,于是喾的地位被大大的提高了,继承周人精神文化的齐鲁学者发扬了周人的传统,或者说是华夏体系的传统,参照五行学说,确定了包括帝喾的五帝名单。

那么后来秦人又得了天下,秦人的祖先神灵又是哪几位呢?为什么汉高祖刘邦会疑惑天有五帝,而秦人只祭祀四帝?秦人祭祀的又是哪四位古帝?代表秦人文化传统的《吕氏春秋》中所列出的五帝又是哪五个?hoho,留在下一回《冲突!西方和东方的五帝》再说:)

Blog分类: 

修正了地图集的一个bug。

呵呵,从昨天晚上到刚才地图集的目录好像不能访问了,刚才查了一下,原来是因为流向那个目录的流量太大(两天21G),那个目录被主机给禁用了,现在已经恢复了,不过正在考虑把一些地图存放在其它目录已分流,不然很可能又出现这样的问题。

Blog分类: 

传说时代的历史 (1)

开始灌这个题目,是因为读到昨天Shem转贴的历史版的一篇老贴子,一篇关于古史的臆测。既然标明史臆测,自然怎么说都无可厚非,但是关于上古一节的猜想显得过于肤浅了,这个问题前人做过不少的研究,所以结合读到过的一些东西,重新写这一部分的历史。

写以前,先说一个很出名的故事。西晋惠帝的时候,天下饥荒,百姓饿死了很多,惠帝听到大臣的奏本后问:“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故事虽然傻,但是却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人们惯于用身边的事情和经验去揣测未知。古人在慢慢的习惯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后,于是便开始用这种观念去套远古时代发生的事情,以至于n 多古人开始争论“武王伐纣”是否合理,孰不知商与周并非后世的君臣关系。同样的事情现在还在发生,无数人买买提上争论“民族”问题,孰不知民族也是一个很晚才出现的概念,应用后世的“民族”的概念去讨论几百年前的事情岂不荒谬?同样的还有“(主权)国家”的概念,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时代,是不存在“(主权)国家”的。

而这个窠臼又不一定能完全摆脱,因为我们的知识本身便拘束了自己。更确切的说,只要人们还依靠语言来交流,就无法摆脱语言给人们的约束。语言和知识构成了一个集合 E,人们很难突破 E而去想象 ~E 中的事情(呵呵,就此打住,不然又到后现代主义的圈圈中了)

谈古史,第一个需要说的人自然是顾颉刚,他的首先打破了“肉粥”的概念,认为除了“肉粥”人还可以吃别的。具体的说,“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传说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如西周所知最早的神是禹,以后层累地递增尧﹑舜﹑黄帝﹑神农﹑伏羲﹑天皇﹑地皇﹑秦皇於前,至三国徐整而有最前的盘古。对战国末期整理编定的那套古帝世系,则以为商﹑周原只认本族出於上帝,与他族无关,太皞﹑颛顼等亦为不同各族宗祖神﹔到战国时小国被并吞,逐渐归於统一,有人起而把各国祖先神灵“横的系统”改成“纵的系统”,“地图变成年表”,编为黄帝一系子孙,於是原来各不相干的各族传说的祖先群神,彙集而成统一的古史体系。

但是顾颉刚似乎又走得太远,并且他并没有给出一个比较详细的谱系,而之后蒙文通的《古史甄微》,傅斯年的《夷夏东西说》,徐旭生的《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却给出一些比较让人信服的东西,本文也多参照这些学者的著作。这些东西大多都完成于解放前。解放后,特别是1952年郭沫若发表《奴隶制时代》等一些文章后,这方面的研究却被打断了,老郭生搬硬套的功夫了得,代“马克斯”言亦属炉火纯青,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因为老郭的问题而看轻马克思,直到到了米国,认真读过老马的著作(英文和德文版)后,才知道老郭误人非浅。(当然还有斯大林的问题)

此篇先灌到这里,下篇切入正题。本文述及的时代大致在商盘庚之前,盘庚之后因为有了较为明确的史料,不再算作传说时代了。

Blog分类: 

美国和隐士

这个可难了,呵呵,种地不足以糊口怎么办?不会种地怎么办?没有地方买化肥怎么办?哈哈,“化肥”二字一出,煞了你的好风景,该打,该打:)

呵呵,东方朔说:“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以是观之,若要“隐”不必非要山林,哪里都可以隐,隐的是心,不是身,所以古人说(又妄谈古人了^_^):“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 既然朝市可隐,米国更可 隐,如此看来,太白的“大隐金门是谪仙”可有新解,“金门”乃是米国,能在“金门”内隐得,便是“谪仙人”了,共勉,共勉:)

【 在 iknow (我知道)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一片山清水秀的地方,安一个家。种点地。不做农活的时候读点书,画画,写点自己欣 : 赏的东西。偶尔跟两三知己谈古论今。过隐士的生活。 : : 其实从小就这么想了,家里在农村。可是现在农村的生活也达不到我要的那种境界。最 好 : 是一群读过书的人,再一起回去种地。 : : 嗯,梦想啊,也是幻想。
Blog分类: 

传说时代的历史 (8)--- 尴尬的帝喾(2)

上一回大致的说了关于帝喾的流行比较广的一个传说,也就是他的儿子的故事,Baojie老大作了一个比较详细的图表,可以帮助理清一下,参看一下他的“少昊系”。但是这些关系都是存疑的,有些应该可是被证明是错误的。

首先说说帝喾和高辛氏的关系。《史记》上说帝喾的氏族便是高辛氏,其实是引用了《大戴礼记》中的《五帝德》和《帝系》,但是这两篇都是齐鲁的儒者综合出来的结果,里面有不少靠不住的东西,并且这似乎也只是一个孤证,其他的古书中再也找不到帝喾和高辛氏有任何关系,而凡是支持这种说法的,都同出一源,也就是这两篇东西。

事实上,高辛氏的“高”字很有可能和“郊”字是一个字,准确地说,“郊”是“高”字的后起形声字。“高”字出现得很早,甲骨文和金文里均有“高”字,而无“郊”字。“高”字的本义和“亭”非常像 ("亭"见下图)。

“亭”字下面的“丁”字是后来增加的声符,不看“丁”字,“亭”其实就是一个城门以及城门楼。而“高”字便是在“亭”字上开了一个“口”,也就是一个门。特指城门。引申为高大。而高和亭都可以省写作“冋”(金文),或者是“冂”(甲骨文),表示野外,郊外的意思,也就是出了城门便是郊外。这是“郊”字的本字,后来也有一个后起的形声字“坰”,意思是郊坰,也就是郊外的意思,所以说古时的“高”和“郊”很可能是同一个字。(Thanks God,没有想到这些古怪的汉字居然还都保留下来了,在写以前,我根本没有想到过汉字字库里居然还能打出“冋”“冂”来:)

诸位看官要纳闷了:你费了老半天劲儿考证“高”和“郊”干什么?因为疑心“高辛氏”和“高阳氏”的“高”字同出一源,便是“郊”字,而“郊”在古代有“祭祀上帝”的意思,氏族里有这个字表示了这个氏族的宗教色彩,高阳氏乃是颛顼的氏族,我们前面已经讨论过了,他乃是宗教主,而高辛氏似乎也有同样的角色,在不少古书中,高阳和高辛都是混淆在一起的,两个氏族似乎离得很近,前面提到“颛顼...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而郑语上又说黎为高辛氏火正,似乎可以说明高辛与高阳的渊源,如果真是这样,则高辛氏和帝喾没有任何关系, 因为帝喾是西方的古帝(其实是周人的,也是周人唯一祭祀的一位古帝),而高辛氏和高阳氏都是东方的氏族,和颛须,东夷以及后来的商人有着比较深的渊源。这点只是存疑,并不确切。

其次,说说帝喾和商人的关系。殷人禘舜,和喾并无关系,(这里的禘也是祭祀的意思,摘抄一个郑玄的注解:“禘、郊、祖、宗,謂祭祀以配食也。禘謂祭昊天於圜丘,祭上帝於南郊曰郊,祭五帝、五神於明堂曰祖、宗。”) 这一点是非常肯定的,很多古书都提到了这一点。殷人的祖妣有有娀氏。《诗经·商颂·长发篇》说:“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将”是大的意思,“有娀方将”就是说有娀氏正强大。而古人觉得生子总是和神有关(特别是母系社会的时候,不知其父),所以说“帝立子生商”。《吕氏春秋·音出篇》记载的有娀氏的女子吃了燕子蛋怀孕而生下了殷人的祖先的传说和《商颂·玄鸟篇》“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也一致。其实推断起来,商人祖先的那个年代应该还是母系社会,有娀氏的姑娘怀了孩子,不知道老爸是谁,于是便有了传说,这和周人的传说很相似。在那个时代也不可能出现一夫多妻制,也不可能有帝喾还有他的妃子简狄的故事,所以帝喾和殷人的关系是后来编造出来的(下面还要说)。

其次,帝喾和帝尧的父子关系也有很大问题,他们似乎有某种关系,因为在《山海经》里,两人总是同时出现,但是帝尧的名字总出现在帝喾的名字的前面,这与帝喾是帝尧的老爸是冲突的,这个留在说帝尧的时候再详细的说。

再次,帝喾和周人的关系是肯定的,但是周弃(也就是后稷)肯定不是帝喾的儿子。从周弃到文王,不过“十五王” (《国语·周语下》周太子晋讲述他的祖先)大致推算,周弃应该是夏朝末的时期的人物,到了商朝才被祀为稷神。和帝喾的时代相差太远。并且所谓帝喾元妃姜嫄之说类似殷人的简狄之说, 明显是附会的。

最后,帝喾和帝挚的关系不是很明了,所存记载不多。

综上所述,也就是说帝喾的神话很多都是后人编出来的,那么到底是谁,为什么要编这些?还有《礼记·祭法篇》里的:“有虞氏禘黃帝而郊嚳,祖顓頊而宗堯。夏后氏亦禘黃帝而郊鯀,祖顓頊而宗禹。殷人禘嚳而郊冥,祖契而宗湯。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怎么解释?帝喾最终为何被列入五帝?帝喾,帝舜,帝俊到底是何关系?咱们下回再说:)

Blog分类: